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夢見」區塊鏈

2021-01-10 科技說說

說來,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

那天下午,濃稠的光線從窗戶射進來,教室裡沒有飛揚的粉筆末。剛上初一的小中哥坐在教室第一排,毫無預兆地被捲入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選秀」。

班主任李麗敏老師決定用這節課的前15分鐘選一下班長。她在黑板上寫了五個候選人的名字,其他三個路人我已經忘記了,我只記得其中兩位是劉巖和郭曉宇。(我寫的都是真名,如果記憶有誤,還望見諒。。。)

全班64個同學,對這五個候選人發起瘋狂的無記名投票。唱票的環節完全公開,老師念一個名字,劉巖就在黑板上畫一個正字,同學們個個眼裡帶刀,好像置身一場燈火閃耀的真人選秀現場。要知道,那時距離第一屆超級女聲還有整整四年。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最後一張票念完,劉巖和郭曉宇的票數並列第一。全班譁然。李老師沉吟半晌,決定借鑑大洋彼岸某國選村長的模式,排除其他候選人,對他倆進行第二輪投票。為了排除幹擾,李老師還專門把劉郭兩位童鞋請出門,她親自畫正字。

31票對31票。。。

全班爆燃。兩位候選人聞聲推門,一臉我勒個去。

李老師大概也沒想到自己能玩出這種騷操作,面對64雙聚焦在她臉上的小眼神,一瞬間有點方。不過她很快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拿書一拍講桌:「我的這一票,投給郭曉宇。」

後來劉巖被李老師叫出去談心,她回來的時候,抹著眼淚。此時,下課鈴剛好打響。

總之,這是我印象深刻的一節課。

我的同桌那天請假沒來,第二天我跟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昨天的故事:「你要是昨天在,就能看到那場世紀大選啦!」他說出了一句我至今難忘的哲言:「如果我昨天在,所有的一切就都不會發生。」

注意,細節裡有魔鬼。看熱鬧的你估計忽略了中哥隱藏在故事裡的兩個重要信息:

老師明明說用15分鐘選班長,最後卻幹出去整整一節課。

一個真理不言而喻:只要人數大於等於2,集體決策時就需要大家「打成一致」,這時就必須有一個「仲裁者」主持公道。在選班長的故事裡,李老師就是仲裁者。她的做法幾乎無可指摘,但她畢竟是個肉身的存在,搞定兩次選舉+終極決斷+談心,必然要耗費很長時間。

如今我忽然明白:在冬日午後的暖陽裡,浪費出去的45分鐘時間,才是這次「選秀」的真正成本。

於是,這個世界露出了羞赧的目光,因為我在她的底褲上發現了一個破洞,並試圖在接下來的文章裡幫她縫好。這個破洞是什麼呢?

一、破洞和補丁

不急著上車。老規矩,先跟中哥來一場思想實驗。

來看三個遞進的關鍵詞:摩擦力、區塊鏈、分布式商業。

1、摩擦力

凡是集體,必有摩擦。

你可能不知道兩個冷知識:

1)螞蟻去搬運糧食的過程中,會和沿路返回的每一個同伴碰觸角交換信息。而每一個同伴給它描述的食物位置不一定相同,螞蟻最終相信的地點,一定是大多數同伴指認的那個。2)蜜蜂決定搬家時,會有幾隻工蜂先去探路,發現適合的落腳點就回來用跳舞的形式報告地點。當然,五隻工蜂可能給出五個地點。而其他屌絲蜜蜂就隨機選擇一個前去複查,如果覺得合適就回來跟工蜂跳相同的舞蹈。最終,絕大多數蜜蜂投票的地點,就會成為最終結論。蜜蜂們搬著行李箱開始上路。

你可能已經看出來,這和中哥選班長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回事。神奇的進化已經在動物腦子裡刻好了一種「共識機制」,概括起來就是:「多方驗證,多數勝出。」

用腳指頭想都明白,螞蟻、蜜蜂、人類決策的方法這麼複雜,肯定會很浪費時間。但這幾乎已經是我們保持決策正確前提下所能做到的最高協作效率了。

注意!注意!注意!定義來了:

這種為了達成協作而必須反覆進行信息交換所浪費的時間,就是我所說的「摩擦力」。

「摩擦力」,就是世界底褲上的辣個漏洞。

杯具的是:因為我們是人,要顧及的事情太多,「摩擦力」也更大,協作效率還真未必有螞蟻高。你看英國脫歐,恨不得腐國人吵了幾年才打成一致。脫歐是大事,吵一吵也值得;但遇到「朋友欠你100塊不還」這樣特別小的問題,你倆來回吵架甚至報警就得不償失了,還不如自己忍了。。。

洗具的是:幸好我們是人,我們懂得依靠工具——網際網路——來減小協作的摩擦力。

具體來說,網際網路怎麼減小我們的「摩擦力」呢?

