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2020-12-05 沉迷古典

高更:多悲傷,多絕望,才對生命的反思如此深沉?

高更油畫《我們從哪裡來?.....》

正如《麥田上的烏鴉》並非文森特·梵谷的臨終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

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這幅巨大的油畫,不僅被高更自己認為是一幅空前絕後、藝術創作登峰造極的作品,而且還是向世人表現藝術家高更個人內心思想、精神世界、藝術理念,以及對世界對生命本身的沉思和哲學認知的一個最佳的窗口。

首先從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開始說起。

高更於1895年9月第二次為了追求藝術靈感而自我放逐來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時年47歲。當時高更的處境非常不樂觀,作品沒有銷路、貧窮、腳踝骨折、心臟病、酗酒成性,而且還患上當時很流行的一種病:梅毒。

一個劃時代的藝術家生活到這種境地,不知道高更先生當時後悔選擇走上藝術這條道路不?

生活的打擊還在繼續。

1896年底,高更被一位相戀的土著女子拋棄後,跟他另一個土著模特兼伴侶(14歲左右的帕胡拉)生育的一個女兒不久便不幸夭折了。

然而此時:

高更的悲催命運結束了嗎?

屬於他的時代來了嗎?

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嗎?

———遺憾的是並沒有。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其他一切都沒有,致命的一擊緊接著又來了。

1897年1月19日,高更最寵愛的女兒艾琳因肺炎去世,終年20歲。他5月份從妻子梅特那裡得知消息後,一下子整個人生跌入谷底,身體和精神都被打擊到崩潰的地步。

挨了半年,依然無法自拔,看不到任何生活的希望,於是高更於同年12月30日服下砒霜,試圖終結自己半生命運多舛的藝術家生涯。

然而對於一個潦倒卻有才華的藝術家,尤其是還沒有創作出標誌性偉大作品的藝術家,上帝怎麼也不肯帶他走,於是高更被救活了。

像是在一次瀕死體驗中獲得了創作的靈感,也像是經受住了上帝的種種悲慘考驗後終於得到了上帝的指點,重新站起來的高更決心要畫一幅大作,一幅視覺感受最強烈、最有表達效果的,現實世界和靈魂狀態相統一的,生活和夢境互為一體的大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調理,於1898年2月高更已經完成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草圖和方格紙設計圖,但是整個作品直到同年夏天才最終完成,而後寄給了巴黎的畫商沃拉爾,於秋季在沃拉爾的畫廊中展出。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創作過程是很艱難的,用了半年之久,一方面是因為高更健康狀況不斷的惡化,多種疾病需要治療,出於身體原因他不能長時間進行創作。另一方面因為沒錢治病,他不得不在帕皮提當地的地籍辦公室做文書,做一些繪圖和文件抄錄工作,以便能夠支付治療費,這樣他也沒有足夠的自由時間進行創作。

雖然當時這幅巨作沒得到足夠的認可和回報,這也是很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共同命運,都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發酵和考驗才得以最終的確認,有時候是幾年,有時候是幾十年,而有時候是幾百幾千年,往往很多偉大的藝術家等不到世人的鮮花、掌聲、榮譽和金錢便已早早謝世了,如梵谷,也如今天的主人公高更。

為了進行自我包裝,也為了對畫作本身進行包裝,高更曾宣稱《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他才能的即興發揮,他說自己沒有草稿,沒有模特,不分晝夜地畫著這幅畫,他在「面對著我們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這種謎團,在一種飄忽的折磨和痛苦的感受之中」完成了這幅畫。

高更作品

無論高更所言誇張與否,這都是一種不得已,是藝術家的不得已,是藝術創作的不得已,也是藝術家生活和生命的不得已。

無論高更對畫作包裝誇張與否,都不影響這是一幅精彩絕倫的偉大之作,不管是對畫作主題思想,還是對畫作風格技巧,亦或者是對畫作內容背景來說。

高更有一種叛逆精神,對文明世界叛逆,對歐洲社會叛逆,對傳統藝術叛逆,對正統的生活叛逆,對客觀反映自然的繪畫傳統叛逆。

於是高更孤獨而自命不凡地編織自己的藝術夢想,簡單而純粹地從文明的反方向去追尋自己的藝術思想。

原始、單純、象徵性、神秘感,直接性地表現個人主觀思想的創作理念,都在高更的藝術創作中體現。

觀者看《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第一感覺便是奇怪,色彩奇怪,人物和景觀奇怪,線條奇怪,整個畫面組合搭配都是奇怪。

