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奇幻繪本《海錯圖》,過奇幻六一!

2021-01-19 典藏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保管的清宮舊藏書畫中,有一描繪各種海洋生物如鱟、螺、貝、蟹、蝦等圖文並茂的44開寫實設色畫冊,封板上以端正的楷書寫著「海錯圖第四冊」。由於缺乏畫家姓字款印,多年以來均被當成作者不明的無款畫作收藏。


響螺化蟹



200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清代宮廷畫譜展」的選件介紹中,提到一套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生物學家兼畫家聶璜創作的《海錯畫譜》,「全套共三冊合計一百二十開」,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第四冊《海錯圖》的關係實在令人好奇。考諸著錄,發現在乾隆五十六到五十八年(1791-1793)編纂的、具有清內府收藏目錄性質的《石渠寶笈續編》當中,記載著原貯於紫禁城重華宮的聶璜畫《海錯圖(四冊)》。而今,這套圖文並茂、趣味盎然,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圖譜畫冊以前三後一的形式,分藏於兩岸故宮。


《海錯圖(四冊)》


根據《石渠寶笈續編》記載,《海錯圖》一套四冊,第一冊48葉、第二冊37葉、第三冊39葉、第四冊44葉,共畫海錯371種。在第一冊的序文末尾,有「時康熙戊寅(三十七年,1698)仲夏,閩客聶璜存庵氏題於海疆之釣鰲磯」文句,因此得知成畫年代與畫家姓字。聶璜在題字間,敘述自己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客遊臺甌近二十載,康熙丁卯(1687)曾畫《蟹譜》30種。之後客居淮、揚間,訪海物於河北、天津,遊滇、黔、荊、豫,之後客閩,決定將以往所繪的《蟹譜》和所聞所見的諸多海物,集稿謄繪,通為一圖,首以龍蝦,終以魚虎。「繪而名,名而贊,贊而考,考而辨。」除圖以外,還有該種生物的贊文、題詩,與習性、特色、產地、傳說記載甚至日常應用等相關說明,全以工整小楷寫於圖繪四周。


變種蝦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第一冊《海錯圖》以魚虎開頭,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第四冊則以龍頭蝦結尾,若按聶璜對《海錯圖》「首以龍蝦,終以魚虎」的形容,現今所見的《海錯圖》或許因重新裝裱或分冊先後問題,順序有所更動。


《海錯圖》第一冊的內容除鱷魚、海蛇以外,全為各種龍、魚;第二冊除魟、鯊、章魚、鎖管、墨魚以外,還出現了海豹(圖1)、海狗、海馬(圖2)、海鼠、海驢(圖3)等名字與陸生動物相同的物種,此外還有鯊變虎、鹿魚化鹿(圖1)、野豕化奔等傳說情節。


1/ 聶璜,《鹿魚化鹿、海豹》,《海錯圖譜》第二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 聶璜,《海馬》,《海錯圖譜》第二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 聶璜,《海獺、海驢、海鼠》,《海錯圖譜》第二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冊的第一部分是魚雀互化、鸚鵡魚等魚類和鳥類相互變化的例子,接著有蚌、蛤、蟶、蚶等具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紫菜、海藻、鹿角菜等海中植物,數種海中礁石和海龜;第四冊的物種則相對單純,現身畫中的鱟、螺、貝、蟹、蝦都具備帶有甲殼的特色,產地包括澎湖、連江、閩中漳泉,甚至遠到琉球、呂宋,且形貌相對寫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冊畫蟹共計17開34種,內容多述及聶璜客遊滇、閩東南沿海的親身見聞經歷,推測泰半與康熙丁卯所畫的《蟹譜》30種重疊,是《海錯圖》中最早成形的部分。


