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為「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充分體現了大乘般若思想的核心,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
《金剛經》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它蘊含著解脫生命困惑問題的大智慧,使人從中悟出生命的真實究竟意義。該經歷來受到後世聖賢和佛弟子們的追捧,是佛門裡啟發智慧、明心見性必讀的經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幾句《金剛經》裡的核心句子。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此句非常有名,凡是對佛法稍微了解一點的,都應該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這世間的所有顯相,所有你能看得到的,或者是感受到的境界,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假相,是空的。我們講「五蘊皆空」,你執著什麼,你將任何東西著相了,就不是真正的修行,就不能見到清淨自性,也就不能見到如來,不能成佛。
二、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我之前說過,佛陀證悟成佛後雖然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但是仍有四件事做不到,其中之一就是「真法不可說」。有的網友就質疑,佛陀住世時已將真法對弟子們說盡,並沒有私藏,怎麼能說「不可說」呢?法在哪裡?法在心內,心外無法。如來所說法,不可抓住。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就已經不是它本身了,所以「不可取、不可說」,不要執著。但如果認為佛所說法都是空的,無法可取,那更錯了,所以說「非法,也非非法」。
三、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句話是佛法精神的體現。什麼是「有為法」?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理法。什麼是「無為法」?就是無因緣造作的理法,無生滅變化而寂滅常住的法。佛教不否認佛教以外的任何宗教,不論你信仰什麼宗教,也不管你是修到了什麼境界,乃至華嚴境界,或者是菩薩、羅漢,只要你行善,不作惡業,都和佛教的精神相契合。這充分體現了佛法的圓融無礙,包容萬象,這就是佛的境界。差別就在於每個人的根機有異,智慧和理解水平不同,故而「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門裡常說,「一念一輪迴」,就是說我們的一個念頭就是一個輪迴,而不止指生命生滅的這整個輪迴。我們凡夫俗子因為業障深厚,念頭叢生,不知道諸法空相,執著於世間名利假相,故而煩惱重重,苦海輪迴,不得解脫。經文中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若要解脫煩惱,就須活在當下,讓自己當下的每個念頭都是清淨的、自在的。一切心都在變化當中,過去的多懺悔,未來的隨緣安然,安住當下。
五、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法告誡我們,人之所以被煩惱束縛,就是心裡的那個「我執」在起作用。有人我在、有眾生在、有人我分別。若不能做到人人平等視之,有分別心、執著心,就會有煩惱。是故,要修平等心,不生分別。能覺悟到世間一切沒有好壞對錯、是非黑白,隨緣了緣,不住相、不著相,才可不起煩惱、生清淨心,這樣修一切善法,方可證得空性,成就無上菩提。
六、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佛門裡有句話,叫「身處黑海底,無我大光明」,知道一切法「無我」,並達到「無我」的境界,自然也就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這是般若,也是開悟的境界。「無我」是大乘佛教核心精神之一,「忍辱波羅蜜,便是妙中寶」,修忍辱,是我們修行路上需要下的大功夫。「了了無我,蕩蕩無執」,心裡只有眾生,坦坦蕩蕩,沒有執念、雜念,方可真正領會到《金剛經》的真正教義,才可得真實利益。
《金剛經》是一部開智慧的佛經,句句精粹,句句有益。大家若對本文有任何見解,都可在下方評論,小編和大家共同探討,精進佛法,同沾法喜。祈願大眾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福慧雙增、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