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北極熊降級為棕熊的亞種了嗎?

2020-07-25 動物博覽

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明顯不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不同物種的。然而近年來,有人說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不符合物種定義;而且新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將北極熊降為棕熊的亞種了,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我們要聲明,學術界從未提出將北極熊作為棕熊亞種,所謂的將北極熊降為亞種的遺傳學研究是被一些人誤讀了。下面我們將向大家全面介紹北極熊和棕熊的異同,並對相關研究做科學解讀。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極熊

形態上有穩定差異

北極熊和棕熊表型差異非常顯著。最明顯的差別是體色,北極熊是白色,棕熊是棕色。實際上北極熊皮膚是黑的,毛是透明的,在陽光照射下才顯現出白色。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棕熊毛多數是實心的。而且北極熊毛更濃密,渾身除了鼻子,連足墊上都長有毛,這是在冰上行走防滑和隔涼用的,棕熊就沒有。

體態上,北極熊脖子長,看起來後腿明顯比前腿長,而棕熊的四肢幾乎等長,而且棕熊肩部有兩個異常顯著的隆起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棕熊

棕熊的爪子是長而鈍的,而北極熊爪子是短而鋒利的,而且高度彎曲。棕熊爪子適合挖掘,北極熊爪子適合攀附海冰和抓海豹。

頭骨方面,棕熊頭骨比北極熊更寬、更高,而且枕部更發達。從側面看,北極熊從顱頂到吻尖形成一條光滑的曲線,而棕熊則是內凹的。

牙齒方面,北極熊捕獵用的犬齒和切割肉用的裂齒比棕熊更發達,而可以磨碎食物的臼齒就相對退化了許多,這是因為北極熊掠食性更強,幾乎只吃新鮮的肉,而棕熊吃植物和揀獸屍比較多。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沒有生殖隔離,可產生可育後代

北極熊和棕熊可以雜交,而且它們的雜交後代是完全可育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沒有生殖隔離,這點與獅和虎、馬和驢不同。2004年,德國的奧斯納布呂克動物園就繁育了兩隻棕熊和北極熊的雜交後代。

2006年4月,美國獵人吉姆馬特爾在加拿大班克斯島射殺了一隻既有些像北極熊又有些像棕熊的動物。DNA檢測發現這隻熊父親是棕熊,母親是北極熊,這是在野外首次發現雜交熊,稱為灰北極熊。之後,人們又陸續在班克斯島發現了7隻灰北極熊。經過DNA檢測,這8隻熊全是一隻母北極熊與兩隻公灰熊的後裔。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動物園中的北極熊-棕熊雜交後代

雜交熊的出現與氣候變暖棕熊擴張領地有關,近幾十年來,一些公棕熊北上到加拿大北極群島地區遊蕩,還有一部分棕熊東進到哈德遜灣沿岸建立領地,這兩個地區都是北極熊的傳統定居地,兩種熊接觸的機會由此大大增加了。

雜交熊的產生與母熊擇偶有關,並不是所有母北極熊都願意與公棕熊交配。1995年,在梅爾維爾島有隻母北極熊及其兩歲幼仔都被一隻320千克的大公棕熊殺害,很可能就是因拒絕與後者交配所致。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野外發現的「灰北極熊」

遺傳上是兩個不同分支

21世紀初,遺傳學家意外發現,從線粒體基因來看,北極熊只是棕熊的一個分支,由此掀起了大家對北極熊物種地位的廣泛爭論。

現生棕熊線粒體DNA可分為七大支系,1支系分布於西歐和環地中海一帶;2支系僅見於亞歷山大群島的奇恰戈夫島、金鐘島和巴拉諾夫島,該亞種被稱為錫特卡棕熊,下文將這三個島簡稱為錫特卡三島;3支系分布最廣,包括從歐洲到加拿大的整個環北極地區;4支系分布在加拿大南部、美國以及北海道東部;5支系即青藏高原的藏馬熊,6支係為中亞山地的天山棕熊;7支係為已滅絕的北非阿特拉斯棕熊。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棕熊的線粒體地圖

