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賴以植根的穩文化基因使得其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網際網路浪潮,基於平臺的不確定性也很難讓網易下定決心,當產品擁有一定規模時,網易又會迫切的希望能把用戶導到遊戲去,...
提起中國網際網路,TABLE這個說法一直都被廣為流傳,而自京東成功IPO後,又產生出小三巨頭的新說法:小米、京東、360。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對BAT三巨頭地位的肯定,這六大派系仿佛已經涵括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各極勢力。而有一家公司卻總是被選擇性的忽略,那就是網易。比起小三巨頭來說,網易的實力其實一點也不差,其淨利潤和所持現金流甚至超過京東、360、小米三者之後,但我們在分析網際網路格局時很少有人會把網易算進來。
對此網易CEO丁磊接受採訪時無奈的說到:「BAT大家的模式不同,阿里和百度還是流量模式,網易是內容供應商。三小虎利潤加起來還沒有網易多。所以,我們是不吭聲的鱷魚,別就當我們是壁虎,跟他們吵有什麼意思,自己把產品做好,做點兒有理想、有信仰的事情挺開心,不要跟人家圈那個地。我也了解裡面有一些公司的管理還在摸索,還在糊裡糊塗,我們公司已經走了17年了。」
「我覺得你們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反思要這樣看,我不跟風的,比如說開心網很火的時候我不做開心這樣的產品,我想清楚才幹。當年唱吧很火,我們也沒有跟風,反而我們回到自己想要做的幾個產品線上。比如說閱讀,培養中國的原創小說作家,這是我們要進去的。還有有道詞典的線上教育,我們也覺得意義重大,也要進去。最近,我們還做了一個BoBo秀場,我們認為這也是對的方向,想明白了我們才進去。」
求穩的網易從來都缺乏平臺基因
正是由於丁磊的這種求穩心理使得網易錯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再三錯過機會,微博、電商、地圖、即時通訊。網易的很多產品都是在市場中已經有成功的嘗鮮者後,方才遲遲進入,因此外界經常都會質疑網易的創新能力。對此,丁磊曾反問道:「網際網路的這幾波衝擊,哪個賺錢了?人家幹了十年都沒有賺錢,我撒馬跑進去就能賺到錢?如果不賺錢的話,(我)幹嘛放下手頭非常賺錢的東西非要去做一個操著賣白粉的心賣白菜價的生意?他們做這個事情我能理解,因為他們不會做遊戲,只能做這個。那我好好的,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郵箱做好,自己的遊戲做好,偏要擠破了頭去做這個呢?我找不到一個理由。」
其實這裡道理很簡單,網易給自己的定位一直就是工具和內容的提供商,從網易做的一系列產品其實也可以看出,網易雲閱讀、有道詞典、網易雲音樂、有道雲筆記、網易公開課等,這些不是工具型的應用,就是內容的生產者,很少讓其他合作者能夠和網易一起達到共贏,這既是企業基因也是創始人性格決定的。丁磊在網易保持絕對的話語權,他對不確定的生意都不是很看好,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謹慎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或許是因為丁磊早已經喪失掉當年的雄心壯志了。
由於丁磊的性格,使得網易很少願意進行平臺化的嘗試。建立一個平臺其實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能不能建成也擁有極強的不確定性。我們說TABLE這是因為這五巨頭其實都已經形成了平臺影響力,阿里巴巴連接了人與交易,百度連接了人與信息,騰訊連接了人與人的交流,360連接了人與安全需求,小米連接了人與智能硬體,而網易可能只是一定程度上連接了人與內容。而內容我們都知道可替代性非常強,這也是為什麼網易總是會被選擇性忽略的主因。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易去哪兒了?
