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學院
文:沈思涵 石丹
時下眾多企業扎堆上市,網際網路媒體也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11月8日,36氪正式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其股票代碼KRKR,發行138萬股ADS,發行價為14.5美元,募集資金為2000萬美元。相比之下此前計劃發行360萬股ADS,36氪融資規模縮水61.7%。
而在上市首日,36氪開盤價12.58美元,較發行價14.50美元下跌13.24%,市值約為5.69億美元。截至11月14日收盤,36氪的股價已經跌至9.20美元。
對於36氪上市首日的破發表現,CEO馮大剛也有些意外,其表示「沒有預期到會破發」。但對於其他方面的問題,其對《商學院》記者表示不便多談。
儘管如此,作為國內頭部的網際網路媒體,36氪的上市對國內媒體行業仍帶來不小的觸動和影響。其運營模式和相關經驗,或許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01、淡化「媒體」屬性?
據了解,36氪集團擁有三大領域業務,包括36氪傳媒(媒體業務)、氪空間(企業服務平臺)和鯨準(金融信息服務商),此次上市的業務板塊為36氪傳媒。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過程中,36氪似乎有意在淡化「媒體」屬性,其在招股書上也以「新經濟服務領域平臺」自稱。
招股書顯示,2018年36氪的總營收為2.99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在線廣告服務營收為1.73億元,佔比達到58%,企業增值服務營收為1.00億元,訂閱服務營收為2510萬元。
而到了2019年上半年,36氪營收為2.019億元,其中企業增值服務營收達1.01億元,同比增長508%,營收佔比達到50%,而在線廣告服務佔比降至39.4%。
從結構上看到,36氪正逐漸降低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轉而加大在企業增值業務的盈利。馮大剛對此亦提到,未來36氪仍將會以企業增幅業務為主。
不過,發展迅猛的同時,36氪的成本支出和虧損幅度也在加大。今年上半年,36氪營業費用達到1.13億元,淨虧損4550萬元,而去年同期虧損則為831萬元。
除此之外,此次36氪上市首日也出現大幅度的破發現象,這一點也說明資本市場對於媒體上市並不完全認同。
網際網路觀察家丁道師分析認為,「36氪雖然是國內媒體行業的領頭羊,但盈利模式在商業上的想像力較為有限,從趨勢和表現來看,市值難以有太大幅度的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盈利模式不被資本市場看好之外,36氪還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
在對投資者的風險警示當中,36氪控股指出,36氪缺少《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和《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可能使公司受到行政制裁,這將對公司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02、對媒體行業的影響
從9年前以創投新媒體的身份起家,36氪如今已經成長為綜合型科創服務集團。其9年來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不少媒體同行。
媒體平臺是36氪的入口,通過這一入口,36氪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全產業鏈的服務。有數據提到,36氪目前已積累超過80萬家企業庫資源。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財富100強企業中有23家是其客戶,而在中國100強新經濟公司中,也有59家是其客戶。這些資源上的積累,為36氪今後的商業模式探索提供更多的機遇和空間。
馮大剛也在上市後表示,「36氪能到美國上市會對國內的內容行業、企業服務行業都是很好的促進。內容行業是非常古老的行業,36氪現在做的事,讓這個行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36氪的媒體業務與傳統媒體的差異在於,36氪更強調數據而非內容。「其具備龐大的企業庫資源和完善的分析能力,對企業提高效率以及營銷能力上起到很大作用。」
相對於傳統媒體如今仍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36氪的業務布局已經形成一套商業閉環,而這或許可以給媒體行業帶來一些積極的借鑑意義。
36氪的傳媒業務除了內容報導,其還包括聯繫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其與相關機構形成聯繫後,便可通過「鯨準」平臺完成投資融資操作,而氪空間則為企業提供聯合辦公空間。
張毅指出,「36氪在企業增值服務方面,就是為企業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服務。這種模式也改變了以往媒體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提供了新的可能。」
伴隨著規模的擴大,36氪上市之後的藍圖也在逐步展開。而36氪的創始人、董事長劉成城此前已在不少場合提到,未來36氪的氪空間、創投及金融業務也將完成獨立分拆並引入新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