北極熊的線粒體DNA序列完全落入2支系棕熊的範圍內,構成了一個單獨的亞支2b,錫特卡棕熊則為2a亞支。更為複雜的是,在愛爾蘭發現的古棕熊與北極熊是一支的,屬於2b;而在斯瓦爾巴特發現的古北極熊則與錫特卡棕熊一樣屬於2a亞支。

線粒體DNA是母系遺傳,也就是說,錫特卡棕熊雖為棕熊,卻與北極熊是「一母同胞」。從線粒體看,北極熊和棕熊合起來構成一個單系群,而排除北極熊的棕熊只是個並系群。

這份研究就是有人說北極熊被降級為棕熊亞種的源頭。這麼說的人缺乏一個遺傳學常識,線粒體在指示親緣關係方面從來不是個好標的物。因為線粒體只取決於母系血統和基因突變,完全忽視了與母系同樣重要的父系血統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極熊和棕熊Y染色體樹和線粒體樹的對比

與線粒體相反的是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而細胞核基因組因綜合了父母雙方血統,最能反映血緣關係。遺傳學家也對北極熊和棕熊的Y染色體以及細胞核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特別加入了錫特卡棕熊樣本,結果均顯示錫特卡棕熊與其他棕熊聚為一支,而不是北極熊;北極熊和棕熊各自組成了一個單系群,它們互為姐妹群關係。

公熊遠比母熊能跑,跨洲交流都很普遍。例如,公棕熊的Y染色體支系BR1.1遍布從歐洲到北美的大片地區,包括錫特卡三島,公北極熊的支系PO1.1也廣泛分布於從大西洋到阿拉斯加的大片海域。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極熊、棕熊線粒體樹和細胞核基因樹的對比

由於母熊喜歡留在出生地,所以不同支系的母熊很少混居;而公熊酷愛擴張,因而混居現象非常嚴重,不管是北極熊還是棕熊,每個地區都生活著兩個以上Y染色體支系。公熊的擴張使不同地理居群發生基因融合,並主導了兩種熊的地理遺傳結構。

錫特卡棕熊以及古愛爾蘭棕熊都是公棕熊擴張的產物。本來,錫特卡三島上住的是北極熊,整個2支系也都是北極熊。冰期結束後,不斷有公棕熊從北美大陸遊到錫特卡三島上,島上的北極熊很快便被「同化」了。但由於母棕熊從未造訪過該島,所以這些熊至今仍是北極熊的母系血統。

綜上所述,儘管古代棕熊和北極熊發生過大規模的基因滲入,但現生棕熊和北極熊在基因組上屬於兩個不同分支。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金鐘島的錫特卡棕熊,公棕熊和母北極熊的後裔

北極熊是棕熊演化來的

北極熊由古代棕熊演化而來,為學術界所公認。冰期由於氣候變冷,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一群古棕熊被冰川阻隔,與其他棕熊隔離開來,久而久之,它們適應了在海冰上捕獵海豹,演化為今天的北極熊。

北極熊的分化時間,有三種說法:15萬年,60萬年和40萬年。15萬年說是依據線粒體計算的,這顯然是不準確的,因為北極熊和棕熊在歷史上發生過大規模基因滲入,錫特卡棕熊就完全是北極熊的母系血統。60萬年說是根據部分細胞核基因差異得到的,而40萬年說則是全基因組測序結果,很顯然40萬年說是最可靠的

綜上所述,北極熊大約在40萬年前,由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一群古棕熊演化而來。這也解釋了北極熊和棕熊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分化時間太短啦。短短40萬年北極熊就進化出了如此大的差異,難怪一直以來被作為快速成種的典範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極熊,狩獵海豹

北極熊和棕熊是一個物種嗎?

