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再引爭議:動物真的可以預測地震?

2020-08-05 環球科學
最新研究再引爭議:動物真的可以預測地震?

奶牛和其他家畜身上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地震前的活動(圖片來源:馬普動物行為研究所)

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長久以來,科學家試圖建立兩者間的關係,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最近,一項發表於《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指出,藉助高靈敏儀器,他們在義大利的一座農場中觀察到地震數小時前,牛、羊、狗等動物的行為呈現出清晰的信號。但論文發表後,也遭到一些地震學家的質疑。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這二者間的聯繫。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德國科學家用影像記錄下了沿著斷層帶築巢的紅木蟻的活動,發現它們會在地震發生前改變日常行動,在夜間變得更加活躍。但是,2018年《美國地震學會會刊》(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一篇綜述在分析了過去的180項研究之後表示,這些通過動物活動預測地震的案例大多僅依賴傳聞軼事或是孤立的觀測,因此可信度有限。

最近,德國馬普動物行為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和康斯坦茨大學(University of Konstanz)等機構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表示,他們已經掌握了精確的方法來監測震前家畜活動的異常。雖仍未證實這其中的確切聯繫,這群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研究是邁向該目標的重大進步。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普動物行為研究所所長馬丁·維克爾斯基(Martin Wikelski)說:「據傳說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和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觀察到了這種行為,但直到現在,我們才能夠對動物的在地震前的行為做連續的記錄。技術手段終於可行了。」


高靈敏觀測

研究者們利用高靈敏儀器來記錄家畜在各個方向上行為異常(每秒最多可記錄48次)。在2016-2017年間斷斷續續總共4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給一個農場中的6頭奶牛、5隻綿羊和2條狗裝上了這些生物記錄儀和GPS傳感器,該農場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地震多發地區。研究期間,總共出現了18000多次輕微地震。在研究的第一階段,曾有一次芮氏6.6級地震及其餘震來襲,該階段的地震活動也最為頻繁。該團隊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動物行為學》(Ethology)。

論文中的數據分析也考慮到了動物日常的活動和交流。結果顯示,在3.8級或更強的地震來襲之前,相比於在牧場中活動時,當這些動物被圈養在同一間棚圈裡,它們的活動明顯增多。維克爾斯基表示,這一差異可能與動物在封閉空間中感受到的壓力增加有關。研究者表示,將動物的異常行為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則會發現地震前數小時的預期行為具有清晰的信號。維克爾斯基說道:「這有點像是一種相互影響的系統,最初奶牛感到有點驚慌,直到狗發瘋了,奶牛就表現得更瘋狂了,而這又會影響綿羊的行為,以此類推。」

最新研究再引爭議:動物真的可以預測地震?

義大利一棟樓房遭地震毀壞(圖片來源:馬普動物行為研究所)

維克爾斯基表示,這一觀察結果與集體行為理論一致。他在研究所的同事伊恩·庫津(Iain Couzin)是該理論的創建者之一。庫津的實驗室曾報告稱,他們找到了證據證明哺乳動物、鳥類、昆蟲和魚類中都存在信息共享行為,以此來共同提高生存技能(如導航、躲避捕食者)。維克爾斯基還表示,這種「群體智能」可能發生在同一物種中或不同物種之間。例如,「我們研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時,發現它們實際上在收聽嘲鶇對加拉帕戈斯鷹的警報信號。」他還補充道:「世界各地都存在這種系統,只不過我們還未真正了解。」


空氣電離?

研究者表示,家畜似乎能提前1~20個小時預料到地震,且距離震源越近,反應得越早;距離越遠,反應得就越晚。有一種假說認為,動物能通過某種方式感知到向外擴散的信號,本文作者聲稱他們的發現與該假說一致。地震發生前,漂移的地殼板塊沿著斷層帶擠壓巖石。根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這一現象會使巖石釋放出礦物質,後者又會向空氣中排放離子。「於是動物就會對這種新奇的感覺作出反應。」2013年的一篇文章作者如是說道。

華盛頓聯合地震研究所(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的地質學家溫迪·波洪(Wendy Bohon,未參與此次研究)對這一空氣電離理論持懷疑態度。她指出,無數地質學家試圖尋找即臨地震的先兆信號,但都失敗了。波洪認可維克爾斯基與同事們做了些「炫酷的事」來探索動物預測地震的可能性。但她想知道,是否有以下兩種情況,即生物表現出了異常行為,但卻沒有發生地震;或者某次地震發生之前,動物並未表現異常。她說:「我的貓也可能在地震前發狂,但如果有人用了開罐器,我的貓也會發狂。」為了利用動物來預報地震,必須先確定動物只在地震事件發生前才表現異常,「否則,這無異於『狼來了』的故事。」波洪說道。