2、區塊鏈

區塊鏈一點都不神秘。它就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把「仲裁方」變成了一段代碼,然後由多臺計算機分散執行,從而可以讓這套系統來組織大家協作。

防止你有點懵,我還是拿螞蟻舉個例子吧。

普通螞蟻不是要一對一地確認食物的位置麼。現在假設所有螞蟻都變身成「區塊鏈螞蟻」,每一個從食物現場回來的螞蟻,都能把自己看到的位置通過網際網路向全鏈廣播。一隻萌新螞蟻,只要發射腦電波上鏈查一下,大多數螞蟻都指向2號老槐樹下,那就直奔那裡好了。

你看,同樣的決策流程,交給區塊鏈和計算機去協調,就不知道快到哪裡去了,螞蟻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談笑風生。

而且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某個問題只要機器能解決(哪怕現在解決得很差也沒關係),那就大鬆一口氣——接下來只要不斷提高區塊鏈運行的效率,降低成本,就能繼續一點點減小決策的摩擦力。

區塊鏈就是這個世界的「補丁」。有了它,人們達成合作就容易多了。

3、分布式商業

人類社會有一個真理:一旦某個東西的成本降低,這件東西的數量就會極速增加。

例如,福特發明了流水線,讓汽車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於是美國家家都買了汽車;手機成本越來越低,於是每人抽屜裡都塞著好幾個手機;在網上說話的成本越來越低,所以口無遮攔的賤人越來越多。

你品品是不是這個理兒。

所以下一個結論就是:既然區塊鏈讓「達成合作」的成本降低了,那麼「達成合作」的次數就會增加。

舉個現實的慄子吧:

你想用家裡A品牌的智能音箱控制B品牌的檯燈,B檯燈說憑神馬啊,A音箱每控制我一次,要給我一毛錢。A說好的。這時候,理論上A公司要和B公司籤訂合同,每控制一次就要給B一毛錢。結果到月底結帳的時候問題來了。A說我控制了你1000次,B說不對,我被你控制了1024次。為了這兩塊四,兩家打官司又不划算。只好不歡而散。(這樣協作的成本就很高)這時候就是區塊鏈大顯神威的機會了,每次A音箱調用B檯燈一次,就會自動觸發一段代碼,向一個區塊鏈廣播:我要付一毛錢。區塊鏈上的十個記帳節點就都拿小本本記好:「A要向B付一毛錢」。月底結帳時,大家只要上區塊鏈上查查,顯示多少就付多少。沒皮可扯。(這樣協作的成本就很低)

我剛才說的這種做生意玩法,其實有個掉渣天的名字:分布式商業。

你看,按照那個設想推演,未來中國吃穿住行,生產製造,甚至農業水利的很多商業場景,凡是需要ABCDE幾個供應商一起為客戶服務的場景,都可以用以區塊鏈來協調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後面我們會舉例)

這事兒還挺科幻的。。。

告訴你個秘密,在中國,真的有一群技術人是「分布式商業」的死忠信徒。他們不是給「區塊鏈」寫個牌牌,早晚燒炷香的那種。他們對區塊鏈的愛,表現為從2015年就開始死去活來地研究底層技術,並且讓區塊鏈真的用到各行各業。

甚至剛才中哥嘮叨的這些腦洞,都是他們啟發我的。

你也許猜不到,這群技術狂人來自一家炒雞神秘的組織——微眾銀行。

二、一個艱難的決定

2015年5月1日,馬智濤從深圳回到香港陪家人。

雖然是勞動節,但他心裡卻沒有半點假期的愜意。因為,他所在的微眾銀行,就要在幾天以後發布首款產品「微粒貸」。而他的崗位,正是微眾銀行的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CIO),要為整個銀行的技術保駕護航。

人們認定小謝霆鋒必須優秀,僅僅因為他出生在明星家庭。同理,騰訊投資的微眾銀行,從第一天起就站在聚光燈下。縱然馬智濤知道,如此刻出生的無數嬰兒一樣,微眾銀行將要在漫長的歲月裡獨自面對浩瀚又冰冷的世界。

順著窗外望去,車水馬龍,他突然陷入回憶。

就在1994年的今天,24歲的他在電視機前目睹了一場「世紀追尋」。他的偶像,著名車手塞納在聖馬利諾賽道上突然衝出賽道,以300公裡的速度撞上混凝土牆。

「如果他沒那麼愛自己的理想,也許就會早一毫秒踩下剎車踏板。但是,人們喜愛他,不也正是因為他敢於追逐看上去不可能的東西麼?」他想。

穹頂之下,白雲蒼狗,2019年的今天,馬智濤坐在我對面,聊起他最初的設想:

微眾銀行沒有傳統銀行的線下網點,這就註定了我們如果跟在傳統銀行屁股後面,肯定是死路一條。那我們有什麼呢?想來想去,也許只有一條路——技術。

馬智濤

微眾銀行一直對前沿技術很敏感。早在開業之前,就玩過一次「技術大冒險」。他們放棄了所有銀行都在採用的小型機架構,轉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地用雲計算技術搭建了一套「分布式銀行系統」。(這個故事挺驚心動魄的,淺友們可以看中哥之前的文章《騰訊偷塔》)

那次豪賭,實打實地改變了微眾的命運。如今微眾銀行一天的交易量大概是3億筆,這個數量完全可以比肩國有四大行。如果不是底層這些雲計算技術,難以想像微眾為了支撐這些交易,要購買多少昂貴的國外設備。

在時間的棧橋上觀望,微眾銀行成立初期,正是滴滴、Airbnb 這種共享商業模式嶄露頭角的時候。

這些公司在把以前一個團隊就能完成的任務,分配給了很多合作夥伴來共同完成——滴滴司機、Airbnb 的房東,他們不屬於公司,卻能和公司平等合作。有了網際網路的加持,「分布式」屬性更強的共享經濟一下子比師出同門的加盟連鎖經濟長得更壯實。

共享經濟肯定不是終點。我們進一步想,未來是不是可能連滴滴、Airbnb 這樣的公司也可以加入分布式商業模式呢?

