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 ||《秋聲賦》作者 歐陽修 〔宋代〕

2021-01-20 心往遠方
秋聲賦

歐陽修 〔宋代〕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餘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餘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餘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歐陽先生(歐陽修自稱)夜裡正在讀書,(忽然)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心裡不禁悚然。他一聽,驚道:「奇怪啊!」這聲音初聽時像淅淅瀝瀝的雨聲,其中還夾雜著蕭蕭颯颯的風吹樹木聲,然後忽然變得洶湧澎湃起來,像是江河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到物體上發出鏗鏘之聲,又好像金屬撞擊的聲音,再(仔細)聽,又像銜枚奔走去襲擊敵人的軍隊,聽不到任何號令聲,只聽見有人馬行進的聲音。(於是)我對童子說:「這是什麼聲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裡沒有人的聲音,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我嘆道:「唉,可悲啊!這就是秋聲呀,它為何而來呢(它怎麼突然就來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樣子,它的色調暗淡、煙飛雲收;它的形貌清新明淨、天空高遠、日色明亮;它的氣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沒有生氣、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悽悽切切,呼號發生迅猛,不可遏止。綠草濃密豐美,爭相繁茂,樹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樂。然而,一旦秋風吹起,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能折斷枝葉、凋落花草,使樹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種構成天地萬物的混然之氣(秋氣)的餘威。秋天是刑官執法的季節,它在季節上說屬於陰;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徵,在五行上屬於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嚴凝之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於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西方之聲,夷則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草木過了繁盛期就應該衰亡。」  「唉!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他的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就一定會動搖他的精神。更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紅潤的面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的頭髮(壯年)變得鬢髮花白(年老)。(既然這樣,)為什麼卻要以並非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人)應當仔細考慮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麼多殘害,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書童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只聽得四壁蟲鳴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1]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3]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3]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4]

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5]


