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乘船瀏覽三峽景,快樂喜悅怡心情。瀉流萬山千船過,險峰峻岭絕壁亭。文人墨客時代有,名勝古蹟江岸留。
眾所周知,雖然我們國內的很多百姓基本都可以過上小康的生活,吃得飽穿得暖,但是在偏遠的山區仍舊有不少小孩上不起學,吃不飽飯,小小的年紀就要承擔起家裡的重任,所以捐款和資助等方式也就開始盛行,同時秉承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捐贈衣物也被大力提倡了起來。
非洲地區我們都是有一定的了解,他們這裡的發展非常緩慢落後,很多人是還過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所以是有很多國家會對這一地區進行援助。當然,我國也不例外。像我們街道上看到的捐衣箱,這裡面捐贈的衣服是會被運往非洲的。不過你知道我國捐出去的舊衣服,運到非洲會變成什麼樣嗎?看完你還敢捐嗎?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我們捐出去的那些衣服是會直接免費發放到他們手中。但事實卻並不是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美好。據了解,這些衣服在捐出去後會先進行殺菌消毒,然後將它們放進行優劣分類。那些不了比較好的衣服會拿去重新加工,然後放到市場上去賣。
因為捐來的衣物質量以及衛生情況都需要接受檢查,而當地的一些加工廠就會先挑揀出來,然後再進行消毒加工,最後重新進入市場售賣,雖然價格是很便宜,但很快也會引起人們的不滿,畢竟當初捐贈就是因為當地人缺錢,但是穿在身上首先要乾淨衛生,工廠也是出了力,售賣的價格大多數也買得起。
當然這些衣服在舊貨市場中是非常便宜的,也受到很多非洲民眾們的歡迎,但是這些衣物捐贈者認為,這些衣服都是有我們免費捐贈 的,而在運往非洲後卻被用來盈利,並且他們也並不知情。這就違背了我們本來的意願。所以這些衣物以及其低價的價格出售用來換回一些成本,也並沒有什麼不妥。
而且現在已經有一些非洲國家開始限制進口二手服裝,原因就是價格低廉的進口二手衣服,對當地的紡織產業造成了影響,因此在未來,國內龐大的舊衣服回收行業應該尋找其他出路,比如研究探索建立二手服裝市場等。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