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上海地鐵新規
衝上了熱搜前排
從12月1日起
新修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
其中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
對這條新規
網友們都表示非常支持
還有網友希望
其他交通工具上也有相同規定
怎麼實行?如何處罰?
有媒體注意到,《守則》中並沒有對違法行為做出處罰規定。
據新聞晨報,上海地鐵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和執法。
當乘客遇見不文明行為時,也可撥打上海地鐵監督熱線64370000,巡視的執法隊員,以及就近車站的服務人員,都會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新規還增加了啥?
12月1日要實行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乘客禁止行為由14條增加為17條。
除了禁止手機聲音外放,新《守則》還將乘客關注的「攜帶自行車(含摺疊式自行車),使用平衡車、滑板、踏板車、溜冰鞋等助力代步工具(殘疾人輪椅車、嬰童車除外)」納入條例。還有「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以及未經安全包裝的易碎、尖銳物品,攜帶充氣氣球」納入條例。
另外,解讀中還提到,根據近年人口政策調整,國家鼓勵生育兩孩,將「乘客可以免費帶領一名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兒童乘車」修改為兩名。
新《守則》明確,凡進站、乘車的,禁止下列行為:
(一)攔截列車;
(二)擅自進入駕駛室、軌道、隧道或者車站內其他有禁行標誌的區域;
(三)攀爬或者跨越列車、圍牆、柵欄、閘機、站臺門;
(四)強行上、下車,扒門和吊門;
(五)吸菸、點燃明火,隨地吐痰、便溺、亂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
(六)擅自塗寫、刻畫或者懸掛、張貼物品;
(七)擅自設攤、停放車輛、堆放雜物、賣藝、散發宣傳品或者從事營銷活動,大聲喧譁、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八)乞討、躺臥、收撿廢舊物品;
(九)攜帶活禽以及貓、狗(導盲犬、軍警犬除外)等動物;
(十)攜帶自行車(含摺疊式自行車),使用平衡車、滑板、踏板車、溜冰鞋等助力代步工具(殘疾人輪椅車、嬰童車除外);
(十一)攜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腐蝕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以及未經安全包裝的易碎、尖銳物品;攜帶充氣氣球;
(十二)擅自操作有警示標誌的按鈕、開關裝置,非緊急狀態下動用緊急或者安全裝置。
(十三)損壞車輛、站臺門、自動售檢票等設備,幹擾通信信號、視頻監控設備等系統;
(十四)向軌道交通線路、列車以及其他設施拋擲物品;
(十五)損壞、移動、遮蓋安全標誌、監測設施以及安全防護設備;
(十六)在運行的自動扶梯上逆行、推擠、嬉戲打鬧;
(十七)影響運營安全和滋擾乘客的其他行為。
市民:這些地鐵不文明現象也應制止
除了禁止飲食和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這兩項被上海地鐵明令禁止的行為,在市民眼裡,還有哪些乘坐地鐵的不文明行為呢?
在接受新聞晨報記者採訪的受訪者中,兩位女士不約而同地表示,不顧及他人感受,整個身體都倚在柱子上的行為尤其令人不悅。列車在行駛時不可避免會造成乘客站立不穩,如果只顧自己的乘車體驗,隨意倚靠,導致其他乘客,尤其是身高不夠或不方便抓取頂部抓手的乘客,沒有抓手不能扶牢,輕則影響他人乘坐體驗,重則造成車廂內的擁擠摔跤,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市民王女士覺得,有些乘客在車廂內無視需要被照顧的群體而佔用特殊位置,應該受到批評;同時明明只能坐6個人的位子,強行擠進七八個人,或者一人佔兩座,都不是令人舒適的乘坐行為。
「還有的人會雙肩包,經常轉身的時候不注意就會碰到旁邊的乘客,特別是在高峰期的時候還多佔用一個人的位置。」姚女士補充道,「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進地鐵後把雙肩包放在腳下,儘量不要妨礙別人。」
邱先生則覺得,不僅成年人要規範行為,也要教育兒童在公共場所講文明,有的小孩在乘坐地鐵時不脫鞋便踩在座椅上,或是高聲喊叫、亂跑亂鬧都是需要監護人好好引導教育的。
編輯|趙雲 王嘉琦 杜恆峰
校對|何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