馬智濤挑挑眉毛。

注意一個細節。一堆分布式的個體組成一個整體對外服務,對於用戶來說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在這個分布式集體內部,相互的交易結算就會急劇增多。

「交易」、「結算」,這都是微眾銀行的商業機會呀。

於是,早在2015年,馬智濤就有一種莫名的緊迫感,要為支撐未來這種標準化、高頻的交易尋找一種新技術。那這個技術的候選人是否會是區塊鏈呢?

三、向左、向右

「Hata,我請你來負責區塊鏈的業務發展好不好?」馬智濤說。

「那我的團隊有多少人?」Hata問。

「目前就你一個。」馬智濤圍笑。

沒錯,2015年下半年,微眾銀行決定探索區塊鏈技術時,陣容就是這麼慘烈。

Hata 的真名叫做範瑞彬,這個英文名是他在騰訊時候就用的。老炮兒 Hata 2004年就加入了鵝廠,曾是手機QQ初創團隊的核心成員,長期負責手機QQ後臺的整體建設。2015年,他從騰訊跳到微眾銀行的目的很簡單:想做一些有挑戰的新任務。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這第一個挑戰就過於刺激。

當時,比特幣剛剛開始火爆,那些技術老炮兒對於區塊鏈還是蠻有興趣的。很快,Hata 就騙來了五個願意跟他一起「鬧革命」的骨幹,其中一位就是張開翔。

現在看來,區塊鏈最火的應用就是發幣了,難道我們也要發幣嗎?

幾個人圍在桌前,皺著眉。

擺在他們面前的,其實是兩條路:公鏈 or 聯盟鏈。

給不懂的淺友簡單科普下:

從吃瓜群眾的角度,你能看到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有沒有「幣」。為了解釋這個,我帶你想像一個簡單的場景:

A給B送了一份外賣,要收10塊錢。如果用公鏈記帳,阿貓阿狗恨不得十萬人參與其中,最後沒人能監督B真的把錢給A。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找個折中方案,就是發明個什麼幣,用智能合約技術強制把B的的10塊代幣劃給A。(A可以再想辦法把幣賣了換錢。。。)但聯盟鏈就不一樣了,聯盟成員可能只有5個,又都是有頭有臉的企業。A不會不把10塊錢給B。所以區塊鏈只管保證A和B在相互給多少錢這個數額上沒有疑義就行了。

盯著寫在白板上的這兩條技術路線,Hata 說:「我怎麼覺得這事兒沒什麼好討論的。我們是持牌的金融機構,如果做公鏈,還發幣,未免對金融太不敬畏了。。。」

其他人紛紛點頭。

於是,微眾銀行就這樣選擇了聯盟鏈路線。後來的事情大家也許聽說了,2017年9月4日,「七部委聯合聲明」,明確禁止了中國境內公鏈和代幣的運行。

我問 Hata:當時路線二選一,萬一選錯了可就麻煩了。你有沒有覺得後怕。

他說:完全沒有,再給我們選一萬次,我們肯定都選聯盟鏈。這個抉擇並不難。

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Hata 範瑞彬

四、一窮二白

做聯盟鏈,首先你得先有個聯盟。這很合理吧。

2016年5月,微眾銀行聯合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深證通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聽上去很土豪的組織——「金鍊盟」(全稱是: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

有了聯盟,接下來就要考慮,這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要做什麼呢?

幾家企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場景,那就是金融機構間的「對帳平臺」。

金融機構之間,會涉及到相互轉帳,而且經常是你來我往每天成千上萬筆。過去對帳的方法是,每天晚上下班以後兩家把自己當天的帳本拿出來,進行對帳和清算。

遇到兩家帳本上數字一樣還好,如果不一樣,那可麻煩了,各自回去一筆筆對帳,看看到底誰算錯了。實在查不清楚就要扯皮或者一方委屈遷就。經常一搞就是一天,第二天新的帳來了,昨天的還沒搞定。

解決這種問題恰好是區塊鏈的長項。每一筆交易都由聯盟的節點們記在分布式帳本上,想什麼時候看就能看,而且都是實時數據。每天晚上,各家機構根據區塊鏈帳本上的數字統一結算就完事了。

就幹這個!

從零開始,開翔決定先參考一下市面上流行的區塊鏈代碼。找來找去,入得了法眼的基本只有兩個:比特幣、以太坊。

比特幣過於簡單,只有個轉帳功能。以太坊好一些,起碼有了智能合約。但是它所有交易都那麼赤裸裸地擺在鏈上,誰都可以查看。雖然帳戶是匿名的,但別有用心的人通過大數據分析,分分鐘就能知道帳戶的戶主是誰,這完全不符合金融交易的安全規範啊。。。

開翔說。

最後,他們決定,只把區塊鏈的「魂」移植過來,包括密碼學算法、協議包組織、區塊的結構,其他一律自己重寫。。。

越寫越火大。

「就和我們十幾年前做手機QQ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Hata 吐槽。

Hata 的回憶直接穿越到手機QQ第一版推出的2003年。這一年,距離賈伯斯從兜裡掏出第一部 iPhone 還有四年,距離谷歌發布 Android 系統還有五年。

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強大的,酒精考驗的移動 OS,抬眼望去,市場上總共有十幾個作業系統平臺,成熟度都不好。塞班就算是最好的,功能也有很大限制。碼農都懂的,作業系統底層越不完善,在上層寫應用就越痛苦。

Hata說。

當時手機QQ團隊的那些人好難的,一邊給作業系統這個「舞臺」貼補丁,一邊還得在上面唱歌跳舞,還在上面幹出了移動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日活過億的產品。

就是這麼一步一步「All in」了五六年,才等來了 iOS 和 Android。不過話說回來,人生的路不白走,每一步都算數。企鵝帝國移動生態的底子也就是這麼打下來的。

實際上,2016年區塊鏈底層系統生態之簡陋,比2003年的手機底層系統的窮酸有過之而無不及。。。

怎麼辦?

