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的基層鄉鎮辦事員,到基層司法所所長,他紮根基層30年,工作兢兢業業,對人熱情大方,對理想執著追求,留下了閃光的足跡。他平易近人,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保穩定促發展。他就是全國模範司法所長——河源市連平縣忠信司法所所長吳鏡明,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紮根基層30年
今年55歲的吳鏡明於1985年被分配到河源市連平縣農機修造廠工作,1990年通過考幹成為連平縣高莞鎮政府的一名辦事員,從事司法行政工作。他工作認真、辦事仔細,虛心向老同志請教業務,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學習,很快成為單位的業務能手。1996年,吳鏡明接任高莞司法所所長一職,至2009年調任忠信司法所,至今已在司法行政崗位上連續工作了30年。一路走來,他始終秉承著「雙方當事人的滿意是人民調解員追求的最高境界」的信念,以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一方穩定為己任。
忠信鎮是河源市連平縣人口大鎮,社情複雜,矛盾多樣。多年來,針對轄區實際情況,吳鏡明以強化人民調解為重點,以深化法治宣傳為先導,以落實社區矯正工作為關鍵,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深入推進司法調解和綜治工作,忠信司法所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在普法工作中,吳鏡明帶領同事們創新普法手段、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識,在集市、廟會等人員集中場所進行巡迴演出,使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忠信司法所連續多年被評為司法行政先進單位,並於201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司法所」;吳鏡明多次被縣司法局評為「先進個人」,被河源市司法局授予「司法系統個人三等功」,2019年被評為「全國模範司法所長」。
2019年初,由吳鏡明發起成立的「老吳調解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成為了當地老百姓解決矛盾糾紛的「專家門診」,為忠信地區的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也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當地村民向「老吳調解工作室」贈送錦旗
「一碗水端平」讓群眾服氣
「吳所長這人實誠善良,辦事公道,我們就服他。」提起吳鏡明,認識他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2018年,忠信鎮水唇村的黃先生和東升村的吳先生因房屋界線問題產生矛盾,雙方互不相讓,甚至發生肢體衝突,兩家人一度「劍拔弩張」。2018年,黃家在兩家之間砌起了一道牆,這引起了吳家的極度不滿,雙方再次發生衝突,吳家強行把圍牆拆除。衝突過程中,黃家有人受輕傷,兩家的緊張關係再度升級。衝突發生後,兩家人一致同意請吳鏡明出面進行調解。
吳鏡明同志正在為村民化解矛盾衝突
「我也姓吳,如果我偏袒吳家人,那黃家人只會更加不服氣,這樣就會激化兩家的矛盾。」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吳鏡明首先批評了吳家過度反應致黃家人受傷的行為,讓吳家賠償了黃家的醫藥費。這一舉措,讓本來就擔心吳鏡明「拉偏架」的黃家人頓時放下心來。隨後,吳鏡明又苦口婆心勸兩家珍惜鄰裡情,還搬出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對兩家進行勸解,解開了雙方的心結,兩家人最終放下成見,握手言和。
「不是誰大聲誰人多誰就厲害,要先用法律壓制住強勢一方的火氣,安撫弱勢一方的情緒,這樣矛盾雙方才會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判。」吳鏡明說,農村糾紛看似簡單,實際紛繁複雜,往往要在法律範圍內,擺道理講人情,甚至需要請德高望重的宗親族長或者「話事佬」出面,才能取得良好的調解效果。
由于堅持「一碗水端平」,公道辦事,大家對吳鏡明非常認可,經他調解的矛盾糾紛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矛盾雙方都非常滿意。
善用情與法 為民解心憂
2018年1月9日,忠信鎮某鋼鐵廠發生安全事故,工人安某在上班過程中,被機械絞住,受傷送醫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事發後,安某的家屬從貴州老家趕到忠信。就安某死亡問題,家屬提出了200萬元的賠償要求,遠遠高於河源市工傷賠償標準,也不在廠方的接受範圍內。廠方和家屬雙方經過數次談判,均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為此,鋼鐵廠代表陳某找到忠信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希望吳鏡明出面進行調解。受理糾紛後,吳鏡明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到事故現場調查,掌握詳細情況後,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面對家屬高達200萬元的賠償要求,吳鏡明根據市相關規定,逐項列明家屬可爭取的賠償款項及金額,得到了家屬的認可。同時,鑑於死者家庭困難,吳鏡明成功說服廠方在法律規定的賠償金之外,額外支付了一筆撫恤金。經過一天一夜的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由鋼鐵廠賠償安某家屬77萬元,並給予家屬21萬元困難補助。雙方對事件的最終處理結果都非常滿意。
去年底,四川籍何某在大湖鎮湖西村下壩為一棟自建房屋施工,該房屋是曾某以包工包料的方式發包給何某承攬施工。2020年1月工程完工後,因總施工面積及工程進度上存在爭議,曾某以工程未按合同標準交工為由,拒絕支付剩餘工程款。由於疫情,何某無法回四川老家,被迫留在忠信鎮住處,失去經濟來源的他來到老吳調解工作室,向吳鏡明求助。
考慮到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吳鏡明決定通過智慧法援一體機視頻連線大湖司法所調解此案。通過視頻連線調解的方式,讓矛盾雙方當事人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何某拿回了14萬元工程款。
「基層調解工作難度大,經常要到現場詳細了解情況,披星戴月下隊、加班加點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吳鏡明說,雖然工作很累,但是看到矛盾糾紛解決後當事人愁容重現笑臉,他感覺非常值得,也非常有成就感。
吳鏡明同志到現場了解情況
在吳鏡明心裡,服務百姓事最大。只要群眾有事,就隨叫隨到。人們常用「沒權沒錢跑斷腿,不吃不喝磨破嘴」來形容人民調解工作,可吳鏡明卻十分熱愛這份工作。他在連平這片土地上,在司法行政崗位上,一幹就是30年,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000多宗,其中重大糾紛150多宗,疑難複雜糾紛500多宗,防範「民轉刑」案件100多起,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來源丨河源市司法局
廣東司法行政
官方微信號
原標題:《人民調解丨解決矛盾糾紛的「專家門診」——老吳調解工作室》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