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研究稱深海魚「出沒」與地震關聯性很低

2021-01-19 華龍網

新華社東京10月28日電(記者華義)有民間說法認為,深海魚上浮可能是地震前兆。日本東海大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深海魚上浮與發生地震的關聯性很低。

一些日本人相信,漁民捕撈到皇帶魚等深海魚是地震前兆,因為此前有過7.9級地震發生前3天捕獲到一種深海魚線口鰻的記錄。有觀點認為,地震前海底的微小變化會導致電磁場改變,引起深海魚行為異常,但這一觀點並未經科學證明。

東海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將日本周邊海域分為5個區域,並通過新聞報導和水族館記錄等,調查了1928年至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期間這些海域出現的深海魚上浮或捕獲情況,同時搜集各海域地震記錄,比對發現深海魚後30天內相關區域是否發生了6級以上地震。結果顯示,這期間共確認發現了206次深海魚,但在相關區域發生地震的只有7次,發生比例僅約3%。

研究人員認為,深海魚上浮與發生地震的關聯性很低,不能將其視為地震防災信號。這項研究成果27日發表在日本地震學會秋季大會上。

相關焦點

  • 「龍王魚」被人類捕獲,體長達6米,住在深海可以感知地震
    還有一種魚,更是常常陪伴在人們生活當中,它就是帶魚。帶魚的身體像蛇一樣細長,長度在一米以下,體重在500千克以下,該魚類味道極為鮮美,也是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海鮮美食。在今年11月初,浙江省象山縣一名漁民竟然捕獲了一條「龍王魚」。該魚長3米,最寬處約為40釐米,圍觀者稱其為怪魚。
  • 漁民捕獲深海怪魚稱是地震前兆 印尼官方:只是日本傳說(圖)
    來源:海外網印尼漁民捕撈到的深海魚(朝日新聞)海外網12月11日電印度尼西亞的一位漁民10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捕獲的一條長約3米的深海魚的照片,並表示這是大型地震和海嘯的前兆,這在印尼網上引發了不安。印尼氣象廳隨後闢謠稱,該說法只是日本民間傳說。
  • 日本沿海頻現罕見深海魚 民眾擔心地震或海嘯先兆
    原標題:日沿海現罕見深海魚引民眾擔心 此前多次大地震前這類魚被衝上岸日本本州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一周內接連發現三條罕見的深海魚類,消息傳開後引發不安,民眾擔心此為地震或海嘯的先兆。此前多次災難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也有多條這類魚被衝上岸。
  • 身長達6米,生活在深海的「龍王魚」被捕獲,據說可以感知地震
    帶魚我們都不陌生,它的外形極其像蛇,只是身體扁長,在魚類中算是比較特別的一種,也是人類鍾情的食用魚。去年11月,浙江省象山縣有一位漁民意外捕獲到了一條「巨無霸」大魚。關於這條怪魚,大家似乎都沒有接觸過,也無從知道究竟是什麼品種的魚類。這條怪魚神似帶魚,但要比帶魚大得多,它體長將近3米,寬度最大達到40釐米。這麼大的一條「帶魚」,是否是帶魚基因變異而來的呢?
  • 漁民捕獲深海怪魚 「深海怪物」魚因何難以成為科學家的研究對象?
    2017年3月6日訊,據英國《鏡報》3月2日報導,俄羅斯漁民羅曼?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
  • 傳說中的「龍王魚」可以預知地震,你有見過它們的樣子嗎?
    「龍王魚」這種稱呼可能對大家來說很陌生,那麼如果換種稱呼呢,大帶魚。這樣子,就知道這種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也比較好認。因為有跟蛇一樣修長的身體,不過通常會在一米以下。別看它的外貌不好,它可是出了名的一道海鮮食材,味道鮮甜可口。
  • 澳研究稱全球深海有1400萬噸微塑料,或對人體存在危害
    據新華社消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於當地時間10月6日發布公報稱,該機構已完成世界第一個評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該類汙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
  • 日本近海現大量深海巨口魚 專家稱或因海洋異變
    圖為深海巨口魚【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Sponnich Annex網站4月23日報導,22日,日本高知縣在其位於室戶海灣海域設置的定位漁網內,發現了105條平日很難見到的深海「巨口魚」,其中1條被活捉。據悉,有漁民在4月21日也曾捕獲9條同種魚類。對此,有專家指出:「海洋可能發生了異變。」
  • 兩人長巨型烏賊現身日本河流,是地震前兆還是全球變暖?
    據外媒報導稱,2月21日,日本島根縣濱田市下府町的一名女子在當地的一條河流中發現了個怪異的生物——起初她以為是一條大魚,但走進了一看卻發現是一隻巨大的烏賊,在河流中發現巨型烏賊可是一件奇怪的事,這引起了當地民眾的廣泛關注。
  • 罕見「龍王魚」被捕,體長達6米,據說還能預知地震
    11月初,浙江省的象山縣一名漁民撈起了這樣一條魚。這條魚長得跟帶魚十分相似,但不一樣的是這條「帶魚」有著紅色的背鰭,全身呈亮銀色,長度足足有3米,魚身最寬處足足有40釐米。四個成年男子才能把這條「帶魚」抬起來,這位捕魚齡有20多年的漁民也是第一次見過成麼大的「帶魚」,難不成是「帶魚」成精了?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
