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保護媽媽,奶奶保護我,吃狗糧長大的孩子有多幸福!

2020-12-05 嗨天天媽媽16

前兩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真是暖了我的心!現在想想眼淚都在眼眶打轉。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天氣突變,我像往常一樣給天天洗漱準備睡覺,剛躺床上轟隆隆的雷聲就響起來了,老公剛好那天加班不在家,女兒哭著說「媽媽我好害怕,我害怕打雷」說著自己就拿著手機給爸爸打電話,以為他是讓爸爸回來保護她誰知道,她竟然說「爸爸外面打雷了,我沒辦法保護媽媽了,你趕緊回來,你要保護媽媽」掛了電話我就問,你不是也害怕,為什麼不讓爸爸保護你,她竟然說「媽媽是爸爸的公主,爸爸要保護媽媽,奶奶保護我」我的小棉襖啊,真是讓我又欣慰,又心疼。

我覺得我一直都很幸運,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氣氛非常溫暖的環境裡,在我的眼裡,生活裡,滿滿都是父母之間的愛,我曾經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找一個深愛我的人,也要讓我的孩子吃「狗糧」長大。用愛溫暖她,我相信用愛澆灌出來的孩子,肯定是陽光,善良,開朗的。

孩子是婚姻裡愛的結晶,生活是一面鏡子,照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照著父母之間的爭吵與恩愛,如果孩子眼裡看到的都是父母之間溫暖的一幕,那他的眼裡一定都是陽光。

我們家有個好習慣,每次老公回來,聽到鑰匙聲,無論我和女兒在幹什麼,都放下手裡的事情,飛奔到門口,女兒生怕爸爸下班回來第一個擁抱,不是抱的她,哎,她的小心臟整天得有多擔心啊。老公偶爾也會逗逗她,先把擁抱給我,但她已經習慣了,自己還叨念到「如果是給媽媽,我也不會生氣,因為媽媽是爸爸的大公主,我是小公主」。

我朋友經常對我開玩笑說,父母才是真愛,孩子是個意外。

晚上一家三口在看電視,老公喊我「寶貝」結果女兒答應了,老公直接來一句,我喊你嗎呢….女兒皺著眉頭噢了一生,別人的女兒都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我只是爸爸喊著端茶倒水的小保姆。

每次吃好吃的,爸爸都會給將盤子裡最好的排骨直接夾給媽媽,每次出去玩,我就負責照相,每次說好的一起看電影,結果都是他們兩個選擇我上課的時間去了。

每天晚上吃飯就算我坐在我媽媽旁邊,她都從來不會問我想吃什麼,而是直接給老爸打電話,老爸想吃啥,她絕對不怕麻煩做啥,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將爸爸要穿的襯衣燙好,甚至將要穿的皮鞋擺放好,襪子找好放爸爸床頭,而我媽媽最多幫我把洗過的衣服晾起來,收都不回收的,直接來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哎,這就是不平等的待遇啊,難道我是超市買東西不掏錢送的?

女兒從來不會因為爸爸媽媽的愛,讓她不開心,反而以爸爸媽媽的甜蜜而感到驕傲無比,她經常說,我是吃狗糧長大的,不過狗糧也很好吃啊,哈哈。女兒說她是他們班上的開心果,特別招人待見。