這回他們可不想再等五年,等外國人給自己做一個區塊鏈的底層作業系統。Hata 一拍桌子——我們他喵的自己幹!

五、金光閃閃的引擎

做一套區塊鏈底層作業系統,有點像組一桌麻將。

你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是打四川麻將,還是打臺灣麻將,還是打芝麻醬?換句話說,大家按照什麼規矩玩。

沒錯,這就是「共識算法」。

1、共識算法

在區塊鏈界的共識算法有很多,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介紹了。但作為聯盟鏈,最好的共識算法就是 PBFT,它有個很美的中文名稱:實用型拜佔庭容錯。

實用拜佔庭容錯

科普一下:拜佔庭容錯這個機制來源於「拜佔庭將軍問題」,感興趣的淺友可以上網查,這裡不贅述。拜佔庭容錯機制,其實有點像之前說的「螞蟻問路」。

一隻螞蟻A想知道食物在哪,他就沿途跟四隻螞蟻碰觸角。結果這四隻螞蟻都告訴他食物在老槐樹下面,那麼螞蟻A就確信食物在老槐樹下。但是,假設四隻螞蟻中出了個叛徒。對,螞蟻中出了個叛徒,結果就會是:三隻螞蟻告訴A:食物在老槐樹下, 一隻螞蟻告訴A:食物在馬路中間。這麼一來,螞蟻A不僅知道食物在老槐樹下,還知道了誰是叛徒。

你看,這就是容錯的含義了:雖然記帳節點裡有叛徒,但是並不影響結果正確。區塊鏈就是這麼神奇。

當然我動動嘴很簡單,真要把這套玩法實現,會涉及很深的數學和代碼工程學知識。

開翔帶著幾個兄弟讀了無數艱深的英文論文,沒日沒夜幹了半年,一個版本一個版本打磨,終於一點點用金融級的代碼實現了「實用拜佔庭容錯共識機制」。

「共識算法」搞定了,擦擦汗,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安全性」。

2、安全性

剛才也說到,一般的公共區塊鏈系統,為了保證運行效率,數據都是明文保存的。

但是,金融級區塊鏈系統,裡面的數據都是一筆筆交易,如果用明文存儲,萬一被黑客入侵拿走,可想而知,這事兒有多大。。。

而且因為區塊鏈是分布式的形態,交易數據會同時保存在好幾家節點公司裡。就像原來機密文件藏在一個人手上,只要他保護好就行;現在分了十份拷貝拿在了十個人手裡,保管難度大大增加。

開翔開始設計這套安全機制:

抗DDoS、防滲透這種網絡安全防護,能裝的都給它裝上,讓黑客進不來;把資料庫放在沙箱裡,和其他網絡物理隔離,讓黑客進來也偷不走;把交易數據全部按照金融級最高標準加密,把加密機鎖在絕密的保險柜裡,讓黑客偷走數據也讀不了。

最變態的來了:

最後,統領一切的那個核心秘鑰被截成了三段,分別放在三個關鍵人物手裡,只有他們三個同時在場,才能拼出完整的秘鑰解開數據。。。

加密成這個亞子,已經保證聯盟鏈之外的人看不到交易信息。但這還不夠,有一些信息,連聯盟成員內部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都不能坦誠相見。沒錯,這就是隱私數據。

3、隱私保護

舉個慄子:

聯盟鏈裡的A銀行和B券商做了一筆交易,不想讓C銀行知道。

C不知道就不知道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但A和B卻偏偏需要讓C給別人證明這筆交易有效。這特別像女票對你說:「跟你說個事兒,你要答應我。」你問:「你得告訴我什麼事兒。」女票說:「你必須先答應。」

其實,這在數學上是可以做到的。

有一種掉渣天的技術叫做「零知識證明」,簡單的比喻就是,我不需要看你上四年大學的錄像,只需要你拿一張畢業證來,我就相信你上了大學。

當然在「零知識證明」中,這個「畢業證」是通過數學算法算出來的。只不過這種玩法特別消耗算力,一般開一個「電子證明」要幾十秒鐘。幾十秒鐘,對於銀行間對帳來說黃花菜都涼了,完全不能忍。

這種技術已經涉及到了如今密碼科學的最前沿,微眾銀行認為可以和學術界聯合研究。微眾在學術界本來也有不少合作夥伴,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洋理工、港科大、深大等,聯合建立了好幾個實驗室,開翔團隊和老師們專項開展了密碼學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目標之一就是:把開具一個零知識證明的時間控制在零點幾秒。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4、大規模網絡處理

