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在請觀音在收服紅孩兒時,觀音表演了把淨瓶拋進海裡,一瞬間就裝滿了一海水,被一隻大烏龜馱上來,悟空去拿瓶都紋絲不動,那麼這隻烏龜什麼來頭?
根源出處號幫泥,水底增光獨顯威。
世隱能知天地性,安藏偏曉鬼神機。
藏身一縮無頭尾,展足能行快似飛。
文王畫卦曾元卜,常納庭臺伴伏羲。
雲龍透出千般俏,號水推波把浪吹。
條條金線穿成甲,點點裝成彩玳瑁。
九宮八卦袍披定,散碎鋪遮綠燦衣。
生前好勇龍王幸,死後還馱佛祖碑。
要知此物名和姓,興風作浪惡烏龜。
「幫泥」:前秦王嘉《拾遺記·夏禹》: 「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嶽,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玄龜,河精之俠者也。龜頷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鑿之處,皆以青泥封記其所,使玄龜印其上。」 溝洫: 本指田間水溝,此指開溝治水。幫泥: 即玄龜所負之青泥。相傳大禹治水,疏導山川。黃龍在前用尾牽引,黑龜在後背負青泥相助。
這裡的意思就是說這是幫大禹治水的那隻馱泥的烏龜。
菩薩道:「常時是個空瓶,如今是淨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你那裡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動也。」
「一時間」是多久呢?悟空只暗笑道:「原來是個看瓶的,想是瓶不見了就問他要」。也就是悟空一句話的時間烏龜馱著瓶就轉過了那麼多水域。所以說「快似飛」,又稱水裡「筋鬥雲」。
伴隨著伏羲大帝,並且是文王畫卦的那隻龜。西天取經是唐貞觀一十三年開始的,可見年代久遠。
這「九宮八卦袍」就是重點,想是觀音學習道法的源流,在收服沙僧時候觀音說過用金蟬子的九個骷髏頭擺成九宮八卦的樣式可以過河,表明觀音是懂一些道法的,可能源自這「九宮八卦袍」。
「龍王幸」說的是這烏龜是龍王的其中一個兒子。「馱碑」說的是贔屓的故事。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關於「霸下馱碑」還有這樣一個故事:龍子們曾下凡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當它們要回天庭復命時,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卻提出條件說:「你們中哪位能馱動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讓你們全部回去。」龍子們都說霸下力大無比,馱動碑不在話下。可是,霸下馱上碑後再也無力彈動,從此被壓在功德碑之下。朱棣把其他龍子放走了。「霸下馱碑」成了永久的神話。
所以整個故事就是這隻惡烏龜興風作浪被觀音收服後一直在珞珈山幫觀音做事。也是觀音控制龍族勢力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