  • 浙江漁民捕獲「龍王魚」,住在深海體長可達6米,傳說能感知地震
    今年11月初,浙江省象山縣一名漁民李某最近捕獲一條長近3米、最寬處約40釐米的「巨無霸」怪魚。經象山縣水利和漁業局委託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相關專家鑑定後認為是一條勒氏皇帶魚,浙江一帶還稱這種魚為白龍王、龍王魚、搖槳魚、買牛、豬精、百牛、地震魚等。
  • 怪物,能吸收99.5可見光的純黑色深海魚
    深海中的生物造型總是千奇百怪,充滿目前還無法解明的謎團。美國史密森尼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小組,於20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16種能吸收99.5可見光的純黑色深海魚。這些魚為了能在太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之中隱蔽身影,不被捕食者發現,從而進化出了這副身軀。它們的體表細胞中有許多含有黑色素的袋狀小器官黑素體,起到吸水光的作用。無法全部吸收而反射出來的光,也能大部分依靠旁邊的黑素體吸收。可以說黑素體的大小、形狀、排列都達到了最佳狀態。
  • 天上掉餡餅,地震過後,菲律賓漁民海邊撿到一條130斤重的月亮魚
    據外媒8月26日報導,菲律賓薩馬島的居海漁民,在當地一次6.6級地震後,意外發現了一條重達65公斤的巨型深海月亮魚。65公斤的月亮魚可以賣出相當一大筆錢,漁民們對此都十分驚喜,差點不相信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 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
    據英國《鏡報》3月2日報導,俄羅斯漁民羅曼?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羅曼在俄羅斯西北部的一艘拖網漁船上工作。在捕魚的過程中,他經常會捕獲一些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並將它們的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與粉絲們分享。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稀有魚類,重量達100斤,外形極為奇特
    海洋生物早已經成為了海產品,被送上了人類的餐桌,不過近年來,因為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都喜歡吃深海魚,因為它們都生活在海平面百米以下的深海區域,被工業汙染的可能性很低,吃起來也更健康。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深海生物人類都可以吃,真正被吃掉的,也不過是一些特定的品種,同樣,海洋神秘莫測,在深海也一直隱藏著許多未知的魚類,比方說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fish魚」。
  • 深海怪物醜魚被指營養高 網友:又要滅絕了
    最近,澳大利亞發現了奇怪深海生物。 據外媒報導,繼上周一條頭似海豚身似鱷魚的奇怪深海生物於新南韋爾斯省擱淺,澳大利亞再有漁民發現奇怪的深海生物。 據報導,這條怪魚長有數十隻尖利牙齒,眼睛凸出,外形十分「卡通」。 這條長38公分的魚是在奧德來源維多利亞省海岸被捕網抓住。
  • @三亞,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圖片由中科院深海所提供)海南日報三亞12月25日電 (記者王玉潔 通訊員杜莉)海南日報記者12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日前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員、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李松海研究團隊在《Integrative Zoology》期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分析研究了去年4月至5月他們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
  • 科學家發現深海四眼怪魚 360度無死角偵探獵物及異性
    科學家發現深海四眼怪魚 360度無死角偵探獵物及異性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4-03-26 17:4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地震海嘯將至?日本富山縣一日出現3條「地震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富山縣漁民近一周內連續發現3條皇帶魚,由於過往在包括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等災難前,也有多條皇帶魚(俗稱「地震魚」)衝上岸,令民眾擔心是海嘯或地震先兆。香港東網2月2日報導,富山縣漁民1月28日在北海岸發現長達4米的皇帶魚。當時這條皇帶魚已經死,隨後被送往鄰近的水族館研究。而9天前,同樣在富山縣,當地漁民也發現2條已死掉的皇帶魚。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其平時活於深海中,有傳言稱只要當地質出現大變動時,皇帶魚就會遊到淺水區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