這些年很多人討論原生家庭的孩子,很多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對以後的愛情,婚姻,對人與人之間的悲觀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作為家長自己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生活環境。父母正確地表達對對方的關心與愛,無形中也教育了孩子,把你的愛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孩子從小學會被愛與愛人的能力,不僅善於處理親密關係,眼中的世界也更單純美好。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你們保護好自己!我在家陪爺爺奶奶妹妹玩」
    「親愛的媽媽、爸爸,你們辛苦了,要保護好自己啊,我在家陪著爺爺、奶奶、妹妹玩,放心吧」!六歲半的小旭在大年初五晚上把這封信寫好放在爸爸媽媽的枕頭上,孩子已經四天沒有見過爸爸和媽媽了。看到這封信裡面「媽媽」開頭,爸爸王振亮心裡充滿了自責,由於自己工作的特殊性而缺失了對孩子更多的陪伴,孩子在家已經習慣了喊「媽媽」最多。王振亮把兒子的信發給值班的妻子黃汶聰,她回覆說:「兒子在家知道照顧爺爺、奶奶和小寶了,知道理解我們了,這陣兒忙完了好好陪陪他」。
  • 吃父母狗糧長大的孩子,只能默默地抱抱自己
    二年級的一個小蘿莉哭著對媽媽大喊:你以後能不能,不要再對爸爸撒嬌了。小姑娘擦擦鼻涕,接著一本正經地說:因為我覺得這非常的幼稚。什麼洗碗做菜,削水果拿衣服,你都可以自己做,為什麼一定要叫爸爸去?小姑娘推推眼鏡,接著委屈地喊:還有,為什麼我對你撒嬌不管用?!原來這才是她傷心的原因呀,為什麼小小年紀要承受那麼多。
  • 「爸爸晚上把媽媽打哭了」,4歲女兒找奶奶告狀,奶奶回復成亮點
    豆豆是個4歲的小女孩,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把豆豆哄睡後就開始膩歪,豆豆在半夢半醒中聽到有奇怪的聲音就睜開眼睛,看到爸爸正壓在媽媽身上,好像是在欺負媽媽。豆豆覺得有些害怕,就問爸爸為什麼打媽媽,爸爸和媽媽嚇了一跳,連忙用被子蓋住身體,然後說小孩子別問那麼多,只是讓痘痘趕快睡覺。第二天豆豆跑去問奶奶,說自己昨晚上看到爸爸壓著媽媽,到底為什麼呀?
  • 「倒立夫婦」街頭耍雜技火了,高難度動作撒狗糧,孩子:秀我一臉
    這對夫妻男俊女美,身材高挑,十分般配,孩子站在夫妻面前,靜靜的看著他麼們想幹啥?只見媽媽走到爸爸身後,玩起了倒立,爸爸的反應也特別敏捷,抓住了媽媽倒立的腳!隨後,爸爸和媽媽一起發力,媽媽順勢坐到了爸爸的肩上,這套動作一看平時就沒少做,十分的乾淨利落!
  • 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很火的電視劇《雙面膠》嗎?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 「媽媽,不要離開我!」
    父母愛孩子,自然是常識。但孩子有多需要父母,你一定無法想像。今天分享幾張圖片及其故事,告訴你,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到底有多重要;離開父母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他離家1年,孩子也就等了1年。他多晚到家,孩子就在村口等到了多晚。奶奶說,天太冷,回家等吧。孩子不聽,他說,我要等爸爸。
  • 原來我不懂愛自己,也才剛剛明白爸爸媽媽也不會愛他們自己
    原諒爸爸媽媽,我們有多不容易——軍的故事,曲曲折折,高低起伏,比小說還要讓人盪氣迴腸。我是那個還沒有出生就被家族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了孩子。我是我媽媽生的第二個女兒。出生前,我的爺爺奶奶就到處打聽收養人家,打聽了很多戶人家,最後跟一戶人家商量好,如果生了女兒就不用抱回家,直接在醫院就可以領走。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何孩子卻跟奶奶親的不行?
    文丨寶寶說媽媽愛 小昱從出生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平時和姥姥很親熱。前兩天小昱生日,他的奶奶來給他慶生。除了奶奶,還來了很多親戚。但是視乎小昱和奶奶玩得比較親近,奶奶平時很少來電話,即便是孩子生病,也沒過多關心的語言。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 美國哈佛大學也曾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結果依然顯示,孩子和爸爸交往越多,智力發育越發達,長大後也更容易成功。 由此可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的更深遠,可生活中,有很多爸爸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天只用幾分鐘陪孩子。
  • 家庭幸福指數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孩子的性別,你贊同嗎?
    曾有網友提出,家有兩個女兒的幸福指數比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幸福指數高。別人家的我是不知道,我就說我自己家的吧。兩個男孩子也很幸福啊。其實,家庭幸福不幸福最主要看我們做父母的如何愛對方,愛孩子。為什麼二胎政策開放後,人口出生數據卻不高呢?
  • 你是保姆式媽媽嗎?家長就是過度保護,把孩子培養成了「小奶娃」