火焰螺




「海錯」典出《尚書·禹貢》的「厥賦鹽絺,海物惟錯」,形容貢鹽和細葛布的青州海產錯雜紛陳,多種多樣。


其實在聶璜以前,並不是沒有關於水族或海洋生物的書籍。明代孫礦(1543-1613)據王世貞(1526-1590)書畫題跋撰寫的《書畫跋跋》謂「弘治(1488-1505)末年語曰:杜詩顏字金華酒,海味圍棋左傳文。」可見「海味」在當時風靡天下、膾炙人口的數件物事當中即佔有一席之地。不知道是不是「海味」受到重視的結果,從明代中後期開始,即有數例專論海洋生物的專書著作出現。較為重要者有明代動植物學家屠本畯(1542-1622)所著、成書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的三卷《閩中海錯疏》。《四庫全書提要》對此書的介紹是:「是書詳志閩海水族。凡鱗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種。介部一卷。共九十種。又附非閩產而閩所常有者海粉、燕窩二種……」另浙江鮑士恭家藏明楊慎(1488-1559)四卷《異魚圖贊》時,就敘述該書「凡魚圖三卷,共八十七種,為贊八十六首。附以海錯一卷,共三十五種,為贊三十首。」可見該書除了文字介紹以外,還附有魚類海錯繪本,可惜原圖已佚。此外還有清代胡世安的《異魚圖贊箋》《異魚圖贊補》等,都是較為著名的例子。


聶璜在《海錯圖》序文開頭,闡明了自己製作這套海錯圖的宗旨。序文首先引《中庸》所言,論天地生物繁多,水中生物的種類多過陸地,海是「浮天載地」最大的水體,生活於其中的物種遠遠超過陸地所有。其次提到以往書籍並非不知道這些物種的存在,而是無法盡識盡載。像《昭明文選》中郭璞(276-324)《江賦》提到諸多「鯪鰩鯩鰱」等魚字偏旁部首的水族名稱,雖然讀過該篇文章的儒士頗多,但是儒者也許識字,卻未曾看過形狀;漁夫可能認識形狀,卻喊不出名稱。《說文》韻書和譜錄類書所載的水族名稱雖多,可沒有錄入典籍之內的漏載魚名尤有不知凡幾。此外,因為「昔賢著書,多在中原。閩粵邊海,相去遼闊,未必親歷其地、親睹其物,以相質難;土著之人,徒據傳聞,以為擬議,故諸書不無小訛。」聶璜寫道「海錯自昔無圖」,只有偶爾在類書、方志之中間或看到旁及海錯的零星記載。但這些記載經常圖本失傳,抑或介紹太少,有失完整,因此聶璜決定畫下自己所親見或聽聞的各種水中生物,並參照《爾雅》《本草》等字書、類書,廣搜博採。他因遊歷海濱,往往認識了魚,並且順便認識了魚的名字,也常因為想要認識魚,反得順便認識了古文和各省各地方志中所記載各色物產名稱。




或許是因為野心勃勃,聶璜畫入《海錯圖》中的物類除了真正產自海中的,還混雜了生長在海濱或是淡水的物種。四冊《海錯圖》除了前列諸作的魚蟹麟介,圖冊中還間歇畫有鱷魚(圖4)、海蛇等現今生物學上歸為爬蟲類的動物,海獺、海狗等現在所謂的海中哺乳類動物,昆布、鹿角菜(圖5)等海洋植物,各種礁石(圖6),甚至鋸鯊、魟、鰩、人魚(圖7)、鷹嘴龜、三尾八足神龜、疑似管蟲的海鐵樹等珍奇物種,與鱟負火、響螺化蟹、蝦化蜻蛉等圖繪傳說。


4/ 聶璜,《鱷魚》,《海錯圖譜》第一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5/ 聶璜,《昆布、海膽、鹿角菜、石鱉》,《海錯圖譜》第三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 聶璜,《松花石、荔枝盤石、海芝石》,《海錯圖譜》第三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7/ 聶璜,《人魚、閩海龍魚》,《海錯圖譜》第一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像海豹、海狗、潛牛、海馬、海鼠、海驢等名字與陸生動物名稱相同者,聶璜多半以文字記下自己所聞所知的形容,而圖繪部分則多半照著陸生動物的形態描摹,明顯不一定親自見過該物。此外,在用色方面,也經常使用相當大膽的鮮豔色彩,例如潛牛與三尾八足神龜,大概是因為耳聞的緣故,誇張地使用了大面積的橘紅、鮮綠等高彩度顏色。


對於某些見於書中或是聽人談起的情節,聶璜也多半憑自己的解讀想像繪圖,例如圖1左半《海錯圖》第二冊「鹿魚化鹿」就是一例。此一圖考全文是:


