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三根毛,誰見誰都笑,儂要問他從哪裡來,「回眸」瞧一瞧

2021-01-10 網易

  著名畫家張樂平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影響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名揚海內外。

  今天上午,為紀念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在中華藝術宮舉辦。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海報

  張樂平甘願長期為少年兒童耕耘,人品畫品為人稱譽。自1929年至1992年,60多年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不僅以漫畫名滿大江南北,他的年畫、速寫、素描、水彩畫、剪紙、中國畫等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張樂平自畫像

  人見人愛 揚名中外

  

  此次展出張樂平先生的400餘件作品包括漫畫、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等。

  

  ▲ 開幕式現場 郭新洋

  中華藝術宮館藏作品《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首次向公眾展出和亮相。

  

  ▲《三毛從軍記》原作 郭新洋

  

  《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是張樂平的兩部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是中國美術館的藏品,而創作更早的《三毛從軍記》則永久留在了上海。張樂平本人更偏愛《從軍記》,他將這部連環漫畫全部原稿捐贈給了上海美術館。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現在1935年上海《晨報》副刊上,引起人們關注。

  

  ▲ 展覽現場 郭新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演變為一個心繫民族安危的小人物,出現在《三毛從軍記》裡,既表現了抗日主題,也揭露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三毛解甲之後成了流浪兒。,在舊上海遭受的種種欺凌和壓迫,喚起廣大民眾同情心。

  上海解放後,張樂平在漫畫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兒童形象,讓他在新社會的陽光雨露沐浴下健康成長。

  

  ▲ 展覽現場 郭新洋

  

  張樂平好友、中國連環畫泰鬥賀友直曾經典概括張樂平的藝術成就:「外國卓別林,中國張樂平。」

  ▼張樂平

  

  

  ▲卓別林

  兩位藝術大師都有不靠文字,讓全世界人民笑中帶淚的高超本領。

  立足漫畫 超越漫畫

  

  張樂平以漫畫立足,以漫畫聞名,但是他的繪畫卻是超越漫畫範圍的。這得益於他在上海一家私立美術學校一年多學習的基礎,加上他的聰穎勤奮,20歲左右的他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速寫、插圖、黑白畫、拼貼畫、廣告設計、時裝設計,以及泥塑製作,其中尤以剪紙特別突出。

  

  ▲ 張樂平剪紙作品《大除夕的城隍廟九曲橋》 郭新洋

  張樂平還把布料、色紙拼貼成作品,將泥雕與紙結合做成作品,並且很巧妙地運用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成為中國現代藝術重要開拓者之一。

  抗戰漫畫是張樂平漫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抗戰全面爆發後,他發起成立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參加漫畫宣傳隊,用誇張的手法揭露鞭笞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與殘暴,向大眾吹響了團結戰鬥的號角。

  

  ▲ 張樂平的抗戰主題漫畫作品

  新中國成立後,張樂平除了繼續漫畫創作以外,對彩墨畫的興趣日益濃厚,從人物到風景,從工筆到寫意,均有涉及,而且畫法迥異。

  本次展覽策展人、上海美協顧問朱國榮提出,張樂平是中國傑出的漫畫家,他對現代美術的貢獻被漫畫成就所掩蓋,這次主辦方從美術史角度作了重新發現。

  三毛影響 無遠弗屆

  

  兒童,在張樂平一生的藝術創作中是一個樂此不疲的主題。

  從1936年的《小孤女》到1979年的《江南小女孩》,他對兒童的愛始終不減。

  張樂平兒子張慰軍介紹,今年是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也是三毛誕辰85周年。2015年法國昂古蘭文化遺產大獎,三毛系列是唯一摘得獎項的中國漫畫。

  

  ▲ 張樂平兒子張慰軍(左) 郭新洋

  四格漫畫裡的三毛道說人間冷暖,無遠弗屆;

  今年三毛的影響力正向「10後」輻射,當紅主播薇婭在今夏完成了《三毛流浪記》4分鐘銷售8萬套的銷售紀錄;

  聯合國「可持續閱讀項目」選了三本中國讀物,《三毛流浪記》首當其衝,是唯一的一本圖畫書;

  

  ▲ 張樂平的這幅作品號召人民購買國債,被中國金融博物館認為是最早的金融類漫畫 郭新洋

  這些都證明了張樂平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

  著名漫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總結認為,張先生筆下的三毛有超越時代的強大藝術生命力,可以用「廣、精、真」三字來歸納。

  廣——影響力廣

  《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無字漫畫,僅靠形象塑造和故事情節來表達作品。

  

  ▲ 《三毛從軍記》「退伍」

  《三毛流浪記》在國內總發行量接近2千萬冊,此外還分別在法國、義大利獲得國際頂級漫畫節文化遺產獎、世界無字書大獎——特別榮譽獎。

  精——藝術精美

  張先生筆下的三毛活靈活現,人見人愛。為了畫好作品,他與流浪兒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此基礎上通過藝術提煉而創作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和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成就了三毛一系列作品的經典和精彩。