網易是內容和工具提供商,但其他巨頭也沒有放棄這一塊,因為內容和工具是能夠確保平臺用戶粘性的重要手段,所以現在的網易的地位很尷尬。內容和工具的可替代性非常強,網易的產品誠然做的都很不錯,小清新風格滿足了很多文藝男女青年,但這種脫離了下裡巴人的產品風格卻讓網易的產品一直很小眾化,通俗的來說就是不接地氣。
網易一直宣稱其是最大的中文郵箱提供者,但其市場份額早已經被騰訊QQ郵箱所搶佔。雪球上有一位朋友非常不看好郵箱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價值,在他看來「面對社交網絡的興起,私人郵箱的前景並不明朗,這種服務往往被用來註冊其它網絡服務,並自然而然地變成用戶接收廠商營銷信息的一個渠道。」現在看來確實如此,我們很多時候只有在註冊時才想到需要使用郵箱,而垃圾郵件的數量卻與日俱增,讓我們不勝其煩。我們往往不知道,那些郵件到底是從何而來,郵箱也早已經不是我們溝通交流的主要陣地。
至於有態度的新聞門戶網站,影響力上沒有新浪大,流量上也沒有騰訊大。「態度」對於做新聞是否合適,這同樣飽受爭議。而隨著用戶閱讀習慣向移動端遷移,網易新聞的影響力更是被進一步弱化,至少在新聞客戶端的用戶量上已經被搜狐所超越。前段時間大力推廣並準備與微信一決雌雄的易信,也放棄了社交領域而轉型成為手遊分發平臺。
網易在移動網際網路仿佛已經失去了聲音,它到底去哪兒了?在昨天,丁磊頂著炎炎烈日為「網易雲音樂」慶祝了一周歲的生日,並宣稱這款產品已經讓網易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巨輪的船票。我們姑且不論這款產品的用戶粘性是否能讓用戶離不開,僅僅看網易雲音樂現在的競爭者,蝦米、豆瓣、QQ音樂、酷我這些無一是弱者。網易雲音樂並沒有形成像微信那樣的絕對壟斷,談船票還為時尚早。
自始至終,網易都只是一家遊戲公司
客觀的評價,我認為網易是騰訊在遊戲上最大的競爭對手,網易遊戲自主研發實力相當強,這恰恰是騰訊所欠缺的。不過這在手遊上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遊戲品質對手遊來說其實遠遠沒有渠道重要。
據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2014年第1季度中國客戶端網路遊戲市場季度監測》中顯示,客戶端網路遊戲在第一季度環比僅增長1.7%,除騰訊遊戲小幅上升外,網易、盛大、暢遊、完美、巨人等傳統端遊巨頭的市場份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
進軍手遊成為網易想要繼續保持高增速的唯一出路,如何能夠迅速切入手遊市場,如何能像騰訊那樣擁有一款像微信那樣的移動遊戲渠道,對網易來說任重而道遠。截止目前,易信僅僅擁有8000萬註冊用戶,而在今天網易卻正式上線了易信遊戲平臺的第一款手遊,這基本等於網易放棄在即時通訊領域與微信的競爭,開始專注於手遊渠道的建設。
在網易日前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Q1總收入為4.05億美元,在線遊戲服務收入為3.47億美元,佔比85.7%。除了純粹的遊戲公司,網易遊戲的營收佔比在網際網路公司中最高,甚至於比騰訊還要高,我們說網易是一家遊戲公司無可厚非。
網易所有的產品其實最根本目的都是為遊戲服務,因為遊戲最賺錢並且最為確定。丁磊在受訪解讀財報中也曾表示旗下手遊《迷你西遊》來自安卓平臺的收入中超過95%是來自網易自己的渠道,這意味著這款遊戲絕大多數用戶導入都不是依賴於第三方應用商店,而是來自諸如:網易門戶、網易郵箱、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音樂、有道詞典之類的網易自有用戶平臺。不過很不幸的是,網易作為一家遊戲公司一直都缺乏平臺屬性,通過精品遊戲雖然能夠一時吸引用戶,但如果長期看來這是下下策。看看騰訊現在在遊戲市場的地位我們就知道了一切。
網易賴以植根的穩文化基因使得其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網際網路浪潮,基於平臺的不確定性也很難讓網易下定決心,當產品擁有一定規模時,網易又會迫切的希望能把用戶導到遊戲去,而正是這些使得網易總是會被選擇性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