通過前文的描述,我們得到了四個事實:

  • 事實一,北極熊和棕熊有顯著的形態差異;
  • 事實二,北極熊和棕熊可雜交產生可育後代;
  • 事實三,北極熊和現生棕熊在遺傳學上分屬不同支系,各自為單系群;
  • 事實四,北極熊是古代棕熊的直系後裔。

下面,我們根據上述四個事實,討論一下北極熊到底是棕熊亞種,還是獨立物種。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首先,我們要明確,任何分類單位都是人為定義的,而不是自然存在的。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非常複雜,以至於科學家難以給出一個準確定義。

按最經典的定義,物種是可以自由交配並繁衍後代的一群動物,是不是一個種關鍵看有沒有生殖隔離。根據事實二,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確實符合經典定義中同一物種的概念。

然而經典物種定義無法解決很多難題,例如,犬屬動物中,狼、金背胡狼、郊狼和紅狼都可以雜交產生可育後代。如果我們真把整個犬屬合併成一個物種,將給研究和保護工作帶來諸多麻煩,物種的劃分也就完全失去意義了。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最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學者認識到經典物種定義的局限性,為了更準確界定物種,他們提出了多種現代物種觀念。

表型種,是指表型相似而又與其他生物不同的一群生物,根據事實一,北極熊符合表型種定義。

生殖種,雖繼承了經典定義中生殖隔離的概念,但同時指出,兩群能成功雜交的動物如果雜交不充分,基因庫沒有融合,也應算作不同物種,北極熊和棕熊就是這種情況。

遺傳種,強調物種特異性的基因序列,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上的棕熊與北極熊爭搶鯨屍

支系種,是指在形態和遺傳上區別於其他演化支的最小演化支,這就完全摒棄了生殖隔離的概念。根據事實三,現代棕熊和北極熊都是單系群,棕熊冠群(現代所有棕熊的最晚共同祖先,及該祖先的所有後代)是將北極熊完全排除在外的。但是,棕熊總群(史上所有具有棕熊特徵的動物,其最晚共同祖先及該祖先全部後代)就將全部北極熊包括在內了,因為北極熊是古棕熊的後代嘛。從這一角度看,北極熊確實屬於棕熊類動物,但不屬於現生棕熊這個演化支。

年代,強調群體分化時間以及產生的表型差異。北極熊從棕熊中分化約為40萬年,這個時間尺度定不定獨立種都在兩可之間,但北極熊形態差異已經與它的棕熊祖先足夠大,理應分出一個新種。而同樣的演化時間,現代棕熊就仍然基本保留了其祖先的樣貌。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2020年,在哈德遜灣,北極熊與棕熊接觸

綜合多個現代物種定義,將北極熊列為獨立種顯然更加科學。事實上,學術界也是公認北極熊和棕熊是不同物種的,因此大家不要以訛傳訛了,科學家從來沒有將北極熊降為棕熊亞種。

不過,隨著地球持續變暖,棕熊和北極熊接觸的機會會越來越多,而它們還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一旦接觸就會發生雜交。這樣下去,兩種熊的基因庫將會漸漸融合,它們真會變成一種熊,就像在古愛爾蘭和錫特卡三島發生的那樣,北極熊又變回了棕熊。