  

  

  ▲ 被改編成電視劇、動畫角色的「三毛」也成為熒幕經典

  真——真情實感

  1947年的一個雪夜,張樂平在回家路上看見三個被凍得瑟瑟發抖的流浪兒,正圍著一個小鐵罐吹火取暖,當晚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出門發現兩個流浪兒童已被活活凍死。此事深深刺痛了張樂平的心,他奮然提筆創作了連載漫畫《三毛流浪記》。

  

  ▲ 《三毛流浪記》

  他筆下的三毛,是當時社會窮苦百姓生活的真實縮影,作品散發著張樂平愛民的赤子情懷和藝術家人性的光輝。

  

  展覽時間為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展覽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辦,張樂平紀念館和張樂平故居等協辦。

  馬上評:三毛的當下價值

  張樂平——三毛;三毛——張樂平。這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名字。

  這次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特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張樂平,他的速寫、插圖、中國畫、拼貼畫、剪紙、泥塑製作,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還跨界搞過廣告、時裝設計!

  

  ▲ 張樂平素描作品《孤兒》.

  正因為如此深厚的造詣,三毛在25歲的張樂平筆下橫空出世。

  這個漫畫形象影響了幾代人,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數次被搬上銀幕。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筆名的由來,也是她3歲時看的第一本書——《三毛流浪記》。

  進入新時代,三毛依然有著擋不住的魅力。

  去年,得到張樂平家人授權,由畫家孫紹波創作,本報推出了《三毛穿越記》系列漫畫,帶領讀者感受上海的日新月異,以及第二屆進博會的精彩。

  

  ▲ 《三毛穿越記》系列漫畫

  今年進博會上,三毛和進寶又首次以AI動畫的形象與觀眾見面。

  ▲ 三毛和進寶又首次以AI動畫形象亮相進博會

  今天的三毛神採飛揚,天真爛漫,吸引了大量粉絲。這也體現了三毛這一藝術形象的生命力。

  用滿腔熱情擁抱生活,以赤子之心對待藝術,將真情實感融入作品。張樂平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三毛依然陪伴著一代代人,並給人的心靈以慰藉和希望。這也是藝術的永恆價值之所在。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樂夢融 邵寧