大面積的藍色和綠色,點綴著幾處褐色和橙黃色,給人一種神秘莫測、陰森恐怖的感覺,甚至看上去會讓人背脊發涼。這是真實的自然的色彩,還是高更眼中、心中的色彩?亦或者兼而有之。

近景的人物、動物、佛像、樹、石等,和遠景的森林、海、山等錯綜複雜,互相貫穿交錯,富於抽象性,讓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

簡單的輪廓,平塗為主的繪畫手法,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原始的環境和原始的土著人物組合,怪異的肢體動作,人、動物、神和自然等等都交融出一個如夢似幻的景象。

總之,整個畫面跟我們之前看到的傳統的西方畫作都大不一樣,彷佛一點都沒有優雅、沒有美感,而這些正是高更所追求的叛逆與神秘,畫面強烈刺激觀者的眼睛和神經,進而更深層次去探究和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理念。

神秘符號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從名稱上已知要表達三個主題,三個深思,三個藝術家對自身短暫人生的回顧總結與生命意識和意義的探索,三個由藝術家個體的「天問」推及到普世共同體的終極之問。

三組人物從右到左分別代表了孩童、青年和老年,而左下方又有一個小組合強調了孩童、青年和老年,少年、青年和老年的排列象徵著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三個過程,分別對應了畫作名稱中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和「我們到哪裡去?」。

右下方三個女人和一個睡著的小孩子,象徵著人類的誕生。

中間一個採果子的年輕人,象徵著人類的中間發展階段。

左下方蹲坐的一個蜷縮著、抱頭、滿頭銀髮的老人,則象徵著生命的盡頭。

這是典型的象徵主義的三段式表達方法,只是畫面中還有其他的人物,結合高更當時創作的背景,我們應該還能從畫中看到高更自身的感受和體會,以及他對自己、對家人、對生命的反思。

再看畫中的第一個人物:睡著的小孩子,這裡應該是作者自己的表達,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在「三個女人」也就是家人的保護下安全地熟睡著。

接著長大成人,一方面「採摘果子」自力更生,一方面養活著家人,旁邊吃果子的小女孩則代表了家人,兩隻貓和一隻羊則代表了組建的家庭。

採摘果子的後面稍遠一層背景還有一處三人組合,「兩個穿著絳紅色衣服的人在交流思想。一個巨大的人物形象不自然地蹲踞在透視範圍之外,朝著天空舉起一隻手,並且驚訝地看著那邊在交流的兩個人,詫異他們竟敢思考自己的命運。」這裡應該是高更後期在大溪地島上的思想,他跟土著人一樣赤身裸體生活著,經常想起歐洲的文明生活(兩個穿著絳紅色衣服的人所代表),進而質疑他們思考命運,同時也象徵著高更在用另一種方式思考屬於自己的命運。

左下方的三人又構成一個組合,小女孩、年輕女子和老年人,老年人前方一隻奇怪的白鳥落在她的腳邊,兩爪抓著一隻蜥蜴,象徵著死亡,老年人和白鳥都象徵著死亡,而年輕女子側坐者緊密地朝向老年和白鳥,也即意味著年輕女人朝向死亡。我想這裡應該是代表著高更自己的女兒的身份,他養育的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但是卻過早地不幸逝世,本該成長到銀髮老人的那一天,結果卻沒有,於是年輕女子緊密地貼近死亡。