「海洋島嶼,惟鹿最多,不盡魚化也。廣東海中有一種鹿鯊,或即是化鹿之魚乎?詢之漁人,漁人不知也,但云鹿識水性,常能成群過海,此島過入彼島,角鹿頭上頂草,諸鹿藉以為糧。至於鹿魚,雖有其名,網中從未羅得,又焉知其能化鹿乎?予考《匯苑》云:『鹿魚頭上有角如鹿』,又曰:『鹿子魚頳色,尾鬣頭皆有鹿斑,赤黃色。南海中有洲,每春夏此魚跳上洲,化為鹿』。據書雲,在南海,宜乎閩人之所不及見也,考《字彙》,魚部有,為魚中之鹿,存名也。」


1/ 聶璜,《鹿魚化鹿、海豹》,《海錯圖譜》第二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文所述重點有四:


一、聶璜自己聽過鹿魚化鹿的故事;

二、聶璜懷疑這種化鹿的魚是不是廣東海中的鹿鯊,問了漁人,但漁人沒有聽過這種說法,只是提供鹿能遊水的信息;

三、雖然鹿魚這個名字存在,卻從未落網,聶璜因此提出古人如何能夠知道鹿魚可以變化成鹿的疑問;

四、聶璜提出字書與類書的記載與形容,試圖找尋其中的解釋並彌補鹿魚沒人聽過的遺憾。


鱟負火


在聶璜所畫的海洋相關傳說裡,例如鯊變虎、鹿魚化鹿、魚雀互化、蝦化蜻蛉等都是古代傳說中以水陸生物相似的樣貌或特性,發展出海洋與陸地生物相互變化的說法。第四冊第二開「鱟負火」則是畫下了記載中漁人將海中某些生物能夠發出磷光的現象,描述成鱟、蟹、龜、鱉、螺、蚌、蚶、蛤、魚、蝦等物均能背負火焰的奇幻誤會。


撥棹


同樣第四冊第三開的「響螺化蟹」文字寫道:「海中之螺,不但小者能變蟹,即大如響螺亦能變。但不能離螺,必負螺而行,蓋其半身尚系螺尾也。海人通名之曰『寄生』,不知變化之說也……」此開所畫圖樣和描述生物背負螺殼,頭爪如蟹的特徵看起來是寄居蟹,聶璜也引用海濱人士所說的「寄生」情節,但是聶璜仍然深信螺能變蟹的說法,並且以此糾正寄生的說法,可見聶璜極度相信物種之間相互變化的說法,並且主觀地取代了海濱人士的正確說法。


龍頭蝦



雖然在科學昌明的現代人眼中,聶璜《海錯圖》中圖文所述情節未必正確,表現手法稚拙,並且混雜大量迷信。但此套畫冊以圖文形式保存了大量當時的傳說與奇聞,也體現了聶璜出於自己對物種的好奇,以一己之力行旅各地搜羅訪談的記錄,並參照小學、類書,甚至本草醫書所做的整理與探尋,是目前已知最為豐富多彩的古代水中物產綜合繪本。


文丨吳誦芬

圖丨本刊資料室


參考書目:

(清)王傑、董誥、彭元瑞、金士松等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臺北:故宮博物院,1971,第1741-1748頁

