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斯拉跟其他的廠商做了自動駕駛晶片,你還買不買特斯拉?」
NVIDIA(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面對這個問題回答道:「我當然還會買他們(特斯拉)的車,首先你想,這車裡面沒準還有Intel的CPU呢,比如我的電腦裡也有Intel的CPU,我的手機用的是高通的晶片……其實我覺得這些公司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我之所以買特斯拉的車,是因為我覺得它的駕駛感覺不錯。」
這跟他上午在Keynote環節毫不客氣地說英特爾的摩爾定律已經失效形成強烈的反差。此時的他是溫和而幽默的。
9月26日,GTC China 2017在東長安街上的北京國際飯店舉行,面前這條以寬和繁忙著稱的大街上飛馳的汽車若干年後或許都是無人駕駛汽車,而在車水馬龍的一側,數千人聚集到這裡,聆聽英偉達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前景。
每年秋天,英偉達都會在北京舉辦一場GTC China 2017,與在美國召開的春季GTC大會遙相呼應。多年的技術積累,英偉達終於等來了人工智慧的爆發。
被命運選中的英偉達正如日中天。其股票從2016年初的33美元左右,飆升到現在的170多美元,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英偉達股價的飆升以2016年初AlphaGo戰勝李世乭為起點,此前幾年,英偉達的股價一直徘徊在30美元左右。
毫無疑問,英偉達遇上了偉大的時代——一個尊重技術的時代。同樣毫無疑問,英偉達應該感謝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去年的GTC還在眼前,同樣的場地。去年,除了黃仁勳,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還代表百度做了一個主旨演講,儘管中文並不非常流暢,但他依然堅持用中文的做法贏得了掌聲。今年,吳恩達已經離開百度,黃仁勳獨自撐起了2個小時的主旨演講,身上那件皮夾克似乎成了他的某種信仰和標籤,正如賈伯斯萬年不變的套頭衫。
跟去年不同,英偉達今年的贊助商和合作夥伴名單拉出了新長度,BAT意外同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京東、華為等。英偉達避免成為科技巨頭的敵人,可能英特爾除外。
似乎是作為一種強力的反擊,英特爾實驗室今天宣布正在研發出代號「Loihi」的自學習神經元晶片。
談到晶片,就有了本文開篇的那段對話。
在Keynote結束後,黃仁勳接受了包括虎嗅在內的媒體採訪,他的幽默和隨性貫穿始終。這位美籍華人企業家並不願意端坐在給他準備好的座椅上,而是把屁股壓在沙發椅的扶手上,以保證他可以方便地起身走來走去、手舞足蹈。
在採訪開始的時候,黃仁勳把手裡的黑莓手機交給了工作人員,避免手機中途響起,這可以讓他把所有的精力傾注於回答問題上去。他堅持提問時採用boy-boy-girl-girl的方式,或許,他內心更渴望的是讓更多女生提問。
黃仁勳接受採訪
當記者提問時提到「BAT」,他非常驚訝:「原來你們也叫它們(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啊?!」這位被中國網友尊稱為「老黃」或「教主」的傢伙令人捧腹。
「NVIDIA提供的是平臺,也就是說NVIDIA的平臺可以讓其他的人去創業,去實現自己公司的夢想。我們希望大家都成功。我們的這個平臺一定是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上來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NVIDIA絕對不是一個自閉的公司,也不是一個做垂直集成的公司,NVIDIA是一家開放平臺型的公司。」黃仁勳在解釋NVIDIA當前的定位時說,「我們非常願意和世界上最大的兩家汽車企業大眾和豐田合作,我們也和奧迪、特斯拉合作,我們也和小的有非常好的點子的初創企業合作,如果能夠生產出會飛的車不是精彩的點子嗎?NVIDIA做的這個事業沒有愛是無法做成的。」
而在界定GPU和CPU的關係時,黃仁勳克制而傲嬌地說:「首先GPU不會替代CPU,它是攜手和CPU共同工作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把它稱之為加速器。CPU是通用型的,什麼場景都可以適用,但是GPU在一些專門的問題上能量非常大,它的性能要比CPU超過10倍、50倍甚至百倍。」
在黃仁勳眼裡,最完美的架構是在萬事皆能的CPU上加上在某些重大計算挑戰方面非常有能量的GPU,後者非常擅長圖形的計算處理工作和人工智慧類型的應用。「我們NVIDIA不會做那些每一次好一點點的通用性的處理器,而是要做在一些專門的領域、性能極好的處理器。這就是我們今天(9月26日)上午介紹的CUDA的架構。什麼是CUDA呢?其實就是CPU+GPU,簡稱CGPU,即CUDA-GPU。」黃仁勳說。
英偉達上午一口氣發布了Tesla V100 GPU、AI 推理軟體TensorRT 3 、自動駕駛平臺、自主機器處理器Xavier及虛擬機器人訓練環境Isaac五個項目,黃仁勳表示,這五個領域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GPU是不可能實現的。
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挑戰,黃仁勳表示,「你看一下發布的五大項目,我們肯定不能拍著胸脯說,100%我們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我們一旦成功了的話,一定能夠為社會的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而且我們自身也覺得做這5個項目,滿足感是非常之高的。」
談到自主機器處理器Xavier,黃仁勳認為英偉達需要解決三個根本問題,分別是——
第一,為這些自動自主機器打造一個類似於人工智慧的平臺,比如增強學習等等;
第二,讓這些機器人或者說自主機器能夠有一個虛擬的,來學會做機器人的這種環境;
第三,就是一旦完成了第二步,讓這些機器人自主機器學會了作為機器人的行為方式的時候,就要把AI這樣的一個人工智慧的大腦放到自主機器的這樣一個框架裡面去。
「目前的這三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我們三項工作正在並行中,比如說我們上午談到的Xavier,它就是我們談到的叫做自主機器,我們讓它去培訓它,如何去學,還有Issac機器人的項目,打造的一個虛擬的讓機器人去學習的環境。」黃仁勳樂觀地表示,「我們相信很快,英偉達會把這三方面的基礎都打好,整個的產業會在產業基礎架構好後推動自主機器正式的生產。然後,再隨後的10到15年,在座的諸位我們都會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
在Keynote上,黃仁勳還宣布了英偉達投資的一些初創企業名單,其中有兩家來自中國,分別是景馳和圖森未來,二者都屬於自動駕駛領域。對此,黃仁勳解釋稱,這跟英偉達關注的重點的垂直領域有關,主要包括人工智慧、交通運輸行業,「所以我們認為滴滴是一家大型的人工智慧公司,這就是人工智慧交通運輸。」
黃仁勳透露,英偉達未來會重點關注醫療衛生健康產業,「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幫助健康產業實現變革。」
黃仁勳說:「首先第一點新藥研發,一方面是本身新藥的製造研發,另一方面是能夠讓醫生快速發現有哪些新藥是對症;第二點就是疾病的早期檢測,說到檢測這一定是一個人工智慧去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人工智慧檢測談到的所說的醫療影像的問題;第三其實是新藥這種臨床效果的實驗大規模的取樣問題。我們認為在這三個健康產業的問題之上人工智慧都是大有所為,而且這個時間很快就會到。」
黃仁勳最後說:「有了人工智慧我們可以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而且這是為什麼我們說現在這樣一個時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時代。」
截至發稿,英偉達股價上漲1.58%至173.7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