後面還有一個小場景是一尊將兩隻手神秘又奇特地舉向空中的佛像,旁邊一個穿著綠衣服的年輕女子背對著佛像在傾聽佛訴。這裡佛像象徵著神秘,象徵著未知,象徵著生命的茫然;而年輕女子則再次象徵了高更的女兒,女兒傾聽佛語,背對著佛像,明顯是沒有聽懂年輕的生命過早走向未知,年輕的生命過早消逝。

油畫局部

在高更當時所處的大溪地島的土著環境中,遠離喧囂,更加接近人類生命的本質;再加上高更糟糕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打擊,種種因素最終導致高更會對生活生命進行一種痛苦的抽象的思考;而他用身邊的觸手可及的大溪地島素材,結合頭腦裡最強烈的對生命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尤其是對女兒的生命的思考,一種無意識心理作用下,一幅超強視覺感受的畫作應運而生。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畫面是高更所有情感和認知的具象呈現,是高更對人類、對世界本質叩問的迴響。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更是被高更自己認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原因也在此。

他的藝術理念、創作風格、內心思想、精神世界,以及他對自己和女兒的生命本質與意義所進行的終極探索,以己及人地神秘而痛苦的思考人的一生和人類存在的本質之謎,使得觀者也不由自主的引起反思。

正因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蘊含的如此深刻哲學思想,使得其成為超越藝術自身的靈魂升華之作。

也正因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存在,使高更不朽!

