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報導,一位64歲的患者因為反覆右上腹疼痛,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檢查,被醫生診斷為「膽囊結石伴膽囊炎、膽總管下段結石、膽管炎、梗阻性黃疸」。
為緩解炎症、減輕黃疸,專家團隊決定先請超聲科介入團隊為患者進行「經皮肝穿刺膽道置管引流術」。
結果,讓醫生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在患者引流出來的膽汁裡,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東西。圖中一顆顆橢圓形的東西,形似「西瓜子」。
這就是不同尋常的東西
根據病理科的報告,圖中這些「西瓜子」都是寄生蟲卵,而且還是華支睪吸蟲的蟲卵。
既然在膽汁裡發現了蟲卵,說明這位患者已經患有了華支睪吸蟲病!經過詢問,患者平時確實喜歡生吃魚生(生魚片)。
在服用口服驅蟲藥後的一幕,不僅讓患者自己頭皮發麻,連醫生都表示大開眼界、行醫多年第一次看到。
從患者的膽道引流管裡,流出了許多小黑片,仔細一看有的蟲子還在緩慢遊動。沒錯,每一個黑片,都是一隻華支睪吸蟲的成蟲。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主任醫師曾憲成介紹:「通常在服用驅蟲藥後,這些蟲體會死亡並隨著膽汁流入消化道,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不容易被肉眼看到,但恰好患者之前在超聲科做了膽道穿刺置管引流術,這些蟲體受到藥物刺激,開啟了「大逃亡」之路,順著膽道引流管直接就排出了體外。」
看到了從自己體內竄出來的活蟲後,這位患者表示:「再也不敢吃生魚片了!」
入口一時爽,當心蟲子千萬條!
這位64歲患者是吃生魚片感染的寄生蟲。而華支睪吸蟲(肝吸蟲)是一種寄生於人體肝內膽管的寄生蟲,人類常因食用未經煮熟的含有華支睪吸蟲囊蚴的淡水魚或蝦而感染。
輕度感染者可無症狀,重度感染者可出現消化不良、上腹隱痛、腹瀉、精神不振、肝大等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膽管炎、膽結石甚至肝硬化、膽管細胞癌等併發症。
上海瑞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朱老師今年6月份的時候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她在朋友圈裡發布稱,她的朋友發現皮膚有結節,結果檢查是一條寄生蟲。怎麼都不會想到寄生蟲還會出現到自己的身邊。
所以吃肉一定要吃熟的,不要追求什麼野味了!
除了淡水生魚片外,這些肉裡,也可能藏著寄生蟲:
1. 鱔魚——顎口線蟲
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袁正麗2013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女患者皮膚瘙癢、紅腫,懷疑是蕁麻疹,但怎麼也治不好,後來發現是感染了顎口線蟲感染。追溯源頭,發現是因為吃了爆炒鱔魚。
除了在皮膚遊走外,顎口線蟲的幼蟲還可能會「流竄」到內臟,到達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鑽入眼睛,可能會引起感染,甚至失明;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蟲鑽入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引起顱內感染、顱內高壓,有生命危險。
曾有研究調查了2008-2010年廣西的自由市場裡的水產品,發現14個市場裡有8個市場的黃鱔檢出蟲體。
2. 醉蟹——肺吸蟲
隨著醉蟹入口,肺吸蟲也堂而皇之地進入肺裡。「寧波市每年都會查出60~80例肺吸蟲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蝦導致的。」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治所張劼楠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時介紹。
張劼楠介紹,肺本身比較嬌氣,裡面有了寄生蟲,除了常見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積液等,如果任其遊走到大腦,會有癲癇、失語等神經系統症狀。
3. 螺螄——管圓線蟲
當年,福壽螺有寄生蟲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福壽螺退出了餐桌。但看著各個海鮮大排檔上種類繁多的螺,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病研究所研究員郭增柱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了隱隱的擔心。
這條蟲子很兇猛,發病迅速,一進體內就直奔人體司令部的神經系統,除了出現噁心、嘔吐等,嚴重的會發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但這條蟲子也有弱點,只要高溫煮熟就會死亡,這也是最有效防止這條線蟲的途徑。
2006年有研究對深圳市場上流通的螺樣進行了調查,發現福壽螺和東風螺有感染,平均每隻含有蟲子32-53條。
4. 嫩牛排——牛帶絛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高鍵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牛肉是最不應該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許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蟲和病菌,而牛帶絛蟲以人為其惟一終宿主。現在不少人應酬時為了顯示自己「洋派」,牛排要五六成熟,或乾脆點價格昂貴能生吃的牛肉,萬一感染了牛帶絛蟲真是得不償失。
5. 涮羊肉——弓形蟲
「來我們科看弓形蟲感染的備孕或孕婦比較多,再就是吃涮鍋後的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朱麗影在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弓形蟲病最會隱藏,除了接觸過貓狗,最多的原因就是涮火鍋一味追求鮮嫩口感,肉片入鍋蘸蘸熱水就出來,真是名副其實的「涮」。
2001年一項關於威海地區孕婦弓形蟲感染的調查就發現,感染蟲人中,有貓狗接觸史佔45.9%,而38.8%有吃燒烤、涮羊肉的習慣。
正常人感染弓形蟲絕大多數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只有少數人初次感染(或稱原發性感染)時有發熱、淋巴結腫大、頭痛、肌肉關節痛和腹痛,幾天或數周后隨著人體產生免疫力,症狀消失。但是,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或有嚴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弓形蟲感染便會轉為急性或亞急性感染,這時才會表現出臨床症狀,有的甚至發生嚴重的後果。
別讓蟲從口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熟的!熟的!熟的!
【來源: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