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科蛇類是最常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毒蛇種類,它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由於蝰科蛇類採用卵胎生的特殊生殖方式,這意味著它們不需要特定的溫度和適度孵化卵,這讓它們相比其他蛇更能適應苛刻的環境。
蝰科家族的蛇類以血液型毒素為主,美洲的響尾蛇以及亞洲的蝮蛇都是蝰科家族的一員。生活在印度地區的鋸鱗蝰是截止到目前為止造成傷亡數最多的蝰蛇蛇類,它們也是殺人數量最多的毒蛇。蝰蛇是蝰科蛇類中的代表,也是最為常見最具代表性的毒蛇,它們廣泛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地區。
在《聖經》中,蛇是引誘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的罪魁禍首,從此,它被上帝詛咒,終身以腹部滑行。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爬行中的蛇類,你會發現腹部爬行並非是一種懲罰,更像是一種恩賜,這種行動方式讓蛇類能夠適應複雜的環境。雖然失去了四肢,拉長了軀體,但蛇流線型的體形卻比大多數捕食動物更有優越性,它們能夠鑽入巖縫或者枯葉下捕捉小型嚙齒類動物。
蛇的爬行方式有3種,分別是伸縮式、直線式和蜿蜒式。伸縮爬行的蛇類做伸縮運動時,蛇會先將身體前部抬起,接觸到地面時再縮回後身,如此重複交替伸縮。直線式運動的蛇類靠的是蛇腹部的鱗片,它鱗片下覆蓋的是一對相連的肌肉和肋骨,爬行時的運動方法,類似於坦克履帶的前進模式。
蜿蜒式是蛇類最常見的運動方式,它們在地上爬行時呈"S"形,這種運動是用彎曲的尾部施力給地面,通過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身體前進。蝰蛇擺脫不了家族的命運,它們靠左右擺動身體的形成"S"狀前行。
在捕捉獵物的時候,蝰蛇或者蟒蛇也會採用直線式的方式前進,不過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它們只能採用偷襲戰術。蝰蛇爬行的速度並不快,它們爬行速度約每秒1米,與人的步行速度相當。但是蝰蛇確實優秀的偽裝者,它們並不以速度取勝,而是採用守株待兔加上突然襲擊的攻擊模式。
目前世界上被人類認知的蛇有3000種,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大部分人區分毒蛇和無毒蛇是看頭部的形狀,如果人們看到頭和頸部合為一體,沒有明顯區分的蛇,則認為它是無毒蛇。但如果一條蛇的頭看起來就像個三角形,那就意味著裡面暗藏著毒液的來源一毒腺。
這種方式是一種不科學的判斷方式,因為有很多蛇是例外,但是這種判斷方法對於蝰蛇家族是完全適用的,幾乎所有的蝰蛇都擁有三角形的大腦袋。蝰蛇是毒蛇裡的典型代表,它的分布於印度太過,歐洲、亞洲和以及非洲地區。蝰蛇身長約1米左右,體重約1.5千克。它棕
灰色的背上有3條黃棕相間的縱行紋路,紋路上還鑲有黑色的圓形小斑紋,仿佛一朵朵小花瓣拼貼在一起組成的圖案。最特別的是,蝰蛇的上顎有一對像注射器般的中空牙齒用來釋放毒液,相比其他蛇類蝰蛇的毒牙很長。除了捕食外,這對鋒利的毒牙平時可以折進嘴裡。
炎熱的夏季是蝰蛇活動最頻繁的時候,它們常常埋伏在寬闊的田野裡,突襲小鳥和老鼠等溫血動物。蝰蛇有一雙巨大的豎紋大眼,在人類看來,蝰蛇好像總是瞪著眼睛,那其實是因為它們沒有眼皮。過去有傳說,蝰蛇能夠對捕捉自己的對象施展催眠術,實際上,所有蛇類的眼睛分辨力很差,它們的視力只對移動的物體比較敏感。
蝰蛇捕獵依靠出色的熱感系統,因此它們對溫血動物更感興趣。可怕的"獵手"會突然咬向老鼠然後再鬆口縮回來。它們先用毒液讓老鼠昏迷,接著張開嘴死死晈住獵物的頭部,直到將它吞進肚裡。大部分蝰蛇會等待老鼠徹底停止反抗之後才緩緩吞下,整個吞咽過程會持續五六分鐘。
蝰蛇從不拒絕任何龐然大物,甚至看起來難以下咽的蛋類它都能吞進肚裡。它有靈活的下顎骨,食物邊往嘴裡塞,下顎骨就像傳送帶一樣一邊做著交互運動。蝰蛇具有強大的消化能力所以,它才能如此不挑食。不過,它消化食物的速度並不快吃飽後常常會趴在地上摩擦腹部來促進消化。一隻成年蝰蛇在飽餐一頓後五六天內將不再進食。
深秋時節,蝰蛇會回到地下隱蔽的洞穴冬眠。春天來到,它們便會從洞裡爬出,聚集在一起沐浴溫暖的陽光。此時,上百條蝰蛇互相纏繞在一起,這可不是它們在互相求愛,因為此時"抱"在一起的全是雄蛇,雌蛇要兩周後才出洞。"蛻皮"是蝰蛇在春天要完成的第一項任務,舊皮先從頭部開始脫落,最後會從尾部完整地卸下。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蝰蛇會進行好幾次這種"卸裝儀式",蛻皮能讓蝰蛇擺脫身上的寄生蟲。過去,人們對於蛇蛻皮的現象充滿了好奇,他們甚至以為蛇是"不朽的精靈"。
戀愛中的毒蛇"紳士"熬過了漫長的冬天,換上新皮的雄蛇終於要為愛而戰了。雄蛇在追求雌蛇時身上會散發一種獨特的氣味,這股氣味似乎也增加了雄蛇間的火藥味。爭鬥中,雄蛇們竭盡全力,但它們卻同樣表現得很"紳士",從不咬傷自己的對手。最後勝出的"選手"將贏得雌蛇的青睞,接下來,它們會組建家庭。
每年夏末是蝰蛇的繁殖集結,在雌性蝰蛇肚裡待了4個月的蝰蛇卵將會在腹中直接孵化,幼蛇此時即將出世。卵胎生是蝰蛇獨特的繁殖模式,剛出生的小蛇並沒有被厚厚的卵殼包裹,而是全身覆蓋著一層透明薄膜。接著,8~15條小蝰蛇會用頭拼命撞破各自的"枷鎖",它們即將開始屬於自己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