相關焦點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李森易\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一直是個困擾。跟你們一樣都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好像天下之大非我莫屬,有時又覺得自己卑微渺小,自信又自卑兼顧的人實在太多吧?現代人的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清楚。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 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從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能夠給出一個定論。因為每個人都會從這三個問題中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很難有一種答案能夠說服所有的人。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一個月前,在悟空問答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這個問題與「我是誰?」很像。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這是拂塵記的第475篇原創文章,字數276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上一課,我們講了一個需要你動手的方法——寫日記,不知道你有沒有開始行動了呢?如果有,那就堅持下去;如果沒有,那今天就拿出漂亮的本子和筆,記錄起來吧!
  • 我們捐贈在「愛心衣物箱」的舊衣服,是運往哪裡的,給誰穿的?
    不過,在大部分城市也都已經有「愛心衣物箱」來代替以前撿破爛的那個群體。相信大部分人生活的地方都有看到愛心衣物箱,也有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舊衣服給捐贈出去,在衣物箱滿了之後,自然就有志願者過來回收,他們會挑選出能穿的衣服,其餘沒啥作用的就會丟棄。雖然我們都知道愛心箱所捐贈的「愛心衣物」是捐給有需要的人,但具體是運往哪裡,那就無從得知了。
  • 我們到底要去哪裡才能認識到優質的男人?
    於是,我知道你們肯定會說,不是你們不想走出去,是不知道怎麼做才能遇到新朋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到底要去哪裡才能認識到新的男人。首先,我們要知道,社交圈狹窄一般分兩種原因:一是主觀上有點社交障礙,不喜歡出門,不擅長也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二是雖然想多認識人,但是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無從下手。
  •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靈魂三問,風雲激蕩兩百年!
    小時候,每個暑假,電視裡都會放的《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橋段:八戒尋路,被小妖攔住,劈頭就問,「你是誰,怎生得這般模樣,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看來,何止人生,即便妖生,靈魂三問,也很重要,是吧。有人說,靈魂三問對於我們,有何意義,能解決柴米油鹽麼?的確,不能!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其實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不習慣這樣的終極追問。
  • 畫家高更:《有孔雀的風景》與上帝的國度
    《有孔雀的風景》,高更創作於1892年(網絡來源) 高更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
  • 地理小知識|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哲學三問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要去向哪裡?寒潮:我是誰每年冬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經歷寒潮的洗禮,有的年份多發有的年份少發,譬如最近,一場號稱四年內最強的寒潮,便來勢洶洶。因為年年相遇,我們對寒潮也不陌生。寒潮是一種自然地理現象,影響我國的寒潮,是指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迅速南下,給沿途帶來了大風、雨雪、降溫天氣。
  • 哲學難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基督教理論,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孽,我們要經過那死陰的幽谷,我們要得到救贖,最後我們要上天堂,在天堂裡和主共同讚美神,佛教理論,我們來自六道輪迴,我們從動物演變過來,我們的個體是有佛緣的人,我們在這世界上修煉,我們最後成正果,修煉成佛,要到西天極樂世界去,道教理論
  • 宏海法師開示我們的這個心到底在哪裡?
    心在哪裡,七處徵心。首先就是披頭蓋臉地把你的原來的見解全給顛覆掉,常情、俗情全給你顛覆掉。佛就問阿難說,你看你這會兒煩惱來了,又沒有本事入到如來的禪定之中,那麼我問你,你為什麼要出家呀?阿難就傻乎乎地說,我就看見佛長得相貌莊嚴,就跟著就出家了。佛問你用什麼看的?當然是用我的眼睛和心的感受看的。這個時候佛就開示說,人的主觀活動之心,念念不停之念,這是在妄想層面產生的一種錯覺。
  • 你心中的無名火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帶著憤怒去開車,一遇交通阻塞,這種憤怒情緒就表現得格外明顯。路怒症者,往往也不明白自己的火氣從哪裡來。很早以前,看過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殺人短片》。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毫無預謀地殺了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最後,流浪漢被判決絞刑。整部電影似乎都沒有回答流浪漢殺死計程車司機的理由,殺人者、被殺者、見證者,都是一筆糊塗帳。
  • 洪湖岸邊的黨員突擊隊—— 哪裡有險情,我們就去哪裡
    她說:「哪裡有險情,我們就去哪裡,這是共產黨員的責任!」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老兵退伍不褪色「為弘揚抗疫精神,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特申請成立洪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防汛臨時黨支部。」7月8日,一封「關於成立臨時黨支部的請示」送到洪湖市直機關黨工委的案頭。經批准,臨時黨支部成立。
  • 去醫院檢查就要抽血,我們被抽出來的血,都到哪裡去了
    導語:除了身體不舒服,會去醫院檢查之外,我們每年都要去醫院體檢一次,觀察身體狀況。想要仔細地觀察到我們的身體狀況,只需要去做一個全方面的檢查,就能觀察到我們的身體是否有什麼健康隱患,或者說是否存在一些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大家應該都發現了,我們只要去醫院檢查,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抽一管血。
  • 我們的人類「身世」之謎語。我們到底起源於哪裡?
    大家都知道我們對歷史的研究是要的實際根據,它必須要有一定的真實性,而化石是我們對人類起源進行研究的基礎。目前發現最早的人類是300多萬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1974年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南方古猿化石,她具今有340萬年。
  • 1968年科幻電影《人猿星球》:我們從哪裡來?
    1968部老電影,作為APE系列的基礎作品,首先建立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然後提出了物種層級的問題,然後涉及了一個哲學主題:我們來自哪裡?經過七百年的飛行,太空人泰勒降落在一個奇怪的星球上。這顆行星,一眼望去,沒有植物,天空一會兒閃電,一會兒打雷,一會兒晴空,一會兒大雨。他和他的兩個隊友繼續往前走,直到他們找到了第一株植物。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
  • 如何看待法國畫家高更繪畫的女人油畫具有古希臘雕刻的復古元素
    保羅高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下面我來講解一下。古希臘雕塑對西方美術界的影響。古希臘雕塑在整個西方美術界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希臘歷史悠久的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家創作藝術的源泉,也是古希臘雕塑的題材。同時希臘人對自然與社會的美麗幻想,古希臘人相信神與人具有同樣的形體。古希臘的雕塑人物都是古希臘傳說中的天神。
  • 勇猛的戰士們,我們該到哪裡去尋找你們?消失的軍隊
    勇猛的戰士們,我們該到哪裡去尋找你們?消失的軍隊戰爭總是殘忍吧,他讓人民無家可歸,忍受傷痛,讓無數的人失去親人或者是朋友。同時他也收割著戰士們和平民的生命,然而這些都不是最殘忍的,最殘忍的是有一些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甚至不知道他們到底去了什麼地方,整個過程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