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各種慢性病高發、全民健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每年定期進行體檢!
而體檢包括了項目也有很多,比如「肝功能篩查」就是常用到初步檢查肝臟的方式!
臨床上有部分肝癌患者,在幾個月前明明剛進行了肝功能篩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自己卻出現了肝癌症狀,比如消瘦、腹痛、消化不良等。而就醫進行下一步檢查時,卻被突然告知患上了肝癌,甚至是進入了肝癌晚期!
這不禁讓患者懷疑:是肝癌發展太快,還是肝功能篩查報告不準確呢?
首先,大家應明確一點,出現在身體內的癌變並不是突然性的,從健康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要漫長的時間,而從癌細胞發展到癌腫,也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短短幾個月之內,癌症並不會突然爆發,更別說是走到晚期階段了!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肝功能檢查報告有誤,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肝功能正常,並不能說明肝臟就是完全健康的!
要知道肝臟在人體內承擔的工作有很多,除了解毒代謝之外,其還參與到了免疫、凝血因子合成、內分泌平衡等多項工作中。
所以,臨床關於肝臟健康檢查方面的實驗也有很多,甚至達到了近700多種。而目前臨床上的肝功能篩查,僅僅是選擇了幾種實驗而已!
通常情況下,臨床常用到的肝功能檢查,就是指的抽血化驗肝功能,其檢查範圍主要有三大類,也就是酶類、膽紅素、蛋白等。
通過普通肝功能篩查,可發現肝臟出現的異常和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
但是,肝功能檢查結果即便正常,也不代表肝臟就沒有發生癌變!
這是因為原發性肝癌,就是正常肝細胞基因突變的結果,細胞DNA反正變異之後就形成了癌細胞,而癌細胞瘋狂增長又形成了癌腫。
在肝癌早期階段,癌細胞並不會影響其他正常肝細胞工作。所以在進行檢查時,輕度或局部病變,有一定可能出現檢查結果正常、假陰性等情況。
而且肝臟的代償能力非常強,就算是僅剩下30%的健康細胞,肝臟都能正常完成工作。另外,肝功能損害與否,未必會和病理組織形態呈正比。
有時肝功能顯示輕度損傷,不一定就代表肝臟病變很輕。肝臟病理形態即便是出現了明顯改變,肝功能檢查結果都可能毫無波瀾。
除此外,肝功能實驗結果還可能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響,包括了實驗檢查儀器、操作方法、溫度等多方面。在肝功能結果出來並解釋時,應結合患者的全面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
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肝癌篩查不僅要進行初步的肝功能檢查,除此外還需進行甲胎蛋白、B肝三對半、肝臟B超、ct等多方面檢查。特別是在甲胎蛋白結果顯示異常時,應積極進行下一步的ct篩查,這有助於發現早期肝臟癌腫,對癌症治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