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國時期,糧食行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不堪往事

2021-01-19 江陽沽酒客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真的是至理名言,適用於任何行業,在民國時期的瀘州,特別是糧食行業,看著是民生大計,這裡的彎彎繞卻少不了,今天江陽沽酒客再給大家聊一聊。

搶米,搶米多發生於天旱水澇,米糧歉收、青黃不接,米價高漲,無米上市的時間。而這時的米糧商人又將米外運,引起饑民氣憤,一人帶頭,群眾附和。瀘州發生河下,陸路搶米事件先後幾十次。凡搶米都是臨時發生,用衣服(衣襟)『篼』藏米,或用褲子裝米,褲帶扎褲腰口,叫三眼籮筐。

陸路多發展在石洞、兆雅路上,米商用口袋裝米馬馱,搶米人用刀子劃開口袋苞米,稱為劃馬馱子。水路多發生在長、沱兩江河邊碼頭。

1926年4月小市合道街黃某壘房在碼頭下米裝船,載將要上齊時,平民二十餘人,蜂湧上船搶米,船戶馬上將船離岸,招呼群眾讓大家「篼」米,船到碗廠停泊,再行上岸,這次損失不大,主要是船戶識時務。又一次在1930年端陽節前タ,江安縣來的滿載大米木船,傍晚時停泊在大河街頭,頭道巷子輪船碼頭下面,數百平民蜂湧上船尋米,竟將木船踩沉,百多石白米沉入江中,人員無死亡。

那麼這種打劫行為為什麼沒有官府治理呢?首先這個問題要分幾處來看,災荒年間不必說,瀘州有庫房街,不是沒有糧食儲備,你當時的人是憨憨嘛。但是儲備的糧食未必夠,商人都是有利可圖,同樣的米,如果運出去,多賺一毛錢,為啥子要給本地這些捨不得出錢的人,官府的公糧不夠,雖然也找這些糧食商人,但是他們可不會這麼老實,而且官家收,顯然讓你保本就差不多,不賠本就萬幸,哪個願意長久幹呢?

總之沒有良好的秩序,與其讓老百姓找官府鬧,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等他們去搶點米,反正這些米商業不是什麼慈善人士,總比找他們鬧好,於是這種事件就屢屢發生,但是跟土匪搶劫又不一樣。換一種方式來宣洩民怨,當然是非常愚昧的行為。也是時代的局限。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你不知道民國時期關於糧食的那些彎彎繞繞。

比如發水米和水漬米:當時房是石碾槽碾米,槽約五升,用水溼糠頭灰,放入一把,這也是發水之一種槽房,但是那些老闆否認發水,他說是溼糠是增加米的光潔度,經過兩次風乾,不存在發水問題。

另一種把發水米放在中層,上下都是好米,丐鬥倒來倒去不易發現。水漬米多發生在木船裝白米到重慶及外地,船舷兩邊產生米受水溼,久不來載,米會發生熱、黴爛變色、有臭味,瀘州發生水漬米最多是1945至1949年小市儲運處倉庫,一次處理九幹多載米,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是黴爛變質,經多次淘洗只能作豬飼料。

後來每季度處理一次,米變質程度稍好。這是各縣集中到瀘州米糧水溼造成,該局層層上報請示。處理不及時造成這些水溼米都處理給米糧商戶,有的作豬飼料,有的製糖,大部分在米市供應平民吃用,其價格很便宜,買的人很多。

儲運處是川南及川東幾市縣米糧集中處每年有上百載船水漬米處理給糧食行業,所在瀘州米市上經常有發水米出售。

谷、米條子,糧食行業除買賣米糧之外還經營谷條子和米條子:在抗日戰爭之前,瀘州財委會招標出賣谷條子,一次賣條子一至二百張,每張約一百石舊量黃谷,最近的是體仁堂,遠的各鄉鎮都有,價格因遠近而易。

大糧商陳中和一次投標二百張,小戶羅錫臣每次投標幾張,當時財委會收黃谷地租二、三萬石。糧商標買到的谷條子在市場上轉手賣去買米,幾乎是有價證券一樣。米條子官方名稱呼「支撥命令」,產生於抗日戰爭中期,國民政府田糧部門把田賦徵收的兩、錢、分、釐改變為實物黃谷石、鬥、升、合。

法幣不斷貶值,物價不斷上漲,公教人員首先受其害,瀘州許多私立學校改為米貼,一個專職教師,每月發新糧米三石(折舊一石)抗戰勝利前後,瀘州對公教人員工資,甚致於辦公都改為折實米谷。

機關學校每月終向縣政府會計室申報領取折實黃谷,經會計審核通知財政科發給,財政科審查確實,開出「支撥命令」,由稅捐局照數發給,這些支撥命令指定出黃谷地方,多是遙遠地方。