    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都是努力樹立自己的好媽媽形象,讓孩子喜歡自己,信賴自己。寶媽們有沒有發覺,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是不是事無巨細,已經讓孩子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覺得工作和家務都很累,想歇歇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歇不下來。
  • 女兒替爸爸擋住倒下的墊子: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
    "是幸福的爸爸沒錯了。"在墊子壓向爸爸的瞬間,女兒出於本能地上前保護,這完全是源自於內心對爸爸深深的愛。這不禁讓人想到了重慶的另一對母子。媽媽和兒子在過斑馬線時,被一輛汽車給撞倒了。事故發生後,小男孩起身就去攙扶旁邊媽媽,根本顧不上自己是否受傷。然後,小男孩又走到那輛車前,向車頭踢了一腳,大聲斥責著撞倒媽媽的人。
  • 「媽媽,放學早點來接我!」你的行動,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他緊緊摟著媽媽,邊哭邊表揚:「你第一,你第一名接我嗚嗚嗚……」這場面太溫馨,太有愛,讓無數網友潸然淚下。但在微博下,我也看到了很多父母愧疚的留言。有人難過地說,孩子小學六年,她幾乎都是最後一個去接的,連校門口的保安都看不下去了。還有人說,偶爾第一個去接孩子,孩子興奮得手舞足蹈,拉著身邊所有人炫耀說:「那是我媽媽!」
  • 爸爸媽媽,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你們的孩子
    父親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出去打工了,以前父親在家裡也是個嬌慣的兒子,哪有受那麼多的罪,吃那麼多的苦,因為我的爺爺奶奶,老爺爺老奶奶都還在世,所以我的父親也只是個小孩,我在家裡就更小了。就在今年的年初二,我的老爺爺去世了。每次到父親的工地上,我的眼裡都是淚花,卻不敢哭出來,因為我怕讓父親母親看見,讓她們難過。
  • 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奶奶親,這些原因讓人感慨
    俗話說,生母不如養母大,對於從小就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家人,一般是孩子更親近的,但是有一些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跟奶奶更親。現在很多姥姥也不願意帶孩子,說「現在對孩子無論多好,長大都會忘了我」,而現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姥姥帶大的孩子,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奶奶的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從小就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成為「白眼狼」,不親姥姥,反而更親近奶奶呢。
  • 「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一直叫」,4歲孫女告狀,奶奶回復很直白
    但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夫妻兩覺得只有一個孩子太過孤單了,所以想著再要一個孩子,等他們長大後還能互相幫助。 但夫妻倆工作都非常忙,現在想要二胎的話生活中就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最後思來想去就將孩子奶奶接過來了,這樣等到有了二寶後就可以更好的照顧孩子了。
  • 我的奶奶,40歲守寡,獨自一人撫養5個孩子長大,78歲起死回生
    村裡人提起奶奶都稱讚不已。由於爺爺身體不好,40多歲因一場大病早早離開了人世。奶奶起早摸黑地下地勞作,獨自一人堅強地將5個孩子拉扯長大,給他們娶妻結婚生子。即使她70多歲時,還常擔水挑糞下地幹農活時刻閒不下來。我家和大伯小叔家10個孩子也都經由奶奶看護帶大。
  • 郭碧婷小心翼翼保護的女兒,卻被向太一張照片曝光正臉,小臉很嚴肅
    明星對於孩子總是很保護的,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父母都會非常小心的保護好他/她,儘可能的讓孩子不曝光在大眾面前。然而被郭碧婷夫妻二人小心翼翼保護的小奶皇,因為奶奶向太的一張照片,給徹底曝光了正臉。
  • 郭碧婷小心翼翼保護女兒,卻被向太一張照片曝光正臉,小臉很嚴肅
    明星對於孩子總是很保護的,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父母都會非常小心的保護好他/她,儘可能的讓孩子不曝光在大眾面前。向佐和郭碧婷兩人本來就深受媒體困擾,自然不想讓小奶皇從小就受到這個苦。所以向佐在曬一家三口照片的時候,自己和妻子郭碧婷都出鏡了,小奶皇只是露出了一隻手。然而被郭碧婷夫妻二人小心翼翼保護的小奶皇,因為奶奶向太的一張照片,給徹底曝光了正臉。
  •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給寶寶讀繪本,通過看圖解決問題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小時候,我曾向大人們詢問過這樣的問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一致:「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等我再長大一點,一次,我聽到大人們在討論某戶人家生小孩的事,我好奇地湊了過去。那時候,爸爸才開始認真地回答了我的問題。「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像拉大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