往期回顧

誦讀 ||《今夜無眠 》作者一葦齋牧夫

誦讀 ||《一滴淚》作者牧夫

誦讀 ||《雜說「愚忠」》作者一葦齋牧夫

誦讀 ||《冬闌賦》作者孫述考

誦讀 ||《秋江明月賦》作者孫述考

相關焦點

  •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 歐陽修-秋聲賦
    中間兩大段用賦體的傳統鋪陳手法,渲染秋天的肅殺和萬物的凋零,抒寫對人事憂勞的悲感,最後「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又轉喻禍根在人,發揮了清心寡欲的老莊哲學,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融為一體,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秋聲賦》作於嘉祐四年(1059),歐陽修時年53歲,這是他繼《醉翁亭記》後的又一名篇。它駢散結合,鋪陳渲染,詞採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範。
  • 歐陽修《秋聲賦》:秋天的聲音,是對生命深沉的體悟
    颯颯秋風過,打破了秋夜的 寂靜,窗外的大樹被吹得沙沙作響,這時,我想起了歐陽修的《秋聲賦》,重新感受秋天那厚重的氣息,傾聽來自內心深處遙遠的絕響。《秋聲賦》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名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賦體散文,入選了清代吳楚材的《古文觀止》,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也有這篇辭賦。
  • 歐陽修《秋聲賦》|蕭颯秋聲今又起,緣景為情嘆人生
    從大了看,歐陽修對中國文壇影響深遠,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人,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都出於歐陽修門下,可見他的眼光和氣度非常人可比。從小了看,他一改前人作文時的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引領了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讓宋代散文的風氣走上一種平正通達的道路。歐陽修的散文文字精煉直接,卻暗含著波折,似澄淨瀲灩的一方曲水,紆徐委婉,含蓄蘊藉,說理剴切。
  • 趙孟頫《秋聲賦》運筆流暢灑落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於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嘆「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
  • 欣賞孫曉雲《秋聲賦》,字字清涼!
    孫曉雲書歐陽修《秋聲賦》欣賞這就是秋聲呀,它為何而來呢(它怎麼突然就來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樣子,它的色調暗淡、煙飛雲收;它的形貌清新明淨、天空高遠、日色明亮;它的氣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沒有生氣、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悽悽切切,呼號發生迅猛,不可遏止。
  • 秋聲賦之秋蟲、鄉音、秋思……
    秋聲賦一8月15日下午,正是周末,我騎車悠悠回家。路過臨河區醫院門口,聽見蟈蟈的叫聲,發現一個中年男人在自行車上掛著幾十個秫皮編的小巧籠子。走近一看,每隻籠子藏著一隻碧綠的蟈蟈,蟈蟈們振翅而鳴,此起彼伏,聲音蓋過街上的車流聲。我問中年男人,這東西好活嗎?男人說,好活,每天餵一小片白菜葉子就行,餵好了能過冬。我問:多少錢一隻?他說:10元錢。
  •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最近《清平樂》熱播,不管劇情多麼火熱,而我關注的只有歐陽修,終於,到第四集,歐陽修出場了,但,一代文壇領袖的出場顯得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一開局就落榜, 有點尷尬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為一代文壇領袖。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而是帶大家看一下文壇盟主歐陽修,如何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 ...十月的中國 ——敬獻共和國七十華誕 作者/阿土 誦讀/新竹望月
    1349 十月的中國 ——敬獻共和國七十華誕 作者:阿土 誦讀:新竹望月 最美的中國 呢喃軟語吳江岸 燕子歸來賦雅歌 遙望接天縹緲處 崑崙一脈愈巍峨 七十年的歲月 洗刷了百年的屈辱 結下了累累碩果
  • 【名家誦讀】 故鄉的鳥呵(節選) 作者|汪曾祺 誦讀|東明
    美文誦讀一個有聲音的平臺 故鄉的鳥呵(節選) 作者|汪曾祺 誦讀|東明 我每天醒在鳥聲裡。
  • 秋 作者:豐子愷 誦讀:王卉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音頻格式 作者:豐子愷 誦讀:王卉 自從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後,兩年來的心境完全轉了一個方向,也變成秋天了。然而情形與前不同:並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與焦灼。我只覺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調和。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作為宋代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力推詩文革新,倡導簡約文風,又善於修前朝史,提攜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被贊為「唐宋八大家」;作為資深政治家,歐陽修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堪稱三朝元老,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之職),諡號「文忠」。輝煌背後,歐陽修還有鮮為人知另一面。
  • 安徽巢湖「銀屏牡丹」被稱為宋代千年牡丹,真實情況如何?
    安徽巢湖「銀屏牡丹」號稱「宋代牡丹」,被譽為「四奇」,真實情況如何?問:花木君最近看到報導,安徽巢湖銀屏山景區的「銀屏牡丹」已經開始綻放,其中1朵半開,1朵露白,銀屏牡丹進入了今年的賞花期,當地不少遊人前去觀賞。
  • 淺評歐陽修《戲答元珍》詩,野芳雖晚不須嗟
    宋人歐陽修的《戲答元珍》就是這樣一首好詩。歐陽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朵前期的文壇領袖,也是給宋代詩歌承開闢道路的人。宋仁宗三年(1036),歐陽修三十歲,時任館閣校勘。因支持改革朝政的範仲淹而得罪了保守派宰相呂夷簡,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今湖北宜昌市)令。這首詩就是他到夷陵臺笫二年春所作。
  • 知見詩社|《酒的記憶(外一首)》——作者:何生,誦讀:鍾宇
    配圖畫家:陳冬至 酒的記憶(外一首) 作者:何生誦讀:鍾宇 酒的記憶 青春歲月狂野的心 沸湧著當詩人的夢想 如同乾柴對烈火的渴望 你,從憧憬的光中飛來 撲騰著燃燒的翅膀
  • 宋代士人弈棋與休閒
    因此宋代士人有許多詩句皆提及圍棋在其嚮往或享受休閒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歐陽修(1007-1072)晚年,弈棋也是他休閒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就如同他在〈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說:「獨收萬慮心,於此一枰競。」歐陽修像由此詩可見,歐陽修新闢一室,在此房間中,環境幽僻,能以一枰棋,坐隱手談忘卻人間俗世,堪稱一樂也。
  • 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身體的衰老、京城的喧囂與功名的羈絆,讓歐陽修倍感倦怠。他在給好友杜植的信中感慨:「若寵利紛華,不惟非素心所溺,就令心有所好,大抵晚年實能享者,於身所得幾何?」(《答杜植》)不過,歐陽修畢竟是歐陽修,他一方面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悲風的侵襲,一方面又努力尋求精神上的快樂: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
  • 詩詞中的最美秋天: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這首詞的題目是《清平樂·池上納涼》,作者是清代詞人項鴻祚。這首詞的題目中有「納涼」二字,顯然寫的夏日晚上的生活狀態。白日裡酷暑難熬,到了晚上來到一片小池旁邊納涼,感受這晚夏早秋的天氣,還是很不錯的。這個詞人和這首詞在文學史上名氣都較為一般,而且距離今天也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詩人項鴻祚是道光年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