學校庶務人員領到支撥條子之後,學校推選教師代表人同庶務人員或校長到館驛嘴找行戶介紹賣谷條子。

各糧食商戶都爭相購買,業外人員亦有購買的,如敘永人郭某找相熟行戶出手買了很多,是谷條子的囤積者有的糧食房小戶經常同他打交往,郭某賺錢不少。

再有就是,糧船海損和糧船騰船空放炮。

瀘洲糧食業行商外運米糧船,長江、沱江險灘很多,糧船打濫又稱海損是有的。米商戶僱請船戶般都是找有行船經驗,人又誠實可靠,甚至有二、三十年交往的老交道。同時找保險公司進行保險,即使糧船失利、損失不大。

騰空放炮(是船戶把米偷賣,然後故意將船打濫報損)的糧船,最顯著的是1940年在管嘴驛槍斃的康某某,罪狀是承運儲運外糧米三次騰空放炮。

這個人一旦投機就必須承擔後果,什麼時代都一樣。好在今天這些東西儲備還夠。

相關焦點

  • 俗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何理解?說盡了自然規律和人性本質
    文·段宏剛俗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流傳很廣,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說過這句話,有些人甚至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掛在嘴邊,以此來作為掩飾自己貪婪本性的藉口,要麼當作勸誡別人的金玉良言,勸告別人不要因為私慾鋌而走險。它的意思是:人為了追求金錢和財富,可以對生命不管不顧。鳥兒為了爭奪食物,可以連命都不要。
  • 最美秋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留秋、留秋,留一口給家雀斑鳩
    那樣豈不是留給了那些討厭的麻雀,白白浪費糧食?」母親笑了笑,「你說的也對也不對,老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留秋、留秋,留一口給家雀、斑鳩』,那些嘰嘰喳喳的家雀呀斑鳩呀老鴰子花喜鵲,也要活命不是?你撿拾得地光場淨,趕明兒它們怎麼過冬啊!」我想起了稻草人,那可是故鄉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我指了指不遠處白菜地裡的草人兒,問母親這又怎麼解釋呢?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再窮,這3種「財」別要,對自己不利
    正所謂有句古話就說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社會上獲取財富有數以萬計的方式,但是難免有些人利慾薰心,為了獲得短時間賺到更多的錢,鋌而走險,選擇通過走不正當的途徑來快速使自己"暴富",實現所謂的成功。人再貧窮,有三種"財"是萬萬不能要的,否則就會對自己不利。今天我們就來論述具體是哪三種財獲取後會對人們不利!
  • 《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但隨著故事的慢慢推進,可提供的線索越來越多,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便能像拼拼圖一樣,把那些關鍵細節逐一找出來,最終拼湊出一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最佳寫照!
  • 民間故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只聽見吳中醫從地下發出聲音,哭著喊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果然不假呀。你們快走,我恐怕是不能出去了,就和金銀一起為伴吧。「吳中醫的兒子舉起钁頭掘了一米多深,無法救出父親,大哭著回去了。第二天,商人來了,聽聞此事後,哈哈大笑,似乎早己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對吳中醫的兒子說:」因為貪財,你父親成了黃泉之鬼,可悲呀!
  • 18條比你祖父年紀還大的瀘州老街道,你知道多少?
    民國時期,改慈善街為慈善路,沿用至今。做慈善的人除了心懷慈悲,應該還有點積累,老瀘州人愛說修橋補路,行善積德為後人留福氣,如同銀行存款一般。學坎上裡看春秋即今忠孝路。在市區南城。北連慈善路,南與南門外下平遠路北端銜接。清初此街學署及魁星閣於路西坡坎上,故俗稱此路為「學坎上」。清初,在學署左側,有忠孝節烈祠。為灌輸「忠孝節烈」思想,此街即按此定名為忠孝街。
  • 瀘州千年大麯酒史話,一段值得了解的白酒文化歷史
    本文參考了瀘州老窖史話,以及經趙永康先生潛心考證的瀘州酒文化發展文史,前輩高人治學嚴謹,非我後輩小生可比,學習之餘無比崇敬,表示感謝。生在酒城算不算幸福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瀘州還沒有酒城的別稱。儘管瀘州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更早呢有沒有?這裡沒有足夠的資料,不好說,也不亂說。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糜芳與士仁背叛關羽真相
    糜芳、士仁實際是在荊州倒賣軍需、致前線糧食供應崩潰。關羽欲殺之,而劉備此時的一個舉動,更是火上澆油,無意間致關羽敗死。本文共 4200 字,閱讀需 15 分鐘先談談糜芳和士仁。① 老革命糜芳糜芳在季漢陣營的資歷極深,屬於標準的創業元老、開國元勳。歷來史家和讀者,往往誇大糜竺的貢獻,而忽略糜芳的作用。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到底價值多少
    民國時期的金條大多是各錢莊、銀鋪、銀行自己熔鑄,重量是根據客戶需要而來,並無一定定製,常見的有10兩、5兩、2兩、1兩等,習慣上把1兩重的金條稱為小黃魚,而10兩重的叫大黃魚。除了這些常見的今天外,還有用於黃金交易和國際結算中的大條標金重達70兩。因此不同的金條重量差距巨大。
