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8月31日召開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
育。」落實「三個優先」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既基於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現狀,又基於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發展日新月異的現實;既著眼於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當下需要,又著眼於中國未來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戰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具有周期長、效應慢的特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教育事業的公益性質,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從戰略高度全面落實「三個優先」的要求。
「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前提條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把教育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優先安排」,首先體現在要把教育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發展目標,並從資金、措施上加以保證。教育發展目標不能只有定性描述,還要有定量指標。其次,當教育發展和其他發展發生矛盾時,要以是否有利於教育事業發展作為衡量標準,必要時寧肯「犧牲一點經濟發展的速度」,也要把教育發展的問題解決好、落實好。再次,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在人事制度、工資待遇、社會福利等方面,優先保證全社會最優秀的人從事教師職業,鼓勵最優秀的人終身從事教育事業。
「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六大以來,財政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以教育投入佔GDP比重衡量,我國的教育投入還很不夠,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切實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要求,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經費要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公用經費要逐步增長),達到《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
「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障。教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寬,必須有社會公共資源加以保障,這就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如土地規劃、水電供應、道路交通、項目審批、政策優惠、安全保障、社會輿論等等。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就是要求各級黨委、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為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公共資源服務。
落實「三個優先」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做到「四個堅定不移」:一是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堅持教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教育為國家現代化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下功夫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城鄉差距過大和高校負債過重,運行艱難等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加強教師隊伍。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大力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建立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激勵機制。要加強教師培訓,嚴明崗位職責,推進教學創新,提高教師整體水平。三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教育公平,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從加強政策導向和經費投入等方面入手,解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問題。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評價機制,使考核評價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教學質量,使人人都能享受到正規的、良好的學校教育。四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熱愛國家、關心集體、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恭謙忍讓、不懈進取的良好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落實「三個優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黨在歷史新時期關注民生的一項重要政策指向,也是落實國家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行動綱領和任務部署。我們一定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把落實「三個優先」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切實把人民接受教育和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要全面落實「三個優先」要求,特別是加大經費投入,千方百計增加高質量的教育供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人民接受良好教育權益的實現。(作者系合肥師範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