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瞭然
朋友說,以前好喜歡文藝男青年,覺得他們都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結果接觸後發現他們都挺摳門的,吃個飯看個電影買個東西啥的,都會斤斤計較。
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文藝女青年,我試圖找出一個身邊活生生的案例,來狠狠地反駁她。
可是使勁想了許久,愣是沒找出一個有說服力的……
01
事後我一直在想朋友的話,為什麼身邊的文藝男青年們普遍都不大方呢?
想來想去,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1、他們敏感而細膩,容易「泛酸」。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氣質,而在傳統的印象中,文藝這個行業的氣質就是多愁善感,偏執又脆弱。
北宋婉約派創始人柳永,堪稱這方面的代表,天天「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日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孤獨到骨髓,傷感到炸。
可是也不能怪他啊,人家吃這口飯,不多善感哪有靈感,沒有靈感怎麼創作,沒有創作怎麼生活呢?
他們的很多思想跟大眾脫離,人們無法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他們的思維又太跳躍了,比較不食人間煙火,事實上又不得不食。
就這樣,這些覺得自己很牛掰的搞藝術的男人們,其實是自己被藝術給搞了。
2、他們是精神上的貴族,生活中的窮人
文藝男青年中的佼佼者,也能夠日進鬥金。可絕大多數的文藝男青年生性浪漫,做事喜歡隨性而為,相對責任感略差,不太容易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大多經濟不穩定。
儘管貧窮限制了他們的生活,但是沒有限制他們的想像,他們的感情實在是太豐沛了。
詩聖杜甫,曾在四川的八月秋高裡,一邊追著自家屋頂上被狂風捲走的茅草,一邊熱腸滿腹憂黎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嘆息,為了天下蒼生,「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矯情的高端大氣上檔次。這種假想的付出感,是一種自我感動。
比起杜甫,現在的文青掙錢不多,不僅要養家餬口,還要背負房貸車貸,都不容易。
如果你有個朋友,喜歡用文藝生活來陶冶性情,用文字性情來表達自己,請你務必保持善良,讓他繼續他的表演。
3、情商不高,不太會偽裝。
有些文藝男性格孤傲,情商不高,只會最直接的表達,不太會偽裝。
也有些是自命不凡,不屑於偽裝,所以他們的小氣會讓人一眼看穿。
02
翻開歷史,還是有一大波慷慨文藝男的。
仔細研究下,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文武雙全之人。要麼自幼習武,要麼乾脆武職,再不濟也是喜愛武俠。
而現在的文藝男青年們,大多能文不能武,自然缺了點豪氣,而這種豪氣,會影響到人的行為和性格。
我們先來看看豪放派的四位男文青代表。
李白和蘇軾,各為唐宋巔峰年代的文壇霸主,也是豪放派最尖端高手。
李白自幼習縱橫之術,喜愛劍術,性情爽快大方,愛交朋友,並且能鬥酒詩百篇。
他備著一把劍,雖然始終未能入行伍,卻常常在詩中幻想著去國還鄉,仗劍天涯。
飄逸風流的性格決定了他能苦中作樂。他的中秋節,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翻譯下就是「我的中秋節,一個人也可以過得挺好的。」
再來說說蘇東坡,一個大文豪,卻總是當武官,一生都在遭受貶謫。
按說他該悶悶不樂才對,他不,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動不動就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品永遠豪宕灑脫。
被貶黃州那幾年,是他人生中最惆悵孤獨的時期了,但他寫的《寒食帖》,依然通篇書法起伏跌宕,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出身名門世家的蘇東坡,對於金錢的超脫,決定了他對人生的超脫。
生活再艱辛,他也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變著花樣改良美食,研發出了東坡系列私房菜: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
除了這兩頂尖大文豪,還有兩個武將中的文豪。
南宋武將之首嶽飛,能文能武,是一名內心有點文藝的儒將。
他為人過於剛烈,動不動就「怒髮衝冠,憑欄處」,英雄一世,卻遭人陷害而死。
嶽飛的更高成就在軍事上,雖說詞的造詣也很高,但傳世的不多。而另一個抗金名將辛棄疾的作品就比較多了。
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長大從軍帶兵打仗,過著「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日子,作品中處處可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礡之勢。
你說他們四位會摳嗎,肯定不會,也沒必要摳。除了李白沒多少身家,其他三位都不差錢。
李白也不摳啊,他很厲害地把慷他人之慨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03
當然,歷史上的慷慨文藝男也不是只有豪放派這個群體,再來看看兩位比較婉約的豪門公子。
深受女文青們喜愛的納蘭性德,出身豪門,是清朝大學士明珠長子,文武兼修,在皇帝身邊當了近十年的侍衛。
侍衛是武職,與他的詩書才情格格不入。
為了緩解壓抑,他開始一天到晚寫詞,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流傳至今有300多首,眼界雖不算開闊,但皆為性情佳作。
滿腹才氣的納蘭公子,生而多情,卻為憂愁所傷,只活了30歲。
還有一位是不少人「若生在民國,我非他不嫁」的張伯駒。民國四公子之一,父親是張錦芳,伯父是直隸總督張鎮芳,還是袁世凱的表侄。
他天資超逸,詩詞書畫樣樣精通。騎兵科畢業後,卻被送進了軍閥隊伍中任職。
然而,他無法從這樣的生活中獲得快樂,最終退出軍政界,過起了自己最愛的生活——寫詩作畫,看戲唱曲。
擁有偌大一份家業的張伯駒在生活上很樸素,對看中的文物卻是一擲千金,人家開出的價,他從來不還。
他是民國收藏第一人,曾用大洋4萬塊購買《平復貼》、黃金170兩購買《遊春圖》,並於1955年將8件國之重寶捐贈給國家。
故宮博物院的頂級書畫,將近一半都是他捐的。
納蘭性德和張伯駒,背景、錢、藝術細胞,樣樣不缺,而且還文武雙全。
如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然不會摳摳索索了。
04
要檢驗一個人的人生觀,最好先看他的金錢觀。
因為,絕大多數問題,說到底都是經濟問題,事實總是有點悲哀。
其實,無論是不是搞藝術的,人的素質永遠是第一考量要素。文藝青年摳點也是事出有因,畢竟現在生活壓力那麼大,房價那麼高。
只要說話不要嗲,不翹蘭花指,不搞奇葩的髮型,不只往女生堆裡湊,其它都不是事兒。
畢竟,他們比一般人活得更精彩,也更明白,不是麼。
·END·
作者:壹默瞭然,文字裡詩意,煙火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