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亞東鮭魚是西藏亞東縣的特有魚種,屬於冷水魚,生存、繁衍對環境要求很「挑剔」,野生亞東鮭魚僅分布於亞東縣上亞東鄉近20公裡的山間活水中。1992年,亞東鮭魚被列入西藏自治區二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近年來,亞東縣努力將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發展亞東鮭魚生態養殖產業,嘗試人工繁育亞東鮭魚,在保護這一珍貴資源的同時,對其進行合理適度開發。
2015年,亞東縣政府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成立亞東鮭魚產學研基地,邀請專家進行亞東鮭魚人工繁育技術研發,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培養本土技術人才。26歲的旦增拉傑是最早一批掌握亞東鮭魚養殖技術的本地人。在學習鮭魚養殖前,旦增拉傑在周邊建築工地務工,每年只有5個月能找到活幹,工資也不高,是鮭魚養殖給旦增拉傑家帶來新變化。如今,旦增拉傑在亞東縣產業園負責鮭魚魚苗的飼養管理,每個月可以拿到4700元工資。「我在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學習工作了4年,今年年初來到產業園。養魚不僅工作環境好,工資還高。」旦增拉傑樂呵呵地說。
旦增拉傑所在的亞東縣產業園2018年開始建設,今年1月正式運營。園區由亞東瑪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日常管理,西藏高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品牌宣傳、冷鏈運輸、後期銷售、產品開發等市場業務。
西藏高峰生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貢布介紹,目前園區孵化亞東鮭魚魚苗400萬尾,1年至3年魚齡的成魚40萬尾,已經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去年全縣銷售亞東鮭魚10噸,今年園區投產運營後,預計銷售達20噸。鮭魚雖小,但為群眾增收致富帶來很大幫助。」貢布說。
亞東縣產業園解決就業29人,其中大學生16人,年人均增收6萬元。24歲的米瑪頓珠畢業於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在園區負責水、電維護工作。「扣除五險一金,每月可以拿到4500元工資。不僅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還能參與到家鄉的產業發展中,心裡很自豪。」米瑪頓珠說。
如今,亞東縣已經形成「1個產業園+1個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4個合作社養殖基地+46座魚池」的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完整產業鏈,輻射帶動亞東縣3個鄉鎮857戶2321人實現增收。
貢布介紹,亞東縣今後將採取多種措施開拓亞東鮭魚內地銷售市場,同時積極創建亞東鮭魚現代化農業示範園,探索新業態,拉長休閒農業產業鏈,讓鮭魚成為實現群眾穩定增收的「致富魚」。(經濟日報記者 賀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