相關焦點

  •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前段時間發了北極熊與棕熊競爭的資料,有些讀者還是未能從生態角度把握種間關係,單純理解為北極熊不是棕熊對手。應平臺邀請,現專就此事進行闢謠。北極熊與棕熊爭食鯨肉發生在晚夏、初秋,此時正是棕熊一年中營養需求最旺盛的時期,棕熊要大量進食,積累脂肪,為冬眠做準備。而北極熊在春天已經吃飽喝足了,此時正進入一種節食狀態,類似於棕熊的冬眠狀態。
  •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前段時間發了北極熊與棕熊競爭的資料,有些讀者還是未能從生態角度把握種間關係,單純理解為北極熊不是棕熊對手。應某平臺邀請,現專就此事進行闢謠。 事實上,棕熊驅趕北極熊,大公棕熊殺死北極熊幼仔,都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迄今並無棕熊打敗成年北極熊的科考記錄。
  • 闢謠: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爭議,其實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的禍
    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明顯不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不同物種的。然而近年來,有人說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不符合物種定義;而且新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將北極熊降為棕熊的亞種了,真的是這樣嗎?這裡我們要聲明,學術界從未提出將北極熊作為棕熊亞種,所謂的將北極熊降為亞種的遺傳學研究是被一些人誤讀了。下面我們將向大家全面介紹北極熊和棕熊的異同,並對相關研究做科學解讀。
  • 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學爭議,竟然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得禍
    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明顯不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不同物種的。然而近年來,有人說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不符合物種定義;而且新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將北極熊降為棕熊的亞種了,真的是這樣嗎?這裡我們要聲明,學術界從未提出將北極熊作為棕熊亞種,所謂的將北極熊降為亞種的遺傳學研究是被一些人誤讀了。
  • 北極熊與棕熊的戰爭:北極熊身強體壯,卻輸給了棕熊
    而棕熊雖是第二大熊,但有機會與北極熊見面的卻是苔原上的小亞種,在北美屬於荒地灰熊這個亞種,公熊重約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早先網上曾有傳言,北極熊體型大,又是純食肉動物,一定比棕熊強大。後來另一種說法又開始流傳,說北極熊體型雖然大,但不如棕熊善戰,因此打不過棕熊。
  • 北極熊與棕熊的戰爭:北極熊身強體壯,卻輸給了棕熊
    北極熊北極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熊,公熊體重400~500千克,母熊約200千克。而棕熊雖是第二大熊,但有機會與北極熊見面的卻是苔原上的小亞種,在北美屬於荒地灰熊這個亞種,公熊重約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
  • 北極熊、棕熊、黑熊、老虎、獅子誰才是「最強王者」?
    在棕熊種下一共有20個不同的亞種,其中,最大的亞種是科迪亞克棕熊,它有著平均500公斤的體重以及2.5米的體長,最終的科迪亞克棕熊體重可以達到700公斤左右,僅次於北極熊。其次是阿拉斯加棕熊,它有著平均450公斤的體重以及2.4米左右的體長。
  • 北極熊和棕熊,誰才是真正的「熊科之王」?
    棕熊是所有熊科動物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個種,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北美洲均有分布,而且棕熊有20個不同的亞種。在所有的棕熊亞種中,科迪亞克棕熊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棲息在北美洲科迪亞克島上的棕熊亞種是現存體型最大的棕熊,成年的雄性科迪亞克棕熊體長平均在2.4米左右,體重平均在450公斤左右,最大個體體重超過了700公斤。科迪亞克棕熊是一種典型的獨居動物,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通常一頭成年雄性棕熊的領地範圍在800平方公裡左右,這個區域就是它的主要活動範圍。
  • 棕熊和北極熊誰是熊中霸主?老虎能單挑過嗎?奇趣自然
    在熊亞科動物中,北極熊和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棕熊都是巨無霸一樣存在,秒殺其他一切同亞種熊類。北極熊成年公熊的體重平均可以達到500~600公斤,有記載的最大一隻北極熊體重1002公斤,1960年在南極出現。
