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蟲又名梨小蛀果蛾、東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蟲、桃折梢蟲、小食心蟲,屬於鱗翅目、小捲葉蛾科。在我國各果品生產區都有發生,嚴重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不僅危害,還會造成梨果早落、腐爛,嚴重影響果實的質量和產量。且不僅危害梨,還危害桃、櫻桃、李等果樹,如果防治不當將會給果農帶來很大的損失。
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梨小食心蟲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控方法。
一、為害症狀
梨在生長前期,由於果實小、較硬,幼蟲不易蛀食,所以幼蟲孵化後取食新梢,從新梢頂端葉片的基部蛀食,並向下鑽入新梢髓部。當蛀食到枝條硬化處時,則轉移到其他枝梢繼續為害。
1、為害新梢:被害新梢前端凋萎,有樹膠流出,並伴有蟲糞排出,凋萎枝梢下垂呈折梢狀。
2、為害果實:待果實膨大後,梨小食心蟲便為害果實,一般從果實萼窪和梗窪處蛀入,蛀孔很小,不易發現。有蟲糞從孔內排出,外有絲網連結。後期蛀孔變為褐色,形似果點。高溼條件下,蛀孔周圍會變黑腐爛,並逐漸擴大呈黑膏藥狀,被害果實易脫落。幼蟲蛀入果實後,藥物難以到達,防治困難。
二、發生規律
梨小食心蟲一年發生的世代數隨地區而異,大部分地區一年發生3-4代,黃河故道地區4-5代。
有轉寄主危害的習性,第1、2代朱啊喲危害梨和桃的新梢,第3、4代則危害果實。
以老熟幼蟲主要在樹體翹皮裂縫中結繭越冬,還可在樹幹基部地表面土中越冬。
每年5月上中旬是成蟲的發生盛期,卵單粒散產,每雌蟲產卵五十到一百多粒。第一代卵主要產在桃樹嫩梢第三到第七片葉背面。初孵幼蟲從嫩梢頂端葉子的基部蛀入嫩梢中為害。
第二代卵主要發生在六月至七月上旬,大部分卵還是產在桃樹上,少數產在蘋果,梨,大櫻桃樹上,幼蟲繼續新梢,個別開始為害桃果和早熟的蘋果,梨的果實。
第三代和第四代幼蟲主要為害梨,桃,蘋果的果實。
成蟲白天多靜伏在葉、枝和雜草等處,黃昏後活動,對糖醋液和果汁及黑光燈有強烈趨性。
一般在雨水多的年份,溼度高,成蟲產卵數量多,為害嚴重,乾旱年份則較輕。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由於梨小食心蟲具有轉移寄主為害的習性,在建園時,應儘量避免梨、桃、杏、李、櫻桃、蘋果等果樹混栽。
2)早春發芽前,細緻地刮除幹翹的老樹皮,併集中深埋或燒毀,將藏在樹皮中的越冬幼蟲去除,減少次年害蟲基數。
3)4月下旬時,發現萎蔫新梢,要及時摘除,將病蟲果摘除,並帶出果園集中銷毀,以控制1、2代害蟲的發生量。
4)果實套袋。在落花後20天左右及時對梨果進行套袋,防止梨小食心蟲轉移到果實為害。
2、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敵:小食心蟲的天敵眾多,如赤眼蜂、黑卵蜂、虎甲、草蛉、蜘蛛等,應注意保護這些天敵昆蟲,有必要時可人工釋放天敵進行控制,如人工釋放赤眼蜂,在5月上旬釋放,每畝4萬頭,間隔一周,分兩次釋放。
2) 性誘劑誘殺雄蛾:從3月開始在果園懸掛性誘劑進行誘殺,一直持續到8月底。每畝懸掛10個誘芯,每月進行更換。
3) 迷向絲幹擾:迷向絲能夠釋放信息幹擾素,幹擾梨小食心蟲的信息識別,讓成蟲迷失方向,找不到對方,從而達到無法交配產卵的目的。每畝果園掛30~40根迷向絲,掛在樹高2/3處的牢固分枝上。
3、物理防治
1) 梨小食心蟲的成蟲具有趨光性,可在果園內懸掛頻振式殺蟲燈進行進行誘殺。從5月開始懸掛至9月,傍晚開燈,清晨日出後關燈。
2) 成蟲對黃色有趨性,可設置黃板誘殺,每畝懸掛黃色粘蟲板30張,於5月開始懸掛,懸掛高度為成蟲的活動範圍內。
3) 還可用糖醋液進行誘殺,將糖和醋按1:4的比例加適量水配置成誘液,用裝入配備防雨蓋或防雨塑料布的容器中,懸掛於果園樹蔭處。
4、化學防治
梨小食心蟲的防治還是要以預防為主,抓住越冬期和各代蟲卵發生高峰期和孵化期。
1) 結合清園進行殺滅越冬蟲卵:在萌芽前,全園噴打一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著重噴施主幹。
2) 根據梨小食心蟲的發生規律和蟲情測報,適時用藥:
於4月中旬,可選噴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乳油或甲維鹽等藥物進行防治。第一次噴藥後七到十天再噴一次上述藥物,就能有效控制住梨小食心蟲的發生。
注意事項:梨小的卵產在葉的背面,所以打藥時噴頭要朝上,殺滅葉子背面的卵。幼蟲是從新梢頂部向下鑽蛀,因此新梢要用噴頭向下噴藥,殺滅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