  • 民國時期結婚證亮相 證詞浪漫圖案吉祥(圖)
    ■民國時期結婚證詞。■「衡水版」民國結婚證書。 本報記者 石英傑 攝  本報訊(記者 石英傑)昨日,一份源自衡水地區的珍貴的民國時期結婚證書現身保定誠義房地契收藏館。  「衡水版」民國結婚證浪漫精美  元旦過後,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紛紛轉發一份來自福建省福清籍夫婦的民國時期結婚證書的證詞:「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é,意為小瓜)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轉發中,網友紛紛對其浪漫大加讚賞。
  • 民國時期最「吃香」的七位仕女,個個風華絕代
    民國時期人才輩出,如極盡風流的徐志摩、擅長抒情的鬱達夫、不失氣質的邵鬚眉等,自古人才配美人,既然有了人才,美人自然也不能落後。民國時期的美女也是各有各的風情,舉手投足之間各不相同。蝴蝶被稱為"民國第一美女",她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演員。
  • 瀘州忠山是個大寶藏,你們可能還不曉得,想知道看沽酒客怎麼說?
    其實夏商時期瀘州屬於梁州之地,梁州,是《禹貢》古九州之一,代指陝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雲貴地區。而瀘州就在其中。所以它具備巴人氣質,那是遠古就延續下來了的,浸入了山水基因裡面了,只要在這裡生活的人,都會受到感染,而瀘州這座忠山就是保存這種山水基因的見證。
  • 400餘冊民國時期教科書亮相蘇州教育博物館
    民國時期教科書既承襲了傳統文化的風骨,又帶有面向世界的開明。舉辦民國時期教科書專題展,旨在通過實物展陳,勾勒民國時期中小學教科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特點,揭示這一時期教科書所折射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內涵。    12月25日下午,「館藏近現代教科書系列展(第一期)民國時期教科書專題展」的首展啟動儀式在蘇州教育博物館舉行。活動開始,館長葉敏致歡迎詞。
  • 走進瀘州博物館——穿越千年歲月看宋元之戰的瀘州和美酒文化
    瀘州一座古老的城市,以酒聞名,那數千年的歷史積攢的不僅僅是那幾壇美酒,更有很多人文情懷,地方典故,今天我們一起來瀘州博物館,看看那些歲月的痕跡。宋朝末年,元軍大勝,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瀘州,演繹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存亡的悲歌。熱血灑在故土,那是多麼悲壯的往事。
  • 「瀘州釀、瀘州造和瀘州味道」將亮相四川消費品精品展
    此次瀘州產品集中亮相展會既是對瀘州消費品工業的一次展示更是對瀘州消費品品質的一次檢驗瀘州作為全國知名的消費品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消費品工業已形成食品、輕工、醫藥、紡織、智能終端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2019年,瀘州規上消費品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286.3億元,利潤總額164.23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63.65%、74.54%。
  • 民國時期第一法律家——王寵惠
    在民國時期眾多的法律家之中,王寵惠被譽為「民國第一法律家」,這一評價大體上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衡量:他是在中國近代法學教育體系中第一位獲得法學學位的人,並在美國一流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又是第一個出任國際法院法官的中國人
  • 民國時期童子軍的中國化及其影響
    [摘要] 童子軍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更是民國「外患內憂」的產物。民國初年傳到中國後,逐漸被中國的政治、文化所「同化」,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關鍵詞] 童子軍 中國化 社會教育童子軍是(BoyScouts)一種遍及世界的青少年組織。
  • 民國時期,是如何打擊人口拐賣的?
    民國刑法對於拐賣懲罰不力面對嚴重的拐賣問題,民國政府屢屢訓令打擊。1931年《公安旬刊》發布局長訓令,表示應公共租界警務處之請,協助打擊拐賣兒童犯罪,要求所部「隨時注意嚴密查究,各輪埠車站尤應特別注意」。
  • 民國時期的這個旗袍布料可以借鑑
    說起民國時期的廣告,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中國風味的繪畫配上文字,有點大字報的感覺。但其實,民國時期是中國廣告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內憂外患,時局動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量的跨國公司先後湧入中國帶來了許多新的廣告形式。如果仔細研究現狀的廣告會發現,其實很多廣告形式還都是從民國時期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