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如下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4年五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此詩為長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節,主要是為了紀念詩人的「扶桑之行」。由於此次東瀛島國之旅給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日本人民地震之後,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重建家園的強烈信心使泰戈爾深有感觸,所以泰戈爾先輩在回國後更是寫下了《落葉》一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此詩短小而又精悍,意蘊優美而又深遠。全詩雖只有48個字,但是其中所富含的情感卻是豐富而又回味無窮的,尤其是開頭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女子低頭時的那種溫婉之中又帶有一點點羞澀的感覺,比喻成了水蓮花在微風吹拂過後低伏輕顫似是帶了一絲嬌羞。這句比喻可謂是妙極,水蓮花純潔清新,嬌弱玉立,非常形象地把日本女性的那種獨特的溫婉朦朧的氣質展現了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而隨後的連續三遍的「一聲珍重」反反覆覆,連綿不斷,牽人心腸,依依惜別的心情和場景躍然紙上。而「蜜甜的憂愁」看似矛盾,實則時巧妙地將那種與其相聚的愉悅和即將分離的惆悵融合到了一起,讓人又喜又憂,心情複雜。最後一句「沙揚娜拉」是日語的音譯,意思是「再見」,可以說是一句正式的道別,而其實在原長詩中每一節的最後都會有這一句,可以說是反反覆覆更顯離愁。但全詩的意境又是唯美淡雅的,頗有一種一回憶起此情此景便有身在夢境的感覺,不過這倒也符合徐志摩的寫詩的特點,浪漫而又多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沙揚娜拉,這本不過是一句平平淡淡的離別問候,讓徐志摩這個風流才子一寫,倒是多了幾分浪漫與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