  • 北極熊打不過棕熊嗎?同級猛獸間的較量,不能以單純比武論輸贏
    單純對比身高、體重、咬力、犬齒長度等各方面數據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為棕熊亞種數量太多,位於小亞細亞一帶的棕熊,與阿拉斯加大棕熊的體型差距能有一倍多。 棕熊 北極熊亞種之間的體型差距雖然沒有棕熊那麼大,但這些差異也沒有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 北極熊打不過棕熊嗎?同級猛獸間的較量,不能以單純比武論輸贏
    單純對比身高、體重、咬力、犬齒長度等各方面數據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為棕熊亞種數量太多,位於小亞細亞一帶的棕熊,與阿拉斯加大棕熊的體型差距能有一倍多。棕熊北極熊亞種之間的體型差距雖然沒有棕熊那麼大,但這些差異也沒有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加之在實際戰鬥中並非優勢一方就穩贏
  • 棕熊和北極熊,到底誰才是「熊中之王」?
    比如棕熊,它們所具有的攻擊性,往往令人不寒而慄。 除了棕熊,遙遠的極寒地區還存在著一種我們很熟知的大型熊類——北極熊,它們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萌。 同為熊科熊屬,誰的戰鬥力會更勝一籌呢?
  • 「重型坦克」之戰,北上的大棕熊,能打贏南下的北極熊嗎?
    世間野獸千千萬,能被稱之為猛獸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站在猛獸頂點的生物,更是寥寥無幾,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獅虎豹之外,大型熊類也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尤其是以成年公棕熊為一類的代表,更是有不下於老虎的實力,在其生境內,除了同類,幾乎沒有對手。
  • 北極熊毛透明的,棕熊毛色黑棕,那北極灰熊這個雜交品種什麼毛色
    這隻大白熊怕不是以北極熊為原型設定的吧!直到現在,很多人依舊認為北極熊其實就是棕熊的一個亞種北極灰熊是北極熊和棕熊的一個亞種灰熊雜交而成的,灰熊是繼北極熊和科迪亞克棕熊之後,體型最大的熊類。棕熊和北極熊雖然都是很強的捕獵者,但是它們從形態到習性上都有所不同。
  • 北極熊毛透明的,棕熊毛色黑棕,那北極灰熊這個雜交品種什麼毛色
    這隻大白熊怕不是以北極熊為原型設定的吧!我們眼睛看到的白色,其實也不完全是白色,有時候你會發現它是奶油色、淡黃色。總之這些顏色,其實是陽光波長反射到我們眼睛裡的結果。亨利發現這些也是因為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用來拍攝野生動物的紅外攝像機不能捕捉到北極熊,因為這傢伙周身冷冰冰的,好像跟周圍的冰天雪地的環境融為一體了似的。
  • 北極熊祖先是愛爾蘭棕熊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8日報導】題:科學家發現北極熊祖先在愛爾蘭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喜歡說自己的祖先是愛爾蘭人,不管其中的聯繫有多麼牽強。現在看來,北極熊也可以加入這一大軍了。DNA研究顯示,現在所有的北極熊的祖先都是最後一個冰河時代(11萬年前到1萬年前)生活在愛爾蘭的一隻雌性棕熊。
  • 科學解讀北極熊、棕熊和黑熊哪個更厲害?和獅子老虎相比呢?
    體型大小論體型,北極熊更大,公的有四五百公斤,最大可達一噸。棕熊其次,平均200公斤,最大的兩個亞種——科迪亞克棕熊和半島棕熊有四百公斤,最大可達750公斤。根據測算,北極熊的犬齒咬合力有960N,棕熊為749N,亞洲黑熊為722N,美洲黑熊為598N。這是在北極熊體型遠大於棕熊,棕熊又遠大於兩種黑熊的情況下,為比較同體型的咬力,科學家引入了咬力商的概念。經測算,北極熊的咬力商為107,棕熊是89,亞洲黑熊是78,美洲黑熊是74。可見即使在同體型下,北極熊也比棕熊、黑熊咬力大,而美洲黑熊還是墊底的。
  • 北極熊與棕熊,誰才是熊族之王
    近幾日有網友給我留言,北極熊與棕熊(也稱為灰熊),誰才是熊族之王。小編在這裡想說,這兩種熊類本是同根同源,直到大約60萬年前,因為環境的變遷,所以才分離出來的。再說這兩種熊類生活的重疊區域非常小,基本上屬於無人區,所以能拍到兩熊爭鬥的視頻很少。
  • 北極熊體型更大,遇到棕熊為啥要逃跑?母北極熊還會生下棕熊後代
    而棕熊種類很多,體型差別也比較大,小個頭的棕熊其實很小,比綿羊大不了多少,但是最大的科迪亞克棕熊的個頭卻和北極熊差不多少,有記錄的最大的棕熊個頭達到了751千克,但是最大的北極熊的體重則超過了一噸,所以還是北極熊的體型要更大一些。那麼在獵殺技能上誰更厲害一些呢?
  • 棕熊已深入北極熊老窩,吃其食物,斬其後代,還霸佔雌性北極熊
    北極熊體重可達半噸,是體型最大的熊,而能夠遇到北極熊的棕熊為「荒地灰熊」,體重只有北極熊的一半,說白了,北極熊就是遷徙到北極的棕熊,隨著環境的演變進化成白色,然後夥食好,體格也變大了。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數情況下,比如爭奪鯨魚屍體時,個頭大且作為「地主」的北極熊卻會敗下陣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