雲南西南部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這裡山林茂密,河流眾多,孕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這裡分布著一種珍貴而稀有的動物,頭上長著鹿角,體形卻像豬。
沒錯,這個既像豬又像鹿的傢伙,叫豚鹿,是十分珍貴且罕見的鹿科動物。曾一度被認為滅絕了,後來又出現在雲南邊境,實在令人振奮。
從數量上看,豚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它喜歡在海拔500-800米的江河兩岸,以及長有蒿草的沼澤溼地生活,可謂是逐水而居,幾乎不會出現在森林陸地。
01豚鹿曾一度被認為滅絕了,後來又在雲南邊境發現一隻幼鹿
豚鹿,是鹿科花鹿屬的一員,又叫豬鹿、蘆篙鹿,顧名思義,這種稀有動物長得像豬,還有點蠢萌。
目前,世界上的豚鹿有三個不同的亞種:豚鹿南亞亞種、豚鹿指名亞種、豚鹿印支亞種。而棲息在我國雲南的,便是豚鹿印支亞種,而且處於瀕危狀態。
豚鹿種群生存狀態,到底如何呢?據中國網報導,1950-60年代在雲南西南部的耿馬縣、西盟縣發現了豚鹿,數量估計有10餘只。3年後,科研人員再去調查,僅發現了4隻,本就稀少的豚鹿,生存堪憂。
到了1980年,專家再次前往雲南調查,結果表明耿馬地區的豚鹿已經絕跡,而西盟的豚鹿情況不明朗,所以當時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上已宣布豚鹿在中國滅絕。主要原因是,豚鹿的棲息生境被破壞。
一個稀有物種的消失,實在令人扼腕,好在後來在雲南邊境再次發現了豚鹿的蹤跡。直到2007年,雲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隻剛出生幾天的雌性幼鹿。
兩年後,永德大雪山保護區科研所的所長李小平,在野外調查時發現了一隻雄性成年豚鹿。豚鹿的種群恢復有了新的希望,實在令人驚喜。
豚鹿在我國的分布區十分狹窄,種群數量極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鹿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
02頭上長著鹿角,體形卻像豬,眼窩下會分泌出香氣
如此稀有珍貴的豚鹿,難得一見,大家一定十分好奇它到底長什麼樣子。但是在鹿科家族中,豚鹿的長相併不十分出眾,只是比較特別。
豚鹿是小型的鹿,體長66-74釐米,肩高60-70釐米,體重36-45千克。
豚鹿通體呈現淡褐色,背部夾雜淺棕色毛尖,腹部呈現灰色。夏季時,它身上有白色斑紋,脊背兩側顯出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到了冬季,毛淺棕色或淡黃色。
剛才也有提到,豚鹿的體形像豬,身材粗壯,臀部渾圓,腿也比較短,總體看上去顯得矮胖矮胖的,沒有鹿的迅捷,卻有豬的憨態可掬。
不過,豚鹿的頭部,還是擁有鹿科動物的神態。雌鹿是沒有角的,雄鹿頭上有一對角,角的形狀呈細長的三叉狀,為它增添了幾分靈氣。
雄性豚鹿的角,每年會脫落,可以再生。通常,1-2歲的豚鹿角是直角,隨著年齡增長,頭上的角會開始分叉,而且年齡越大分叉越多。
兩隻耳朵很大,眼睛漆黑,眼窩下有眶下腺,會分泌出帶有特殊香味的液體。豚鹿會將自己分泌出來的液體,塗抹在樹幹,留下自己的味道,標記領地。
03總是低著頭走路,樣子很蠢萌,反應不如梅花鹿敏捷
豚鹿在江河兩岸的密林裡生活,平常總是單獨行動,偶爾兩三隻聚集在一處。種群數量實在稀少,豚鹿幾乎從來不會集成大群活動。
白天,豚鹿會隱藏在密林灌叢中,或是溼地內高草叢或蘆葦叢中,利用草木隱蔽自己,直到傍晚才出來覓食。
對豚鹿來說,覓食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兒,它吃蘆葦葉、水草等,要說最喜歡吃東西,那就是馬鹿草了。
無論是覓食,還是尋常的活動,豚鹿有一個習慣,總是低著頭走路,配上它的身材,樣子真是蠢萌蠢萌的。
當周圍有什麼異常響動時,豚鹿不會立馬跑開,而是會站直了,四處張望,反應不像梅花鹿那般敏捷。
豚鹿既不像駝鹿一樣擁有高大的身材,也不像梅花鹿一樣反應靈敏,擅長奔跑,所以在面對天敵時,無力抵抗。在天敵眼中,豚鹿幾乎是「到嘴的肥肉」。因此,野外的豚鹿難以逃脫天敵的捕食。
不過,它並不高大的身材,倒是比較方便它穿越灌草叢。要是它能及時發現天敵,及時逃跑,便能免遭被捕。
04幼鹿8月大離開鹿媽媽,獨立生存,壽命最長達20年
豚鹿雖然沒有高大威猛的身材,也沒有強勁有力的四肢,但是它在「生娃」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強。
一年四季都可能發情,交配,受孕繁殖,不像別的鹿有固定的發情期。儘管豚鹿的武力值比較低,但是在爭奪配偶時,也會使用它那細長的三叉角,與別的雄鹿打一架。
雌鹿交配受孕後,經過213天的妊娠期,一胎產一仔,偶爾也會有一胎產兩仔的情況。
幼鹿出生後,半年可斷奶,吃嫩草填肚子。8-12個月大的小鹿,就要離開鹿媽媽,開始獨立生活了。
怎麼找到更鮮嫩的草食物,如何生活更安全,如何隱蔽自己等等技能,都是小鹿需要學習的。如果能夠平安長大,豚鹿可以活12-15年,壽命最長可達20年。
有人覺得奇怪,既然豚鹿全年都可以「生娃」,繁殖能力也不差啊,應該利於擴大種群,怎麼數量還是那麼稀少呢?
其實,造成豚鹿在中國差點滅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棲息生境被毀壞、偷獵盜獵、天敵捕食等,都是影響其繁衍發展的原因。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雲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護區、《中國動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