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吃下安謀後,黃仁勳定律正式確立取代新摩爾定律!

2021-01-16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晶片精密到原子大小的電路和電子物理的極限,英特爾(Intel)共同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所提出的摩爾定律(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兩年會增加一倍,也表示效能會增強一倍)已經放慢,也有人說已經結束。但是,另一個定律正在崛起,對電子運算下一個半個世紀同樣重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9/418599.htm

這個定律大致是,驅動人工智慧的矽晶片,每兩年表現可提高逾一倍,效能的提升可歸因於硬體和軟體,但穩定發展之下,已成為大至自駕交通工具,小到個人裝置的臉部,語音和物體識別等各方面的要素。

專欄作家Christopher Mims以英偉達(Nvidia)CEO暨聯合創始人黃仁勳為名,將這個規律命名為「黃氏定律」。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兼主管研究的資深副總裁達利(Bill Dally)指出,2012年11月到今年5月,英偉達的晶片效能在一個AI計算的重要領域中提升317倍,換句話說,平均而言,這些晶片的效能每年增加一倍以上,這一進展讓摩爾定律相形見絀。

英偉達的強項是圖像處理器(GPU),能很有效率同時執行多項個別任務。英特爾專擅的中央處理器(CPU)效率就差了些,但執行單一連續任務時表現更好。

正如英特爾並非推動摩爾定律的主要推手,英偉達也不是「黃氏定律」的唯一推動者。事實上,在某些應用上,英偉達在若干應用上的AI運算正散失吸引力,這可能正是本月以400億美元收購安謀公司(ARM Holdings)的主要原因,安謀也將是持續提高AI速度的另一大關鍵。

黃氏定律影響的一個領域是自動駕駛。對於位於聖地牙哥的自動化卡車新創公司圖森(TuSimple)來說,最大挑戰是製造一種自駕系統,能配合柴油動力的聯結車的動力和空間限制。也就是說,在一般TuSimple車輛上,整個系統要塞進臥鋪的空調駕駛室,耗電不能超過5千瓦。

在這種功耗限制下,最重要的是每瓦性能。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侯曉迪說,他們所開發由英偉達所驅動系統的表現每年都呈倍數成長。

AI效能也在手機上大幅提升。2017年,蘋果推出了配備神經網絡引擎的iPhone 8。蘋果設此晶片是專門為了執行機器學習的任務,這對各種AI都很重要。蘋果的晶片合作夥伴是臺積電。

從手機到各式各樣的智能產品中,行動AI的用途成倍數成長,數百萬個感測器進入城市,工廠和工業設施。安謀正是這場革命的核心。

安謀機器學習集團營銷副總裁Dennis Laudick指出,在過去的三到五年中,機器學習網絡的效率一直加速度提升,「現在愈能在愈來愈小的環境下作業」。安謀最小,最耗能的晶片小到足以由手錶電池供電,如今可以讓攝影鏡頭即時辨識物體。

專家一致認為的是,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所稱的「黃氏定律」的現象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展,只是確切的步調很難確認。非營利組織Open AI表示,以典型的AI影像辨識測試而論,性能每年大約增加一倍。不過,「性能」在定義上並無一定共識。

黃氏定律的另一問題是,在處理能力無法對每一種應用一概而論。圖森的侯曉迪說,即使像自駕這種已定型以AI為中心的功能,系統運作的大部分核心仍少不了CPU。輝達的Dally博士也承認了這個問題,他說,當工程師大幅提升某一部分的運算時,無法加快的部分就會成為瓶頸。

像摩爾定律一樣,黃氏定律也有枯竭的一天。Arm機器學習集團產品營銷副總裁Steve Roddy 說,這情形十年內就可能出現,但也有可能在更較短時間內發揮更大功用。