海科·沃伊特(Heiko Woith)是GFZ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的地質學家,他也是2018年那篇綜述的作者之一。沃伊特讚揚了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因為他們測量的不僅僅只是單一情況下的異常行為。但是,沃伊特認為他們選取的時間範圍仍然太短。他還指出,在許多聲稱能顯示出地震預報信號的研究中,隨時間所收集的數據往往很少,因此很難分辨某個測量到的信號到底只是噪音,還是確實與地震有關。

維克爾斯基和同事也表示,僅僅依靠這一項研究不足以區分能讓動物作出反應的所有潛在刺激源,但這項研究是良好的開始,未來可以展開更多的控制變量實驗。研究者正計劃開展新的研究項目,這幾項研究將分別在義大利、智利以及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進行。他們希望能檢測更多的物種,以此來確定這些動物是否對地震活動敏感。


撰文:Nancy Averett

翻譯:樊亦非

審校:吳非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animals-really-anticipate-earthquakes-sensors-hint-they-do/

相關焦點

  • 動物能預測地震?狗狗一直抓地狂吠!網友驚呼:幸好它救我一命!
    有些事,科學可能無法解釋,就像狗狗或動物到底有沒有地震預測能力呢?昨晚發生的臺灣省花蓮市大地震,有住在當地的網友在事後驚呼「原來我家狗狗救我了!」「如果那時沒有因為小黑狗再次衝出去抓地、狂吠,耽擱了這幾分鐘,地震的時候我就會在浴室,也躲不過玻璃炸裂了」網友還說,地震後一開始也找不到小黑狗,原來牠已經跑出去、躲在空地了!
  • 地震之前自然界有沒有預兆?某些動物的行為反常,這是真的嗎?
    地震之前自然界有沒有預兆?某些動物的行為反常,這是真的嗎?地震之前的預兆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個叫做地震前兆。地震前兆是指地震發生之前,地下巖體在地應力的作用下,逐漸發生能量釋放,由此帶來的就是各種潛在的物理現象或者動物異常。
  • 提前20小時預知地震!科學家給動物裝傳感器,證實它們能感知地震
    據報導,日前來自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和康斯坦茨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團隊,聯合在《動物行為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表示通過實驗,在高靈敏儀器的幫助下,他們發現牛、羊、狗等動物,在地震到來前的數小時,的確會感知到,不過因為數據不足,目前還不能明確證明動物們真的可以預測海嘯和地震。
  • 貓咪地震前竟踩醒主人,它們真有預測災難的能力嗎?
    評論中一些人相信,人們是可以通過觀察貓咪的異常表現來預測地震的。但另一些人卻表示地震時自家貓咪啥反應沒有,這只是主人的過度解讀。那麼,貓咪究竟能否預知地震?人們能否通過觀察貓咪的行為來預測地震的發生呢?
  • 在臺灣,狗狗預知地震幫主人逃過一劫,原來狗狗真的可以預知地震!
    楊女士不敢想像,如果二十沒有把她叫出來後果不堪設想。很明顯,二十預測到地震的到來。關於動物可以預知地震這個說法,很早以前就有研究,其實有一些狗狗的確可以利用聽覺預知地震。 通過研究,科學家認為狗能夠聽到地震發生之前,發生在巖石中的摩擦和破裂所發出的高頻聲音。
  • 動物果然能預知地震!科學家:它們提前20小時感知到地震
    早在數百年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研究動物們和地震之間的關係了。動物們真的可以感知地震嗎?通過很多事件來看,似乎是這樣,不過想要證明卻還是很困難的,畢竟這其中需要詳盡的動物實驗數據樣本,而且還需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感知地震。因此,在過去的數百年裡,科學家們一直沒有找到答案,一直到前段時間,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多年的實驗,最終找到了「解題思路」。
  • 莫讓狗叫預測地震成為現實版的「狼來了」
    南昌市防震減災局防震監測預報處一負責人稱,地震局養兩三條狗是為了宏觀的預測地震。如果地震來了,狗一定會狂吠。(5月7日《大江網》)  從客觀科學來說,地震來臨之際,動物確實會有異常行為,諸如雞飛狗跳、蛤蟆出洞。
  • 汶川地震之前似乎早有預兆?出現的幾大反常現象,至今難以解釋
    我們無法預測他們到來的時間,更無法猜測他們的規模,每一次的降臨,都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在找尋著預測天災的方法。比如說研究地動儀,來觀測地震的方位和大小;在海洋中投入漂浮球,可以檢測海平面的高低。然而,想要完全的預測天災,就目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中國科學家最新四足動物化石研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
    劉俊團隊 供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員團隊基於東亞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重構了東亞板塊的拼合歷史。中國科學家完成東亞板塊「拼圖」的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最近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科學評論》(Earth-Science Reviews)發表。
