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清明了,包括最近一段時間,經常下雨,雨後也導致江河、池塘等水域水位上漲。下雨時,會將其周邊的泥土,衝刷至水裡,所以也會導致河水、池塘水質渾濁不堪。
大雨過後,如何讓魚兒開口攝食?下面,鯽魚剎手,結合自身多年野釣經驗,以4個方面內容,為釣友們分享經驗!
一、是不是大雨過後,漲水、水渾魚不開口?
很多人在雨後垂釣,要是遇到魚不開口,第一時間就是想到,下雨了漲水不開口。但實際情況不是這麼回事。
原因是,現在水裡的鯽魚,已經到了產卵季節了,在水裡逐漸開始產卵。魚產卵是時,需要補充大量的食物,來保持體力,才能將魚肚裡面的魚卵甩出。
但,在產卵的前幾天內,開會減少攝食。再說了,野生的鯽魚,也不會一起、大規模同時產卵。所以,雨後鯽魚沒口,不是下雨的原因造成的。
二、大雨過後大雨過後,水位肯定會上漲,此時在水裡的魚,通常有兩個習性。
1)、水渾鯽魚會靠邊。雨後,水質變渾後,渾濁的雨水,也會將一些食物,衝刷到水裡來。此時,無論是河道、還是池塘,水裡的魚都會靠近岸邊活動。
2)、漲水鯽魚兒會上浮。大雨過後,導致水位上漲,由於剛下完雨,水底的溶氧量較低,新水注入,也會導致魚兒上浮。
大雨後,我們儘量將釣位選擇在有新水注入的入口邊,但不能直接垂釣新水入口。在入口邊上是有回流,食物通常都這在裡停留。
所以,大雨過後,我們要根據自然規律,選擇釣位,和垂釣距離。在大雨之後,選擇垂釣新水注入口邊,要以岸邊垂釣,若有渾水較多的區域,則是上等的釣位。
三、大雨過後,根據垂釣環境,鯽魚不開口,需要這樣打窩
大雨過後,打窩區分兩種方法,主要是根據釣點環境。
1、江河垂釣打窩。雨後的河水,都會比較渾濁,而且還會有走水情況。此時,打窩可將粉餌,參入一些酒米、小麥,少許玉米,用泥團攪拌做窩。水流慢慢衝刷,散去的粉餌,會將遠處的魚兒吸引至此。顆粒狀的窩料,則是留魚聚魚目的。
2、池塘垂釣打窩。雨後垂釣池塘,選擇入水口回流處,先在窩邊附近周圍撒點「活餌」,如蚯蚓之類的,而後再使用少許酒米這類的窩料做窩。垂釣時每隔15-30分鐘,再撒少許酒米至窩中,是撒開不要集中做窩。
四、大雨過後釣鯽魚,釣餌的選擇,才是核心
雨後水渾,最理想的釣餌則是蚯蚓,在河邊使用蚯蚓效果較好。活體的釣餌,對雜食性的魚類,都是誘惑難擋。
在水底下的蚯蚓,會一直蠕動,水渾能夠加大視野識別,還可以通過氣味,讓鯽魚發現。此時的鯽魚,也正需要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葷食餌來補充體力。
粉餌在釣法上比較靈活,新水注入後,鯽兒會上浮。所以我們儘量要將餌開成拉餌,拉餌的餌料霧化狀態、入口性都非常好,使用它,釣全水層最合適不過了。
拉餌釣全水層的優點是,根據鯽魚上浮或者不定水層,我們可以隨時調整,尋找鯽魚所在水層,也可以設定的水層,通過抽竿頻率,將鯽魚引誘指定水層。
最後:在野釣時,當我們遇到沒口時,要主動根據釣點周邊情況,分析鯽魚不開口原因。野釣最忌諱的是,明明知到停口時了,但還是無動於衷、一成不變,在那裡死等!
釣大魚靠守、拼耐力,但是釣小個體的魚群,尤其是鯽魚這樣的魚,全年都在攝食,特別是春、秋兩季,幾乎是全天24小時,都在攝食。所以,魚不開口時,要即使調整垂釣方法,說不定就會有好的轉變!
釣友們,以上是筆者在大雨後,野釣常使用的方法,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野釣高手的你們,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轉發,喜歡的話請關注百家號《鯽魚剎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