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網際網路「紅包大戰」再次升級。微信、支付寶、微博等紅包亂飛,大家搶得不亦樂乎:一對一發紅包、專門建群發紅包、還有玩起紅包接龍……有市民搶到0.04元,曬圖大呼「這個記錄有人能打破麼!」也有市民在這1個多月裡發出3800多個紅包,近11萬元。
搶到的曬紅包,沒搶到的忙吐槽,電子紅包儼然成為新年俗。「年」的形式在變,不變的是國人心中難以割捨的團圓夢。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轉發的聲稱是「搶紅包」活動,並不一定全都是真的,需要注意鑑別。而比電子紅包更重的,是現實中的親情相對。不妨放下手機,多些陪伴。
還有專門紅包群 規定每次扔2000元
市民潘先生在溫州開連鎖超市,今年1月份開始玩「微信搶紅包」。昨天,潘先生看了下自己發出的「利是」(廣東人稱紅包為「利是」),共有1285個紅包,金額達9563.22元。收回「利是」的金額為8000多元。
「有時周末在家沒事幹,就包個幾百元的(電子)紅包發到群裡。」潘先生說,一般來說,只要有人開了頭,搶到的人也會開始發紅包,「我覺得這是一種新式的拜年方法,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挺好的。」
潘先生發出的紅包金額,在他朋友圈中還不是最「壕」的。潘先生有一個朋友是「企業二代」,專門拉了十幾個人,建立了一個「紅包微信群」。按照群裡規則,每次扔2000元紅包,搶到金額最少的人再扔1000元。群裡面有人這1個多月來已經發出3800多個,近11萬元;還有人一個多月發出2300個紅包,近8萬。
來不及發電子紅包 他直接包了現金紅包
市民楊先生是溫州一家單位的領導,為了鼓勵下屬,他會包些紅包扔到「辦公室群」,裡面塞上168元、258元、518元等比較吉利的金額。
有幾次,楊先生的下屬加班晚了,打的回家。原本這打的費就沒有報銷的,可楊先生知道後,就在「辦公室群」裡扔了一個紅包,稱是「報銷車費」。「雖然紅包金額不大,也就十幾塊錢,但是這個舉動挺溫馨的。」楊先生的這位下屬說。
前天上午,楊先生來不及在群裡發紅包,於是直接給五六個同事發了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一人200元。「快過年了,平時大家對我工作很支持,這就當作新年紅包。」楊先生說。
有些「搶紅包」活動不真實 一定要學會甄別
在諸多搶紅包活動當中,也有一些「假大空」。比如,朋友圈裡有這樣一條信息——領到1576元真現金紅包,賞給你們了,直接到帳,快搶。當你點進去後,卻發現出來是某房地產代理公司的微信公眾號。按照它的要求,必須關注其公眾號,才能領取。但是關注了之後,又顯示紅包已經被搶光了。
警方介紹,近來,隨著微信、微博、支付寶收發紅包活動逐漸火熱,紅包詐騙案件有增多趨勢。這種利用朋友圈熟人關係、客服人員指導參與活動等紅包詐騙,偽裝性極強,再加上存在利益陷阱,市民很容易就落入騙子圈套。
「詐騙紅包」的背後其實是釣魚網站,不法分子通過釣魚網站盜取受害者的手機號、微信帳號,趁機夾帶木馬偷跑流量吸話費,或直接瞄準與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進行詐騙。
對此,警方提醒,在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給親朋好友送祝福、拜大年的同時,一定要警惕「假紅包」。
搶了好幾天紅包,箇中滋味想必大家都懂。看看網友的心聲,請自覺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