比特幣每秒處理7筆交易。

但是在金融界,每秒1000筆交易是很正常的,如果在交易高峰,每秒達到幾萬筆也是輕而易舉。

當然,聯盟鏈由於記帳節點少,且相互信任程度高,不用換各種姿勢反覆驗證,理論上要比比特幣快很多。但要達到每秒上萬筆交易的能力,仍然需要吐血優化。

開翔告訴我。金融交易數據瘋起來,分分鐘恨不得有1T數據寫入。很多記帳節點遇到這樣的峰值,計算能力都會跟不上,甚至網絡吞吐也堵塞。好不容易把計算和網絡搞定,回頭一看,硬碟讀寫速度又撐不住了。

這種情況有點像打地鼠,這個剛敲下去,那邊又冒出頭來。

為此,整個區塊鏈代碼都要做細緻的優化。這種操作的細膩程度,無異於像把草莓上每一個籽都用牙籤挑下來。Hata 和同事們做到最後生無可戀,恨不得把電腦桌面都換成國旗來支撐自己的殘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8月,微眾銀行終於宣布了自己的第一款區塊鏈應用——機構間對帳平臺。

在屏幕前遙測幾大金融機構的對帳系統切換到鏈上,Hata 和開翔就像操縱著神舟飛船和天宮對接,手心裡都是汗。

第一個區塊被成功打包,第二個,第三個。就像一臺賽博空間裡的精密汽車,各個零件順滑咬合,每一聲引擎轟鳴都像是唱詩班的吟誦。直到這時,Hata 才確定,自己和兄弟們過去一年多的苦沒白吃。

這套系統其實分了兩個部分:上層的對帳應用就像車的駕駛座艙,真皮座椅高檔車機,使用起來很方便;但只有把車體拆開,才能看到發動機和底盤上一整套傳動裝置——那個閃爍著金屬光澤,緻密而精巧的區塊鏈「作業系統」。

說實話,在微眾銀行剛開始宣布研究區塊鏈的時候,業界有很多人是等著看笑話的。其實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區塊鏈技術本來就非常不成熟,銀行又是對安全性要求高到變態的行業,這就像一個窮小子追求白富美,之間隔了九十九個山頭,微眾想一步跨過去,估計要扯蛋。

不過,隨著對帳系統在真實的金融環境裡跑到今天,2000萬筆交易記錄,零故障,到了「無槽可吐」的地步,質疑聲像夏日清晨的海潮一樣次第退去。

六、打開那扇門

2017年4月,一張巨大的白板,面對一群扶著眼鏡的宅男。

不大的會議室裡,擠進去二十來號人。Hata 手裡拿著馬克筆,組織大夥七嘴八舌地提意見。而在白板的最中心,寫了兩個字:開源。

沒錯,他們在和金鍊盟夥伴商量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是否要把花了兩年時間開發的區塊鏈作業系統開源出去,給所有人免費用。

「這麼好的作業系統,要是不開源,肯定能有不少商業機會。」有同事說。

「正是因為我們寫的這個系統好,開源之後,肯定會有好多行業在我們的代碼上構建他們的應用,到那時候,咱們這個屋裡,有一位算一位,都創造了歷史!這一天如果真的來了,微眾銀行還愁沒有商業機會嗎?」另外一位同事說。

Hata 決定讓大家把開源的好處和不開源的好處都羅列在白板上。

「結果,開源的好處有那麼長!」Hata 極力伸開雙手,給我比劃。

故事講到這,中哥很想暫停一下,說兩句「開源」。

很多人把開源理解成為「免費」、「做慈善」。這雖然也沒錯,但卻沒有觸碰到開源真正性感的地方。開源其實是「風險--收益分配模式「的一種。

1)把「風險」和「收益」都攬在自己懷裡,就是閉源。就像迪士尼那樣,自己培養了十幾年的畫師畫出一部好動畫,賺來的錢都是我的;一部動畫沒人看,賠錢我樂意。喜歡這種玩法的一般都是「武林大俠」,劍影閃現,對手應聲倒地,酷到沒朋友。

2)把一部分「風險」和一部分「收益」交給別人,就是開放。比如麥當勞,核心品牌和配料都在總部手裡,但各個門店卻獨立攬客。實際上每賣出一個漢堡,門店是要和總部分錢的。不過,對於總部來說,這種玩法就可以交很多朋友。

3)把「風險」和「收益」跟所有人分享,就是最騷的操作——開源。這有點像「蘭州拉麵」,大街小巷的蘭州拉麵並不是一個老闆,但他們卻共同維持著一套牛肉麵的「開源做法」。吃貨們今天在你家吃牛肉麵覺得好吃,轉天也會去其他家吃;反之,一個城市裡所有蘭州拉麵都賣得不錯,你家的生意肯定也不會差。在這種模式下, 任何兩家拉麵店的老闆都是好盆友。

如果你問有沒有「把風險給別人,把收益給自己」的分配模式,我只能說,這種生意連刑法裡都找不到。。。

說回我們的故事。

其實,在另一間辦公室裡,馬智濤早就做好了開源的決定:

當年穀歌把 Android 開源,人們也搞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把代碼白白給出來。後來 Android 佔領了大部分手機,開始依靠 Google Play 這些生態附屬品盈利的時候,其他人看明白了,也早就出局了。