  • 研究發現:蝙蝠可以「預測未來」,這種生物的秘密太多了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了,蝙蝠這種生物不僅可以通過我們已知的回聲定位能力進行捕獵,還具有「預測未來」的能力。這是怎麼回事呢?、或者是給人算命,而是它可以預測獵物接下來會出現在什麼位置。
  • 張雨綺造型再引爭議,本尊曬大頭照自證顏值,確定不是動漫人物?
    姐姐們最新一次公演的海報圖已經公布,不得不說照片中她們的扮相和平常生活中還真是非常不一樣呢,這一次姐姐們的新造型公布後,張雨綺的造型卻再次引起了爭議,從她們隊伍的三人海報中可以看見,其他兩位姐姐穿著的粉紫色、寶石綠都比較低調,而張雨綺這件螢光橙的大外套就瞬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探秘合肥野生動物園動物地震監測點
    今年5月1日,合肥唯一的動物地震監測點——合肥野生動物園動物地震監測點投入使用。都說動物們有預測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它們到底有哪些「特異神功」?監測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故事?近日,市場星報記者來到了合肥野生動物園動物地震監測點一探究竟。
  • 發生地震女子匆忙逃跑,忘了家裡的小倉鼠,再回家一看內疚不已
    養寵物,不光可以打發主人的閒暇時光,還能給主人的生活平添許多色彩。有時間和精力的主人,遛遛狗還能順便鍛鍊身體。比較忙碌的主人會選擇一些簡單好養的動物作為寵物,比如烏龜、倉鼠等等。
  • 地震來臨時,狗狗會有特別的反應嗎?這些反應是否告訴你地震來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狗狗可以提前預知地震。那麼狗狗到底能不能預知地震呢?關於這一點目前沒有任何的證據或者科學的理論來說明狗狗是可以預知地震的。所以,鏟屎官們千萬不要有當地震來臨時,我的狗狗可以提前告訴我這樣的想法。地震前有的狗狗的確會產生一些異常行為比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亂跑亂鬧、叼著狗崽搬家、警犬不聽指令等等。但是這些並不代表狗狗告訴你地震來了。
  • 來自未來,精準預測兩次日本地震:2ch論壇大神:2062
    直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地震引發巨大海嘯。這時,人們才反應過來,他為什麼要說:爬到山上去。2011年7月,2062再次出現在論壇上,他說:「我應該在2016年4月15日再來的,但是,2016年4月份會發生一件大事,非常嚴重,我無論如何要來通知大家一下。」
  • 醫生回應救護車裡吃香蕉引爭議 用放大鏡挑刺真的很讓人心寒!
    醫生回應救護車裡吃香蕉引爭議 用放大鏡挑刺真的很讓人心寒!時間:2020-11-19 19:32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生回應救護車裡吃香蕉引爭議 用放大鏡挑刺真的很讓人心寒! 近日,一條 醫生救護車內吃香蕉的 短視頻在網絡引發爭議。
  • 《狼殿下》疑使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引爭議,網友熱議:所以你們片尾...
    虎撲11月21日訊 近日,《狼殿下》疑使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引爭議。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用真鷹拍攝還假稱特效?《狼殿下》疑使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引爭議#狼殿下# #狼殿下蒼鷹#  昨晚(11月19日),王大陸、李沁、肖戰主演的電視劇《狼殿下》一口氣上線了46集,但視頻剛釋出,就攤上事了。  第11集23分左右,一隻猛禽落在了片中人物疾衝(肖戰飾)的手臂上,畫面左邊出現提示:出場動物為CG製作。
  • 大阪預測日南海地震海嘯受害範圍 超國家預想
    6月6日,日本大阪府政公布了對南海海槽發生巨大地震後海嘯及土地液化災害的獨立預測結果。圖為預測將遭遇30釐米海嘯的大阪市北區JR大阪站一帶。【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6月6日報導,日本大阪府政府6日公布了對日南海海槽發生巨大地震後海嘯及土地液化災害的獨立預測結果。
  • 日研究稱深海魚「出沒」與地震關聯性很低
    新華社東京10月28日電(記者華義)有民間說法認為,深海魚上浮可能是地震前兆。日本東海大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深海魚上浮與發生地震的關聯性很低。一些日本人相信,漁民捕撈到皇帶魚等深海魚是地震前兆,因為此前有過7.9級地震發生前3天捕獲到一種深海魚線口鰻的記錄。有觀點認為,地震前海底的微小變化會導致電磁場改變,引起深海魚行為異常,但這一觀點並未經科學證明。
  • 地震知多少?如何預防與自救?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現如今仍然讓大家記憶深刻。雖然目前人類對於地震無法避免和控制,但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科技數據支撐科學防震在甘肅省地震局,有多個部門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為地震監測、地震預測、科研、地震應急響應、地震災害評估等提供技術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