  編輯:吳旭穎

  圖片:郭新洋攝影,部分來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從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能夠給出一個定論。因為每個人都會從這三個問題中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很難有一種答案能夠說服所有的人。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一個月前,在悟空問答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這個問題與「我是誰?」很像。
  •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靈魂三問,風雲激蕩兩百年!
    小時候,每個暑假,電視裡都會放的《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橋段:八戒尋路,被小妖攔住,劈頭就問,「你是誰,怎生得這般模樣,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看來,何止人生,即便妖生,靈魂三問,也很重要,是吧。有人說,靈魂三問對於我們,有何意義,能解決柴米油鹽麼?的確,不能!
  • 我是誰,我在哪,誰打我?——從哲學三問到「吃雞」自問?!
    因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大概是從這句話 衍生而來的... 「吃雞」遊戲正如日中天,卻不知看見別人日日吃雞,自己個兒心裡是個啥滋味。難道自己只能當個快遞員甚至落地成盒?!我在哪?誰打我?我怎麼死了?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
  • 小說:誰讓我突然出現壞了他的好事
    夏莉莉的車子沒有停下來,我追出老遠都沒能追上,氣喘籲籲眼睜睜地看著她的車子離開我的視線。這下可如何是好,冷靜下來後,我想到了夏莉莉可能會去哪裡見姓秦的!肯定是遠郊的那套房子!我著急從負一樓直接跑了上去,打了車直奔遠郊的樓盤。在車上,我不停地給夏莉莉打電話,她都拒接了,看來還在氣頭上。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其實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不習慣這樣的終極追問。
  • 如果你問我劉波是誰什麼梗?如果你問我劉波是誰什麼意思出處哪裡
    「如果你問我劉波是誰」這是很早之前出來的一個梗,但這個梗現在拿來用一點也不過時。那麼如果你問我劉波是誰什麼意思?來一起看看。如果你問我劉波是誰什麼梗  這句話的完整版本其實是「你問我什麼是藝術,我不懂,但是,你要問我劉波是誰,對不起,劉波就是藝術」。
  • 奶奶在家給泰迪剃毛,剃完頭上的毛沒電了,看到狗子的造型笑噴
    奶奶在家給泰迪剃毛,剃完頭上的毛沒電了,看到狗子的造型笑噴。而人們養狗狗的時候,挑選的狗狗種類也和以前不一樣了,大多數人養的都是可愛嬌小的品種犬。比如說泰迪這一類的狗狗,長著卷卷的毛髮,就像是洋娃娃一樣,很能討大家的喜歡。不過,泰迪可以長得可愛,也是全憑它的一身毛髮了,有毛髮做修飾,所以顯得軟萌可愛。
  • 回眸一笑百媚生,女生經常對你笑,到底幾個含義?誰笑誰知道
    笑,什麼是笑?你理解它嗎?你知道它有那些含義嗎?尤其是漂亮女生的笑,其實含義頗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笑的最高境界,形容一個女人之美,已經到了極致。但笑也會是笑裡藏刀,皮笑肉不笑,其實,笑還是對自己情緒變化的最好的掩飾,有人用笑來偽裝自己,讓人顯得高深莫測,所以,說一個女生經常對你笑,並不代表著她一定喜歡你,也許是笑話你,那麼,女生經常對你笑,到底幾個含義呢?第一,其實女生對你笑,很有可能就是打招呼的一種方式,你可千萬別搞錯了!
  • 哲學三問之我從哪裡來
    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這是什麼問題?我是父母生的呀,沒錯,不可否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這裡也不是討論父母又從哪裡來,人又從哪裡來,是猴子進化還是什麼,我們這裡討論你的思維才哪裡來。
  •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還能去哪?
    無數有良知的人都伸出了援助的雙手,捐款捐物,就是生活在貧困線的人們也不會忘記祖國母親。他們用自已最質樸的方式表達了對同胞的關心。雖然只是不足道的一點點錢和物質,亦或是力所能及的勞動,都是人性中最美的閃光。這一束束微弱的光亮又照射出了多少光鮮皮毛下的醜陋靈魂。我是誰,我是誰。在億萬人民齊心協力抗疫中,國家投入了大量物力財力人力的情況下,有人卻忘記了我是誰。
  • 我抽根煙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我
    下午肚子餓,看見同事桌上有瓶酸奶,想都沒想就喝了, 一會同事來了大叫到:「我的洗面奶怎麼不見了!108塊啊!」 剛才在網吧門口抽了根煙,看到一對情侶在吵架, 我在旁邊看著,突然那女的指著我說:你要有他十分之一帥,我根本不可能跟你吵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 一路歌來天有意,回眸拾貝笑嫣然——張瑋花甲年庚專輯
    多年來筆耕不輟,收穫頗豐。踱步六十春秋冷暖與君酬,淡去功名未盡休。宦海雲浮多聚散,人生路漫少尋求。詩勤總想從前悟,酒後窮思昨日憂。笑語今宵緣客貴,如心滿月再回眸。再回首逐步丹墀敬聖賢,雲霞燦爛已成煙。芳音歲月朱顏改,傲氣時年志向堅。幻想花間連桂闕,思情陌下對嬋娟。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李森易\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一直是個困擾。跟你們一樣都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好像天下之大非我莫屬,有時又覺得自己卑微渺小,自信又自卑兼顧的人實在太多吧?現代人的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清楚。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 寂飛思繞憑誰語,中宵夢短愁思遠;月上海棠,孤獨誰憐垂淚眼
    寂飛思繞憑誰語,中宵夢短愁思遠。海棠一夜風吹瘦,孤獨誰憐垂淚眼。誰站在秋的頭上,放飛了深情的目光。遙望,那一箋遠去的舊時光,牽繫著誰人魂牽夢繞的在水一方?濛濛煙雨,滴答著交響,滑出一條長長的過往。只想問一問那些遠去的歲月,你去了哪裡?是否別來無恙?——皛玊題記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家譜或許可以告訴你!
    01「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我上班的地方,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在這兒,很多傳統文化被相對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比如說家譜。一起工作的同事,說起他們家的家譜,總是要說很長時間,追溯到最後,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他的親戚。姓什麼,叫什麼,從哪兒來……這大概就是每一個談家譜的人,首先要解釋的問題。
  • 女子家中養六角恐龍魚不好惹 看似呆萌見誰咬誰
    酷似娃娃魚,外表呆萌「快看,這條白色的魚頭上長角,還有四隻腳在魚缸裡爬。」近日,家住九龍坡華宇花園小區的王靜在家養的「怪魚」成了朋友圈的小明星,扁扁的腦袋上長著一對黑豆似的眼睛,拖著扁長的尾巴在水裡遊弋,樣子很呆萌。
  • 「我家已經被貓毛佔領了,誰來救救我!」
    隨便抓一把,就是一撮毛甚至有人懷疑,貓是蒲公英變的走到哪裡,毛就掉到哪裡之前誰說的貓也會禿?特別是換季的時候更加瘋狂而且這個換季不是按照春夏秋冬來分的是一年換兩次,一次換半年有人問,因為這些都很容易吸附毛毛也可以用吸塵器進行清潔~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能攝入過多鹽分不要給貓咪吃人的食物要保證各項成分食用均衡可根據情況補充不同的營養元素最好還是餵高品質的貓糧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每到夏天,很多鏟屎官會給貓咪剃毛有的可能是怕貓咪熱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今天我們來玩遊戲,希望你已經很認真地完成了前面幾課的作業,對自己的內心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觀察,對冥想比較熟悉。做這個遊戲,需要一些勇氣,需要用到前面練習的冥想,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你會產生不適感,如果實在無法繼續,沒關係,可以中斷。回到正題,當我們有了一周的覺察,我們會對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心、更多的探索心、更多的疑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