相關焦點

  • WSJ:摩爾定律已失效,「黃仁勳定律」將正式取代!
    上周,英偉達以40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ARM,促成半導體史上最大收購案,引來科技界討論,《華爾街日報》近日以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作為主角,刊登了一篇「黃仁勳定律」生效的文章,更指這一項新的定律,將會正式取代摩爾定律(Moore’s law)。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
    外媒稱,摩爾定律正在放緩,黃仁勳定律(Huang's Law)是新的摩爾定律,這也是英偉達收購Arm的原因。 在現代計算的開元時代,摩爾定律佔據了上風。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這就是英偉達收購 ARM 的原因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華爾街日報今日發文稱,摩爾定律已完全失效,但有一項新定律,我們用英偉達的 CEO 的名字(Jensen Huang)將其命名為黃仁勳定律(Huang『s Law),該定律現在是完全生效的。
  • 英偉達的黃仁勳整天喊著摩爾定律已死,到底是為什麼?
    英偉達的老總黃仁勳(Jensen Huang)在CES 2019宣布:摩爾定律已經死亡根據黃仁勳(Jensen Huang)的說法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的計算機處理能力每兩年呈指數增長的觀念已經到了他的極限,摩爾定律已經死亡。
  • 黃仁勳:英偉達與BAT達成合作 摩爾定律是舊時代法則
    9月26日消息,英偉達GTC China開發者大會今天在北京舉行。在大會開幕演講中,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聯想、華為、浪潮、京東、科大訊飛等中國頂級科技企業均已與英偉達合作。
  • 英偉達黃仁勳:摩爾定律已死,要把AI帶進每個行業
    《逆水寒》成中國首款RTX遊戲沒有回應股價暴跌,也沒有發布新品,英偉達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將他的著眼點放在如何重塑計算機圖形和未來計算上,人工智慧如何通過自主機器實現世界的自動化。與以往的GTC大會不同,黃仁勳首先選擇了一款國產遊戲《逆水寒》作為大會開場的RTX技術(實時光線追蹤技術)演示,並宣布這款遊戲成為中國首款RTX遊戲。
  • Nvidia黃仁勳硬懟Intel:摩爾定律已死!
    前不久,英特爾在精尖製造大會上,以高調的姿態剛給摩爾定律正名。今天,英偉達主辦的GTC China上,黃仁勳剛上臺就表示摩爾定已經終結,直接懟了英特爾一把。  這次GTC大會來到了北京,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勳自然不忘秀一下強大的合作夥伴。先是宣布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已在各自的雲服務中採用英偉達Tesla V100 GPU。
  • 黃仁勳狂懟CPU:摩爾定律已死 未來屬於GPU
    | 摩爾定律已終結,GPU將引領計算革命黃仁勳聲稱,摩爾定律已經終結,設計人員無法再創造出可以實現更高指令集並行的GPU架構,電晶體數量每年增長50%,但CPU的性能每年僅增長10%。這一性能的提升相較於摩爾定律對同一時期的預測提升了4倍。黃仁勳稱,NVIDIA的GPU可以彌補CPU的不足,加速處理高強度計算負載。CUDA這種計算架構,將專用功能ASIC的卓越性能與通用編程模型相結合使開發人員實現多種算法。CUDA的開發人員數量在5年內增長了14倍,目前已經達到60萬人,CUDA的下載量達到了180萬,僅去年一年的下載量就達到80萬。
  • 黃仁勳說摩爾定律已死,Nvidia要用人工智慧應對
    學者們念叨「摩爾定律已死」這句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如今這句話從Nvidia CEO黃仁勳口中說出,卻帶有別樣的意味。摩爾定律是以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1975年,他又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摩爾定律進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為了"每兩年增加一倍"。Nvidia CEO黃仁勳在臺北電腦展上對一小撥記者和分析師說道:「每一代晶片架構都在進步,通過調整超標量體系結構以及預測執行增加管線尺寸。然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已經跟不上每年將晶片密度提升50%的目標了。」
  • 英偉達「老黃」的故事:GPU王者從未掉隊
    1993年1月,黃仁勳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正式創立英偉達(NVIDIA),因為既有技術背景又懂銷售和管理,黃仁勳擔任了公司總裁兼CEO。據說,黃仁勳還專門選擇在自己30歲生日那天去創業公司上班,為了見證自己對妻子的諾言。黃仁勳是個有名的工作狂。
  • 2小時、5大AI 新品、英偉達股價暴漲17%,GTC大會上黃仁勳都講了些...