他說。

2017年12月,微眾銀行聯合金鍊盟開源工作組,把 BCOS 的金融行業完整版完全開源,這就是如今業內大名鼎鼎的 FISCO BCOS。

貓娘是我加的。。。

七、分布式商業的序章

代碼全都上傳到 GitHub!OVER!開源完畢!然後嘞?區塊鏈團隊這些攻城獅們大眼瞪小眼。

「把手機掏出來,咱們拉群!」Hata 說。

別看微眾銀行區塊鏈團隊的人少,但卻臥虎藏龍。這些大牛每個人都是業界幾年十幾年的大咖,他們的微信裡幾乎裝著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半壁江山。「FISCO BCOS 體驗群」、「FISCO BCOS 官方答疑解惑群」、「FISCO BCOS 開源群」。各個公司各種型號的大牛就這樣被拉進群裡,劈頭蓋臉一頓安利。

這還遠遠不夠,註冊官方公眾號,在裡面發 FISCO BCOS 的技術文章。什麼叫 CSDN,哪個叫微博,全都無差別進軍。這群「喪心病狂」的人居然在人民網都開了帳戶。

搞完線上布道,Hata 還覺得不過癮,開始組織「全國巡演」。

各大區塊鏈會議,各大技術峰會,只要有機會,開翔就上臺給大家講解 FISCO BCOS 技術的優勢。從2018年開始,每個月 FISCO BCOS 團隊都在全國各地開宣講會,雷打不動。

整個2018年,我估計我的演講時間得有80-100小時,每個月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外地宣講,連媳婦見我一面都得「預約」。

開翔笑著說。

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 張開翔

每次出去演講完,微信群裡就多幾十號「粉絲」,開翔表面上一臉嚴肅,回家能抱著手機美半天。沒錯,FISCO BCOS 開源社區最初的成員,就是這群技術信徒一個城市一個城市跑,一點點吸引過來的。

低著頭耕耘了整整一個寒暑,到了2019年,這幫技術宅一抬頭,猛然發現 FISCO BCOS 已經跑在了數百家公司的系統裡,應用範圍也從金融擴大到了文化版權、司法、政務、物聯網、智慧社區、公益事業、人才招聘、遊戲娛樂等多樣場景:

澳門政府基於FISCO BCOS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人民網基於FISCO BCOS推出「人民版權」平臺,構建新聞版權聯盟鏈;亦筆科技基於FISCO BCOS 把長達數月的仲裁流程縮短到 7 天左右,仲裁費也得以降至幾百元;豬八戒網的同事們,基於 FISCO BCOS 搭建了一套存證保全平臺;武漢鏈動時代基於 FISCO BCOS搭建了區塊鏈不動產登記系統;長虹信息安全燈塔實驗室提出了跨平臺互聯方案,可以實現設備互聯和數據共享。等等等等。。。

還有很多公司,直接拿開源的 FISCO BCOS 代碼做成服務,官方都不知道。

那天我和前同事吃飯,他突然告訴我,現在他的創業項目,裡面一個核心模塊就是基於 FISCO BCOS 做的。我問他為什麼不來找我。他說:不用找你啊。。。

開翔笑。

2019年7月,由工信部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區塊鏈開發大賽落下帷幕。11個獲獎項目裡,有4個都是基於 FISCO BCOS 做的,也是最多的。分別是版權保護存證系統、基因數據確權、智慧城市區塊鏈、電子送達行為保全與追溯系統。

另外,在FISCO BCOS這個底層基礎平臺之上,微眾還提供了中間件層WeBASE、應用組件WeIdentity和WeEvent,並且也全部對外開源,讓使用者能更加高效便捷的進行應用開發。

「分布式商業」,這場開啟於四年前的大膽想像,此時正像嗚咽的黎明,期盼一場霞光萬道。

八、有夢想的人

我的團隊被我「害」了。剛開始研究區塊鏈的時候,如果大家沒跟著我,而去買了比特幣,現在。。。。估計都財富自由了。

馬智濤笑。

「但是,幾年過去了,團隊核心骨幹沒人離開。那我猜大家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情有多偉大。」他接著說。

馬智濤的獨白讓我想到了一段往事。

1964年,華人物理學家高琨提出一個腦洞——用光代替電,用玻璃纖維代替導線傳輸信息。這就是光纖的由來。

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人們「跨過山和大海」,在這顆藍色星球上鋪設了將近10億公裡的光纖;也正是在這些年裡,一群默默無聞的工程師一點點改進光纖製造工藝,讓遠距離光纖傳輸的損耗,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下降。

普通人沒辦法說出來任何一個工程師的名字,但正是他們一點點創造了肥宅們賴以生存的網際網路的真正基座。

降低人類社會的「摩擦力」,是一項漫長偉大的事業。而區塊鏈和與之相關的底層作業系統,正在承擔著異曲同工的職責。

這件事情給世界帶來肉眼可見的改變,也許需要五年,也許需要十年,也許需要更久。

你、我,幾乎每個人都看到了,這些年有無數人通過區塊鏈賺了快錢,賺了大錢。但微眾銀行這幫技術宅,還是和當初一樣,天天升級 FISCO BCOS 的代碼,天天去宣講區塊鏈的技術,一點點實現「分布式商業」的夢想。