賴毓芝,《從康熙算學到奧地利安布列斯堡收藏的一些思考》,《故宮文物月刊》,第276期,1996,第106-118頁

賴毓芝,《從印度尼西亞到歐洲與清宮——談院藏楊大章額摩鳥圖》,《故宮文物月刊》,第297期,2007,第24-37頁

賴毓芝,《圖像、知識與帝國:清宮的食火雞圖繪》,《故宮學術季刊》,第29卷第2期,2011,第1-75頁

李湜,《清代宮廷畫譜》,《東方藝術》,2007年5期

李湜,《清宮舊藏〈鳥譜〉》,《文物》,2005年6期

李湜,《宮廷畫譜上的「動物世界」》,《文物》,2005年6期


本文刊載於《典藏·讀天下·古美術》2016年08月號,原標題為《水中產物繪本:分隔兩岸的四冊<海錯圖>》。


相關焦點

  • 典藏特別企劃 奇幻的水產繪本:分隔兩岸故宮的四冊《海錯圖》
    聶璜在《海錯圖》序文開頭,闡明了自己製作這套海錯圖的宗旨。序文首先引《中庸》所言,論天地生物繁多,水中生物的種類多過陸地,海是「浮天載地」最大的水體,生活於其中的物種遠遠超過陸地所有。其次提到以往書籍並非不知道這些物種的存在,而是無法盡識盡載。
  • 當御貓遇上「傳說中的」怪獸,專為中國孩子打造的故宮奇幻繪本
    不如挑本精彩的繪本,和孩子共度親子歡樂時光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本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喜歡的繪本——《故宮御貓夜遊記》。上市一個月即榮獲「新光獎」中國西安第八屆國際原創動漫大賽·最佳漫畫獎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讀周刊》好書品讀童書推薦 等多項大獎,被稱為一部專為中國孩子打造的故宮奇幻繪本。
  • 繪本《奇幻島》輕鬆顛覆你的認知
    繪本《奇幻島》就是對這八個字的最好註腳,雖然作者諾曼·梅辛傑是英國人,但是藝術創作的本質卻是通行世界的,這本「極致藝術幻想創造書」用最離奇荒誕的畫筆,創造了一個最引人遐想的奇妙世界。奇幻島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幻想中的一座小島,它會時不時長出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般人很難碰到。「我」曾經不小心登上去一次,立即就被迷住了。
  • 北京最新的主題樂園——樂多港奇幻樂園,開始奇幻之旅
    ,體驗奇幻與浪漫。樂多港奇幻樂園特徵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採用華夏子孫共有的文化IP樂多港奇幻樂園是京能集團投資的第一個主題公園,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己任,採用高新影視科技為表現手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為核心IP為樂園主題,致力於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精品主題公園。
  • 讀奇幻 讀什麼?-中新網
    《魔戒》與《哈利波特》系列後,市場似乎又出現了低潮,唯有到了近年,隨著布蘭登.山德森的《迷霧之子》的走俏,與伴隨熱播美劇捲土重來的《冰與火之歌》的熱賣,奇幻文學重新攀上暢銷書榜。   「奇幻基地」可算是臺灣出版世界奇幻文學的「老大哥」,對於市場的把握自有一套。
  • 樂多港奇幻樂園介紹
    驚險刺激的主題體驗、溫馨周到的星級服務、精彩紛呈的奇幻表演、別具匠心的主題餐廳、垂涎欲滴的饕餮美食、創意十足的主題商品等,樂多港奇幻樂園將為遊客提供娛樂、餐飲、購物等「一站式」遊樂體驗,帶你一天玩轉5000年,在先進的聲、光、電及影視技術運用中365天感受驚險與刺激,體驗奇幻與浪漫。
  • 冬日的絕佳打卡地——金化奇幻冰城
    金化集團文化旅遊產業基地奇幻冰城在隆冬時節與您見面了。快來吧!冬日裡的絕佳打卡地約起來。奇幻冰城歡迎您的到來!!冬日搭臺,冰雪唱戲,是金化奇幻冰城的品牌特色;挑戰寒冷,冰上運動,是金化奇幻冰城的文化魅力。
  • 奇幻史萊姆粘液模擬器
    奇幻史萊姆粘液模擬器是一款十分解壓的小遊戲,在遊戲中玩家要對繽紛多彩的史萊姆進行製作,可以把它捏成你想要的形狀,逼真的動畫,玩起來十分有趣,可以做出一個完美的作品,並在遊戲中保存下來和好友一起欣賞。感興趣的就來下載吧。
  • 《鮫珠傳》:奇幻新標杆,暑假合家歡
    文/殺手裡昂導演楊磊很聰明,九州的世界架構太過龐雜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在紛繁的九州體系中選取了「鮫珠」這個角度進行創作,一個飛賊,一個捕快,一個王子圍繞著「鮫珠」而展開了一次奇幻冒險。作為一部古裝奇幻電影,要讓觀眾信服並且能夠沉浸其中,必須要在視覺上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導演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奇異瑰麗的九州世界,有羽人、鮫人、矮小的河絡、猶如異鬼的飛貘等等,各種奇特物種讓人心向神往。電影《鮫珠傳》表現出一種「寫實奇幻」的風格,片中沒有神鬼,都是生物,給觀眾帶來更真實的體驗。
