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姜國婷 劉 倩 記者 阮班慧) 12月18日21:00,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救命電話」急促地響起。
「在漢中市中心醫院,一名36歲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PCI術後反覆出現心跳驟停、室顫,IABP植入+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應用,血壓仍不能維持,生命危在旦夕,急需ECMO救治。」交大一附院心外科接到求救電話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ECMO團隊並攜帶相關設備、轉運裝置、搶救用品等連夜驅車奔赴600公裡的漢中實施院外救治。這也是2020年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應用ECMO技術救治的第100例患者。
死時速,硬核技術——ECMO顯神通
12月19日凌晨1:40, ECMO團隊到達漢中市中心醫院CCU病房,充分評估病情的同時爭分奪秒,迅速完成管路預衝和手術準備。在當地醫院的默契配合下,20分鐘即順利完成左右股動靜脈置管並裝機,機器成功運轉。隨後患者自主心率恢復,症狀迅速改善,面色逐漸紅潤,氧飽和度上升到95%以上,四肢變暖,急速惡化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生命接力 團隊技術與ECMO相融合——保障轉運安全
此時,真正地挑戰才剛剛開始——如何安全平穩的進行長途轉運。120救護車空間狹小、ECMO+IABP設備搬運擺放不便、轉運路程長,隨時可能出現管路滑脫、機器故障、大出血等風險。為保障長途轉運的安全,出發前團隊成員再次檢查救護車內急救品、氧氣、除顫儀、監護儀儲電等急救用物。
19日凌晨4:00,救護車駛出漢中市中心醫院。一路上,五名ECMO小組成員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郭鋒偉主治醫師的指揮下,克服重重困難,抓實每個環節和每項監控,時刻盯著監護儀上的相關數據、各種管路及儀器運轉情況。
19日早上7:50,踏著清晨的霧氣,救護車抵達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早已做好準備、等候多時的心外科ICU醫護人員順利將患者安全接進ICU實施進一步治療。
救治百例生命背後,凝聚著技術、愛心與付出
ECMO即體外心肺循環系統,是一種合併呼吸及循環輔助器的急救裝置,也是一種維持人體臟器組織氧合血供的新型心肺支持技術。這項全球最先進的生命支持技術代表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急危重症急救水平。從2020年伊始至今,交大一附院這支快速、高效和完善的ECMO團隊,足跡踏遍寧夏、甘肅、陝西等各省市,不僅在交大一附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更是在西安市、乃至西北地區形成了「一小時快速反應圈」,憑藉過硬的技術將100個鮮活的生命,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 ,創造了無數生命的奇蹟! 這100例危重症患者中,病種涉及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術後急 性心肺功能不全、ECPR等多種疾病,患者總脫機率達60%,生存率達50%以上,救治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國內前列。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ECMO更是屢屢出現在救急應用中,一名66歲的女性新冠患者,在醫院救治過程中,ECMO運轉使用了49天,她也是當時國內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患者,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救治,打贏了這場生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