「這麼多年,你們沒有一絲動搖嗎?」我不懷好意地問 Hata。

區塊鏈肯定不是今天做,明天就能做成的事情。我們要走長路,走夜路。兩萬五千裡的長徵,沒有共產主義信念是不行的。

他看著我,笑了。

這世界上總有有夢想的人。

蒂姆·伯納斯·李在1989年開發出了全球資訊網,他本來可以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榮華。1992年,他甚至成立 Websoft 公司,想要銷售自己的瀏覽器產品。但是,他目睹了網際網路標準的爭奪愈演愈烈,最關鍵的時候,他決定將「www」標準完全開放,永遠免費。

從那時開始,HTTP 協議才成為了網際網路通行至今的協議,每次人們在網址前輸入www,都像是對他的一次感謝。

蒂姆·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

蒂姆激勵了無數後來人。

1998年,黑客大神雷蒙德召開大會,決定用找到一個更準確的詞彙來代替「自由軟體」,他們找到的詞就是「開源」;2007年,Android 開源;2008年,GitHub 上線,一群相信「開源改變世界」的程式設計師,聚集在這片土地上;2010年,Openstack 開源,成為雲計算的重要基石;2015年,TensorFlow 開源,成為人工智慧的重要基石。這些年,Spark、Docker、Kubernetes、Hadoop、Flink 等等開源巨星如同白日焰火冉冉升起。

甚至還有個有趣的插曲,2019年,當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14萬行代碼也全部開源。程式設計師社區「彈冠相慶」:兄dei,上天的代碼我已經給你準備好了!

開源誕生,21年後群星閃耀。

我面前這些程式設計師們,也一如昨日默默無聞。誰都不知道未來歷史將會給 FISCO BCOS 一段怎樣的評語。但誰都無法否認,因為他們的存在,開源的夜空裡,多了一顆星辰。

總之,我的生活告訴我,你無法阻止一個人去追逐夢想。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淺黑科技》。

