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離職了,要圍繞自行車創業,突然又在意料之中。一時之間,朋友圈討論的大概只有兩個字眼:文藝青年,佩服。
在昨晚宣布離職之前,張向東約了超哥,在他位於東四的時差空間咖啡館促膝長談。
很多人不知道,張向東投資了一家咖啡館,依然保持文藝範,時常辦些藝術拍賣、展覽。
向東說,他有14輛自行車,最貴的就是牆上掛著的這輛,3、40萬。
剛從廣州回來,趕到咖啡館,他早已剪掉了飄飄長發,多了些穩重、幹練。這可能是他的態度,當事業和愛好必須做一個選擇之時,還是要選擇最熱愛的。
都是因為熱愛。在廣州和同事吃散夥飯,大家歡聲笑語,因為了解他熱愛自行車,都覺得向東離職是很自然的事情。
向東說,自己的時間點已經到了。有時間的緊迫感,人做事情的時間點沒有多少,不能白白愛過這些東西,從做事情的角度,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而大的結點上,他對久邦的使命也完成了,10年時間把久邦帶上市,以後能做到什麼規模要靠產品和運營說話。只要鄧裕強作為核心的靈魂人物在,就沒有問題,離開也會放心。
文藝青年是否適合做商業?向東對弊大於利的說法不認同,就是這樣的人怎麼了?一個文藝青年也可能創業失敗,也可能向王微那樣把公司帶上市,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成功還是失敗?
向東說,其實他並不喜歡「文藝」這個標籤,他只是個有熱愛的人。
以下是對話主要內容(關於辭職、裁員、自行車、文藝青年):
離開的時間點已經到了
所有人都知道我喜歡自行車,說自行車是我的主業,久邦數碼是副業,去年還寫了一本書,也是講自行車的。所以大家覺得我離職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久邦做到現在,確實股價和它的價值是不搭界的,現金有一億多美金,MAU上億的量,完全不對等。
我覺得我的時間點已經到了,大家都是很開心的,我最早跟裕強溝通這個想法,真正決定是這個季度決定的具體時間。他是公司最核心的人,有他在就覺得沒有問題。
其實久邦是我第二次創業,第一次創業失敗了。到今天我可以為我真正喜歡的東西去做一些事情。
我有時間的緊迫感,人創造、做事情的時間點沒有多少,不能白白愛過這些東西,所以這次就為自行車、為我自己愛的東西,從做事情的角度,把剩下不多的時間用在它們上面。
更重要的是我個人的結點,而大的結點上,我對久邦的使命也完成了,10年我能把它帶上市,以後能做到什麼規模要靠產品和運營說話。
這個公司產品能力足夠強,運營能力是需要提高的,只要裕強作為核心的靈魂人物在,就沒有問題,他是這個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我離開也會放心。
久邦的未來 有裕強在很放心
我跟裕強這麼多年的朋友,共事這麼多年,感情上是非常複雜的。他永遠是這樣:多大的事,你想好沒有,他很理性,我們用了半年時間來安排這件事情,跟公司團隊的溝通 ,他都會安排好。
業務上經常吵架,但是這沒有問題。我們共事10年,做朋友20年,大學關係是血清關係 ,不可能互相不信任,沒有利益的問題,在公司除了股份所有都是一樣的。
我給自己一條,我認為產品和運營是最核心的。職位上他是董事長,最後方向有任何不同的看法,他只要決定了,我表達完就沒有意見 了。我努力讓自己變得職業一點。
他的特點是永遠打不死,他總是有辦法,既有冒險創新的精神,也有南方人務實的精神 。這是久邦最顯著的特點,我走會很放心的。
未來公司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構建更長遠的商業模式,久邦用戶成長依然非常快,價值一定會很大 ,我是有信心的,我怎麼樣都是久邦的一員。
3G門戶裁員 沒成功也沒失敗
裁員是個負面,但公司內部和外部的都覺得門戶業務應該裁撤掉,對公司來講,裁員是理性的,公司業務核心早就是GO桌面了,門戶收入貢獻很少,也沒有貢獻利潤。
真的是感情太深了,猶豫了很久,但是從負責任的態度上,做這個決定更早才好,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比如出售等等,但是門戶類型媒體業務遇到很大危機。
外面人的看法我沒有那麼介意,最早選擇這件事開始,中間發生變化,這是產業的變化 ,那個時候是唯一的切入點,當年創業的公司裡面只有UC和久邦活下來了。
3G門戶是最早的,沒有讓它長大,我就是失敗者,我不這麼看。在我的字典裡也沒有成功這個詞,公司一直在發展。起碼在這個行業裡它活著,還上市了。這個行業裡除了遊戲,賺錢的公司有幾個?
我把我要做的事情說出來,大家都容易理解了。
中國有多少人為自己所愛的事用網際網路方式投身進去?我可以一直在公司當總裁當下去 ,這次冒風險出來,也可能會失敗。
自行車 愛這個東西
中國網際網路之前做的事情都在消費、流通領域,國家真正的生產力在製造業上。
從網際網路創業者角度看傳統製造業空間非常大,我愛這個東西,對它想的非常多,這個產業機會來講,數位化滲透到生活裡面了,數位化意味著改變,改變意味著機會,肯定不只是產品上的創新,所有的模式都會創新。
大家都能感到自行車的熱潮,而且我那麼喜歡自行車。我有14輛自行車,最貴的3、40萬,不能騎。能騎的10幾萬,也有幾千的。
等產品有了樣子了會跟大家講。
文藝青年怎麼了?
我這些年對很多看法不一樣,什麼利大於弊,弊大於利,就是這樣的人怎麼了?
這個沒辦法說利大於弊,你說一個文藝青年也可能創業失敗,也可能像王微那樣,公司上市併購了,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是成功還是失敗?
對於商業來講,我歷來更感性一些,使得我在公司承擔的角色,不是做產品,不是做運 營,而融資、品牌、溝通都是我來,這是對文化方面有興趣的人來說,是更擅長的東西 。如果讓這樣的人去做產品就比較失敗了,好在我們公司是兩個合伙人。
未來不見得是文藝,一定是要有個興趣,這樣對生活才有發現能力。我討厭文藝這個定義。我是個有熱愛的人,我愛一個東西愛的要死。
文藝青年好像就是有點趣味,喜歡這個,喜歡那個,對我來講不是喜歡。你說賈伯斯文藝嗎?超級文藝。
=============================
牛智超(微信nzhichao或搜「牛智超」),觸摸大佬,人文視角,夢中預言。WeMedia聯盟成員。
最新文章有:
《對話王凱:想做移動網際網路上的迪斯尼》;
《專訪85後美女導演姚婷婷》;
《專訪搜狐當家花旦於莎莎》等。
關注後回復「王凱」、「姚婷婷」、「於莎莎」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