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李智慧 周夢雪 實習生 張慧鑫 記者 薛宏莉)前不久,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重症學科主任王東曉,獲得「黑龍江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她參加黑龍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南下」湖北孝感市中醫院參加抗疫35天;湖北歸來,再披「戰袍」,「北上」支援綏芬河方艙醫院,戰疫72天……面對採訪,這位兩度一線抗擊新冠疫情的森工「戰士」淡然地說:「人生總要有那麼一次激情使然的奮不顧身。作為一位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我只是盡了我的責任和義務,完成本職工作。」
聞訊而動 遞交請戰書
時間翻轉回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情況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也牽動著王東曉「神經」。2月10日,她在「知會」過自己年過七旬母親後,悄悄地自己寫下了「請戰」新冠疫情的志願書。
回想起母親當時地態度,王東曉表情有些「莞爾」,「那時候電視裡放著疫情的新聞,我就試探性的問我媽,我要是去支援湖北,可以嗎?老太太看了我半天,就說了句『我說不行,你肯嗎?』。」
很快,作為黑龍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王曉東就準備踏上「出徵」的路了。出發前,醫院了解到她母親身體不好、兒子今年還中考的種種情況後,又認真地詢問了她的想法,她卻告訴組織,「比起湖北人民所面臨的困難,我家裡的這點困難真的不值得一提。」
挺進湖北 重症區裡「斬」疫情
2月12日,王東曉出發奔赴湖北孝感應城市唯一一所治療新冠肺炎定點的醫院應城市中醫醫院,到達醫院後,醫療隊任命王東曉擔任重疫區主任的重擔,全面負責一至三層重症患者的診療工作。
重疫區,單字面看知道就一定是個挑戰重重的地方。作為這裡的主任,王東曉一面要拼盡全力拯治患者,一面要謀劃部門裡抗疫高效進行,承擔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心理壓力,她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但她卻說,國家培養了我們這麼多年就是要我們在關鍵時刻能衝的上去,能頂得住,人的身體極限是不斷被打破的。
王東曉的意志是強大的,但是連續的高強度工作還是導致她嚴重的頸椎病發作,她依然忍著傷痛,以身作則,每次搶救時都毫不猶豫的衝在最前面。她帶領的醫護團隊,一個多月時間裡,共收治病人總數81人,其中危重病人22人,重症病人59人。
王東曉和她帶領團隊的努力,也感染了病區的的患者們。轉到輕症區治療的熊女士,還給王東曉發來微信感謝,她說「感恩與您生死之交的緣分,我不會忘記您,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努力好好活著,愛出者愛返,不管此生還剩下多少時間,我會盡全力發光,做個像您一樣溫暖的人!」這是這情真意切的寥寥數行,用最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份醫者仁心的崇高禮讚。
再披戰袍 守護家鄉
湖北的疫情「告捷」,王東曉和「戰友們」一起返回黑龍江,隔離期間,傳來黑龍江省因為綏芬河口岸的開放疫情面臨嚴峻挑戰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王東曉待不住了,隔離期間就多次向組織請戰,「在湖北需要支援時我義無反顧,當我們的家鄉牡丹江綏芬河需要我們時,我怎麼可能退縮,」4月10日,剛結束隔離的王東曉同志接到牡丹江市衛建委的命令,任命王東曉為援綏芬河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奔赴綏芬河,組織建設方艙醫院,全面負責醫療工作。
在綏芬河歷經72天的奮戰中,王東曉帶領的醫療隊完成了綏芬河方艙醫院9層樓9個病區病房布置搶救室布局設施及擺放,完成每病區醫生工作站設置,保證醫院所需治療藥品的數量供給,保證治療設備儀器配備齊全,隨時可以收治病人。她還根據需要制定了綏芬河和方艙醫院醫療手冊,完善了應對實戰演練,突發事件及應急搶救的各種流程。
10月21日,王東曉獲得「黑龍江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來源:龍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