相關焦點

  • 區塊鏈應用實例盤點——交易與消費金融領域
    屆時人們就不再需要全款付現購買冰箱、電視機等大件家用電器,而是租賃使用這些家電,在需要使用電器時,通過區塊鏈技術,到區塊鏈平臺(即AbraApp)上「一站式」分期繳納租金,並立即享受家電的各項功能。四、銀行間實時清算——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微眾銀行是由騰訊公司及百業源、立業集團等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總部位於深圳,2014年12月經監管機構批准開業,是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
  • 鏈世紀財經|2020電子商務博覽會暨首屆西安區塊鏈產業發展論壇圓滿...
    、八凌集團董事局主席葉倫良先生西安市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名譽會長檀敏先生西安市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秘書長李偉鵬先生交通銀行陝西省分行副行長蔣安禕先生交通銀行陝西省分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崔東太先生中國移動設計院陝西分院副院長楊祖發先生區塊鏈服務網絡發展聯盟秘書長、中國移動通訊集團設計院數字經濟技術推進組組長譚敏女士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9期:「區塊鏈」入選2019年十大流行語
    區塊鏈網絡服務聯盟成立 銀聯、移動、電信、招行、微眾、火幣為首批成員由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銀聯、中國移動等聯合發起的「首屆區塊鏈服務網絡合作夥伴大會」活動中,多家公司將共同加入「區塊鏈網絡服務聯盟」(BSN),這是一個由國家信息中心頂層規劃,多個企業共同發起的跨公網、跨地域、跨機構的全球性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
  • FISCO BCOS通過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區塊鏈評測,通過率100%
    11月8日,隸屬工信部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信通院)在2019可信區塊鏈峰會上,公布最新一批通過可信區塊鏈產品評測名單,區塊鏈開源底層平臺FISCO BCOS通過功能與性能測試的全部測試用例。評測結果針對數十項關鍵指標對區塊鏈平臺進行「能力畫像」,FISCO BCOS憑藉高性能、功能豐富、安全可控等技術優勢,各項指標名列前茅。
  • 推進區塊鏈標準化建設楊光博士受邀參加國家標準論壇團體標準編寫...
    標準化是區塊鏈產業與技術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石。標準之爭,也即話語權之爭。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和建設,也是國際組織和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 目前,我國也在積極開展區塊鏈標準制定工作。 為推動建設我國區塊鏈領域標準體系,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秘書處在 11 月 25 日至 27 日期間,組織召開國家標準、團體標準編寫會議,並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和組織機構代表參會,樹圖區塊鏈研究院也在受邀之列。 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研究總監楊光博士作為代表參加為期三天的會議。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1期:比特大陸創始人詹克團成「中國區塊...
    其中,2018年共有7位諾獎得主參與到5個區塊鏈項目中。這之中,有2個項目分別有2位諾獎得主參與。建設銀行發布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中國建設銀行日前在京發布了「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據了解,該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自2018年4月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已突破3600億元,先後部署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再保理等功能,為銀行同業、非銀機構、貿易企業等三類客戶提供基於區塊鏈平臺的貿易金融服務。
  • 區塊鏈火了!丁磊用它養死了一隻「貓」隔壁馬雲卻發來「賀電」
    昨天,有媒體稱網易的區塊鏈項目「網易招財貓」遊戲夭折,這無疑為當下大火的「區塊鏈」潑了盆冷水。也許有人還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小編在這裡打個比方,我們平時都網購都先要把錢打給支付寶,收到貨後,再從支付寶打給賣家。
  • 李夢宇、付宇航: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分析與展望
    2018年2月,歐盟委員會啟動了歐盟區塊鏈觀察站和論壇。2018年4月,歐盟27個成員國籤署創建歐洲區塊鏈夥伴關係聲明,併合作建立歐洲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2018年9月,法國央行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研究,開展了「銀行間區塊鏈試驗」。德國、荷蘭等國也在致力於推動區塊鏈的研究及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日本政府制定明確監管規則,規範引導行業發展。區塊鏈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日本的數字貨幣體系中。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支付寶上線「時間銀行」 存公益...
    據介紹,「時間銀行」是一種互助養老新模式,志願者做好事的「公益時」可存入「銀行」,未來為自己或他人兌換相同時長的養老服務。但因時間存儲和兌換的周期長,經手機構多,容易在記錄過程中發生錯誤甚至遺失。在應用支付寶區塊鏈技術後,「時間銀行」可確保「時間」的存儲和兌換公開透明,永久在鏈,防止丟失或者被篡改,還可以跨機構、跨區域通兌。
  • 微眾銀行分享什麼是過橋資金
    微眾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微眾銀行作為國內率先成立的民營銀行,擔負著國家的希望和創新需求,有責任幫助小微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微眾銀行過橋貸款又被稱為搭橋貸款,是代指如金融機構A拿到貸款項目之後,本身由於暫時資金不足沒有能力運作,於是找另外一個金融機構B商量,請它幫忙發放資金,等A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資金後,B則退出。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阿里發布鏈上公益計劃 用區塊鏈管好...
    上海區塊鏈白皮書發布9月6日,2019中國(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在上海市楊浦區舉行,大會期間發布了《2019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白皮書對中國政府層面對區塊鏈的政策扶持、監管,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現狀以及上海區塊鏈發展情況作了詳細分析。
  • 細解區塊鏈技術:誰會是最大的贏家與輸家?
    由於基本上任何信息都能數位化並置於區塊鏈上,理論上任何價值信息也就能通過區塊鏈轉移。區塊鏈的可編程性也讓它很合適智能合約。另外它也很適合身份管理一類的數據管理系統。可以說,決定應用場景反而是區塊鏈技術最具挑戰的方面,特別是使用新技術還需開發生態系統時。在很多銀行看來,這一新技術還沒達到工業可用水平。在金融領域,區塊鏈能用於很多領域,包括支付及貿易,而其中很多可能需要數十年才會成熟。
  • 福布斯公布區塊鏈50強 建設銀行、度小滿金融等5家中國企業上榜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區塊鏈50強名單,螞蟻金服、度小滿金融、騰訊、建設銀行、富士康等5家中國企業上榜。此外,亞馬遜、谷歌、微軟、三星、IBM等也入選該榜單。對於上榜企業來說,區塊鏈技術已經實實在在體現在了收入和成本節約之上。 度小滿金融探索和落地了多個區塊鏈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允許數百萬中國普通用戶領養、交易可愛的數位化小狗寵物「萊茨狗」——這些寵物各不相同,在區塊鏈上「生活」。其還有一個提供教育貸款的服務「安心計劃」,使用區塊鏈技術保證學員消費教學服務後才撥付資金。
  • 區塊鏈SBaaS引關注 蘇寧金融入選區塊鏈金融科技領先100強
    2020 年以來,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的範疇。以產業區塊鏈和DeFi為代表的區塊鏈3.0能否成為行業的新曙光?8月28日,"2020新區勢---區塊鏈科技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辦。各大基金、證券、銀行、理財等機構知名金融人士以及行業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區塊鏈科技金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 區塊鏈的13種創新應用
    但像區塊鏈這樣的創新技術,有望打擊詐騙行為、風險交易、合同違約,甚至避免人為失誤和計算機故障。比特幣背後的技術較為複雜。區塊鏈是種數字帳本平臺,通過安全的數字記錄網絡驗證身份和交易,分散式生成多個記錄,因此十分安全區塊鏈能夠確認交易對象及交易物品來源(可追溯至物品的初始階段),因此催生了更多交易。該技術還能保障新興事物的安全交易,比如時間、虛擬貓等。
  • 關於區塊鏈的普遍誤解: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架構,它的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金融行業,也可以在其他行業。 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 微眾銀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戰
    微眾銀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戰 2021-01-11 10:32:44 來源:財訊界 編輯: 作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是以「讓金融普惠大眾」為使命的創新型銀行,利用自身的業務特色
  • 別讓微眾銀行跑了!延期三年 蛋殼的租金貸又該誰來還?
    緩兵之計12月2日晚,微眾銀行再次公開回應社會質疑,稱受蛋殼公寓事件影響的「租金貸」客戶,剩餘貸款本金將給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微眾銀行不扣款、不計息,不影響信用記錄。據微眾銀行披露,蛋殼公寓在微眾銀行貸款的用戶為16.18萬名,目前已登記的住戶約40077人。此外,針對外界認為微眾應免除全部客戶貸款的說法,微眾回應稱,作為商業銀行無權赦免貸款,但會保護客戶合法權益。
  • 交行上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區塊鏈平臺
  • 萬向區塊鏈用20個關鍵詞帶你回顧區塊鏈的2020
    發改委把區塊鏈列入了「新基建」,「新基建」包含區塊鏈也有很多其他的新技術,包含了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充電樁、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等。區塊鏈作為新基建中的一項,它不是單一技術能發揮多大的價值,區塊鏈需要和其他技術融合。比如對於數據要素相關應用,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對數據流動、跨主體/跨信任協作、可信數據流轉、存證等應用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