    CEO 黃仁勳 Keynote 演講,在加州聖何塞舉行。繼 Pascal (帕斯卡)之後的新一代 GPU 架構,在萬眾期待下亮相。對於絕大多數觀眾,不論 GTC 推出了多少 AI 工具,都無法遮掩 Volta 作為本屆大會心臟的事實。畢竟,英偉達今後二至三年的 GPU 產品線,全都要由 Volta 供血。雖然 Volta 架構的遊戲顯卡最快在今年底才可能與大家見面,但通過深度學習卡,也可一窺 Volta 的滿血性能。
  • 黃仁勳:英偉達要做的事,沒有愛是無法做成的-虎嗅網
    這跟他上午在Keynote環節毫不客氣地說英特爾的摩爾定律已經失效形成強烈的反差。此時的他是溫和而幽默的。9月26日,GTC China 2017在東長安街上的北京國際飯店舉行,面前這條以寬和繁忙著稱的大街上飛馳的汽車若干年後或許都是無人駕駛汽車,而在車水馬龍的一側,數千人聚集到這裡,聆聽英偉達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前景。
  • 管理者很傲驕,可能是不懂網際網路的顛覆定律
    ,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奇葩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公務員的言論,你會以為他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原來我以為是他們傲驕小情緒的體現,現在我覺得可能是不懂網際網路的顛覆定律。數字時代的三大定律網際網路生活有三大定律,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顛覆定律。摩爾定律:每12-18個月,計算機的處理性能就會翻一番,但價格不變。
  • 英偉達CEO黃仁勳宣布與Arm公司合作最新進展
    在2020年英偉達GTC活動上,英偉達CEO黃仁勳宣布與Arm公司合作最新進展:英偉達將在GPU、網絡、存儲方面進行投資合作,雙方為HPC、雲、邊緣計算和PC創造平臺,其中包括將GPU和DPU移植到Arm生態、加速高性能計算與雲邊端平臺、向Arm提供英偉達AI、HPC、RTX引擎等先進SDK。
  • 國微思爾芯:後摩爾定律時代設計方法學新挑戰及國產EDA廠商突圍思路
    月初,國微思爾芯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將用於打造全流程數字EDA工具平臺。據悉,國微思爾芯自主研發的EDA工具,是超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VLSI)設計過程的功能驗證環節必不可少的工具。國微思爾芯的解決方案涵蓋了晶片設計驗證的完整流程,從早期的晶片規劃驗證到最終的軟硬體開發驗證都有合適的解決方案,目前服務於全球超過500家客戶。
  • 英偉達CEO黃仁勳:反壟斷監管對收購Arm交易有利
    美股研究社 23日訊,雖然英偉達(NVDA.O)同Arm的所有者軟銀達成了最終的收購協議,但這一收購能否順利完成,關鍵是看能否得到相關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批准。近日在接受採訪時,黃仁勳也被問到了反壟斷監管對這一收購交易的影響。
  • 英偉達CEO黃仁勳:監管機構很快就會批准ARM收購案
    黃仁勳表示:「通過將ARM收入麾下,我們將增加客戶選擇,增加市場創新。我們的評估顯示,監管機構很快就會批准這筆交易。」 在財報發布幾天後,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專訪,討論了上述財務業績,同時也談到了其他問題,比如當前的反壟斷大環境。蘋果、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最近都面臨著更多的反壟斷審查,這是否會影響英偉達,特別是在其試圖斥資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情況下。
  •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不認為下一代主機是個人電腦的競爭對手
    英偉達在本周發布了截至10月25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其中營收47.3億美元,同比漲幅達57%。同時其CEO黃仁勳在採訪中被問及他對於次世代主機的看法,他表示PS5和XSX根本不是與PC的競爭對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英偉達CEO黃仁勳:希望能將人工智慧技術帶給Arm客戶
    【TechWeb】10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偉達CEO黃仁勳當地時間周三表示,Arm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是他們的客戶網絡,他希望能將英偉達的人工智慧技術帶給Arm的客戶。從外媒的報導來看,黃仁勳是在Arm母公司軟銀的年度供應商和客戶活動上,發表遠程演講時,談及客戶網絡是Arm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和他希望將人工智慧技術帶給Arm客戶的。黃仁勳這一番表態,也再一次告知外界,他們收購Arm看重的是生態及擴展AI的潛力。
  • 英偉達CEO黃仁勳並不認為次世代主機是PC的競爭對手
    英偉達在本周發布了截至10月25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其中營收47.3億美元,同比漲幅達57%。同時其CEO黃仁勳在採訪中被問及他對於次世代主機的看法,他表示PS5和XSX根本不是與PC的競爭對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