  • 《奇幻森林》:迪士尼又完成了一個奇蹟
    在《瘋狂動物城》狂刷朋友圈之後,改編自經典童話《森林王子》的迪士尼電影《奇幻森林》上映了。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簡單的故事,不管你對這個簡單的、有些黑暗系色彩的故事設定滿不滿意,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迪士尼憑藉《奇幻森林》又完成了一個奇蹟。
  • 古代的奇幻養魚業
    前些天閒來把最喜歡的古代致富書《齊民要術》翻了翻,以前沒注意過養魚的部分,只看做醬菜滷肉的部分,才發現古代至少到魏晉為止,養魚業都非常奇幻。書裡收錄的是《陶朱公養魚經》,按照書裡的意思,養魚是範蠡發家致富的原因之一,他才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塘主」。 按照這位漁業巨子的安排,魚池裡要堆出「九州」,也就是九個島,還要養鱉作為「神守」。
  • 「奇幻電影得用天馬行空方式講述人的故事」
    東方奇幻題材的《侍神令》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同臺競技,加之已上映的《赤狐書生》《姜子牙》等,近期國產東方奇幻電影扎堆推出。相比西方奇幻電影《指環王》《哈利·波特》等票房、口碑雙豐收之作,國產東方奇幻電影在技術上雖不斷突破,但口碑始終不高。除一批品質較高的此類題材動畫電影外,近年來豆瓣評分6.9的《妖貓傳》已屬「高分」,《赤狐書生》只有5.1分,《封神傳奇》僅獲得2.9分。
  • 「六一」兒童節省會大劇院準備好了!
    當前位置:首頁 >> 文娛·綜合 2014.05.21 星期三 七場精彩演出陪伴小朋友過節 「六一」兒童節省會大劇院準備好了!   時報訊 (記者任曉斐)「六一」將至,為給泉城的小朋友們送上節日祝福,從5月24日到6月4日,省會大劇院特別準備了「六一」歡樂嘉年華。
  • 這部奇幻美劇要來接棒《權力的遊戲》了
    例如,前面提到推出《權力的遊戲》等等近年超級現象級美劇的HBO,看人家那電視劇,單單一集,可都是好萊塢大片的陣勢。無論臺詞、服飾、人設、劇情等等,都是讓人佩服讚嘆。今天,美劇君就給各位美劇迷安利另外一家享譽美名天下的電視臺NETFLIX的一部奇幻新劇《獵魔人》。和《權力的遊戲》類似,《獵魔人》也由小說改編而來,而且也是長篇巨著。
  • 【整本書閱讀】幽默 奇幻 狂野的古靈精怪喚醒奇思妙想——《古靈精怪動物園》
    信手拿過書,隨意翻開一篇,那一個個小怪便躍然紙上,與個性鮮明的你惺惺相惜......    作者林世仁用50首創意迸發的童詩,創造了一個「古靈精怪動物園」,裡邊住著50個精靈、幻獸。它們既是幽默、奇幻、狂野的古靈精怪,也是你我的個性、優點、缺點的變貌。
  • 「移動繪本館」六一駛上街頭 楊浦區新增6家親子繪本館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1日報導: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今天下午,楊浦區六一親子嘉年華暨「愛·陪伴」家庭親子閱讀項目啟動儀式在區圖書館新館舉行,現場舉行了互動小遊戲、智能共讀體驗、故事會等活動,首批寶寶樹小時光繪本館在活動上宣布落地社區。一座由大巴改造的寶寶樹小時光移動繪本館今日上街「送閱」。
  • 2010華鼎電影外語排行榜出爐 奇幻片大行其道
    其中,有奇幻片、動畫片、動作片、劇情片等不同題材。《阿凡達》,綜合分數最高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提起該片恐怕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了,全球24.81億美元的票房,讓該片導演,也是曾經成功執導過《鐵達尼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笑到了最後,不僅收穫創紀錄的票房,而且憑藉該片一舉拿下多項金球獎的獎項。
  •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描寫細膩豐富,突破了奇幻文學界固有的創作模式,多次引領閱讀潮流。少東家今天分享的《冰與火之歌》,雖然是馬丁老爺子封筆多年後的復出作品,卻以厚積薄發之勢,徹底顛覆了文學界對於奇幻小說的認識與概念,是其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是當代奇幻文學一部影響深遠的、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歐美奇幻文學主流「史詩奇幻」最高水平的傑作。
  • 儘管《熊出沒·奇幻空間》是「混搭」電影,也已是業界良心了
    《熊出沒·奇幻空間》海報在貓眼電影,《奇幻空間》更是以9.2分的超高評分,成為了春節檔電影中口碑最佳者;即使在豆瓣網上,雖然《乘風破浪》以6.9分的評分後來居上,《奇幻空間》6.4分的評價,在國產動畫電影中也算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