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紅豔露凝香獨家奉送,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們前來閱讀!
皮划艇比賽時槳手乘坐比賽專用小船,由一個或幾個槳手面向前進方向划進的划船運動。皮划艇與獨木舟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與賽艇比賽一樣它的歷史同樣十分久遠。皮划艇比賽分為兩個項目即皮艇和划艇。皮艇的英文是Kavak它的意思是愛斯基摩人的獨木舟。
划艇是英文是Canoe它的意思是獨木舟。在歐美的很多地方,把皮艇和划艇統稱為 Canoe既然皮艇的英文名字與愛斯基摩人有關,那麼起源也必然與之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在很早以前,皮艇並不是用來娛樂的工具,它是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發明並製作的。
他們發現了鯨魚皮或水獺皮的韌度非常好,於是將其包在骨頭架子上,再用兩端有槳葉的槳划動。這一發明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成為愛斯基摩人生活中常見的工具,並深受人們喜愛。划艇的故鄉在加拿大,因此它也被人們稱為加拿大划艇。
實際上若追根溯源這兩種艇都應是從獨木舟演變而來,因此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朝鮮等地都把皮划艇稱為獨木舟。國際劃聯對此也有明確的說法,認為划艇起源於北美印第安人的獨木舟。現代皮划艇運動誕生於1865年,一位聰明的蘇格蘭人麥克格雷戈以獨木舟為藍圖。
仿製了一條小船他的舉動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其製作的過程中,就已經有不少人前來參觀。划船、帆板(衝浪)訓練與指導接著這艘備受矚目的小船有了一個名字,即「諾布·諾依」。它的長度超過4.5米,寬不足1米,重量在30公斤左右。1865年麥克格雷戈決定劃著這艘小船週遊歐洲。
在從此以後的兩年時間裡諾布,諾依號一直與他朝夕相處。美妙的旅行結束後,《諾布諾依千裡行》一書在麥克格雷戈的筆下誕生了。它為推廣皮划艇運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867年,麥克格雷戈創建的英國皇家皮划艇俱樂部舉辦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賽在一個飛行愛好者的努力下。
皮艇構造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19世紀末一位來自德國的工程師為皮划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名字是赫曼,從小就對飛行感興趣的他,根據自己多年的飛行經驗,將皮艇製造成魚形,這一變革,大大提高了船速。之後英國造艇家弗龍德發現船體越長阻力越小。
速度也越快因此造船者積極採納了這種船型。划艇的長度於1923年正式被確定。丹麥、瑞典、奧地利等國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規定了艇的長度為52米,寬度為51釐米。第1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皮划艇正式進入奧運大家庭在這次運動會上,划艇共設有9項比賽。
根據實際比賽情況,體育項目的規則是不斷變化的。在第17屆的羅馬奧運會上,皮艇比賽取消了所有1000的長距離比賽,增加了男子4×500米皮艇接力比賽和女子500米雙人皮艇。變化還在繼續,964年接力比賽改為男子1000米四人皮艇。同年國際劃聯又制定了「無凹面」的規則。
使艇設計標準化1972年出現了玻璃鋼艇同年皮划艇出現在慕尼黑奧運會的賽場上,但由於花費太高該項目在慕尼黑奧運會之後就撤出了奧運會。此後直到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激流迴旋賽才重返奧運賽場。在第2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項目增加了4個小項分別是500米單人皮艇。
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單人划艇,500米雙人划艇。19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500米四人皮艇。在第25屆奧運會上,恢復了皮艇項目比賽,獨立國協只獲得1塊金牌。帆船帆板運動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該運動集娛樂性、觀賞性和探險性於一身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
帆船帆板運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風。比賽時運動員藉助自然風作用在船帆上的力量,推動帆船帆板前行。早期英國人將帆船稱為 Yachting,該名字沿襲了荷蘭人的叫法,時至今天,人們對其仍有兩種發音,即英語與荷蘭語的發音近幾年改稱 Sailing。
從事帆船運動對人體有諸多好處,比如長期進行帆船運動可使身體日益強健,意志得到磨鍊。目前它已經成為世界沿海國家和地區非常喜歡的運動項目特別是受到青年人的青睞。另外它還為各國人民進行海洋文化交流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