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今天,《傲慢與偏見》公映。這部電影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在眾多的名著改編作品中,它稱得上是忠於原著,且在原著基礎上走得更遠的作品。很多人愛這個版本的《傲慢與偏見》,不僅因為女主角凱拉·奈特莉精湛的表演,還在於電影中絕美的風光,以及對於愛情細膩且動人的描繪。我們之前曾經專門整理過名著改編電影十年變遷史,而早在15年前,《傲慢與偏見》就為名著改編電影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標杆。今日重看,想必仍會有很多的收穫。
01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簡·奧斯汀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以這樣戲謔諷刺的句子開場。
18世紀末19世紀初,愛情之於婚姻,不敵財富匹配與社會地位的攀升。
傲慢,是普通女孩伊莉莎白對富家紳士達西先生的偏見;
偏見,是貧富差距懸殊的兩人開始一段感情的最大阻礙。
當偏見逐漸消解,兩人便墜入愛河。在一個不眠之夜將過的清晨,水霧蒙蒙中達西先生風塵僕僕地趕來,只想被心愛之人填滿眼眸。
02
電影與文學之間,一直保持著最親密關係。
正因為《傲慢與偏見》擁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自1940年第一次搬上大熒幕以來,這部小說被五度改編成影視作品。而其中最唯美的一部,絕對非喬·賴特2005年拍攝的版本莫屬。
重溫這部溫暖而又輕快的電影,很難想像今年已是05版《傲慢與偏見》公映十五周年了。當年喬·賴特憑藉這部處女作,獲四項奧斯卡提名,出手即驚豔的他,讓我們感受到了經典作品跨越時代的魅力。
03
如同小說一樣,這部電影也因其無與倫比的浪漫氣質,被無數影迷捧為心頭摯愛。
影片雖然未見盪氣迴腸,卻在生活瑣事中於細微處打動人心,極具親和力。舞會、進餐、談話、寫信、趕路、夜談,在每一處看似平淡的情節中,伊莉莎白與達西先生逐步認定彼此就是真愛。
電影整體色調復古而濃豔,美得像精雕細琢的油畫:英倫玫瑰,百年老樹,泛黃古書,古典建築,下午茶,小酒館,登有結婚消息的報紙,被泥巴打溼的裙擺,充滿墨綠的詩意……英國鄉村生活中的浪漫與暢快被近乎完美地還原。從視聽美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導演喬·賴特踐行英國「遺產電影」風格化的裡程碑之作。
而這一版本電影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影片中的大量長鏡頭運用。
電影開場,隨著長鏡頭推移,我們一下子就被拉進了19世紀的英國鄉下,班納特一家家底單薄的生活狀況被由內而外地展現。
舞會的兩分鐘長鏡頭,對群像的描繪更加精彩,或是表現粗鄙出身的動作——抖動雙腿,或是輕輕挑起裙尾的愛慕……所有人物性格僅在短短幾秒鐘內,被呈現得清晰而透徹,一氣呵成。
長鏡頭的設計不僅十分精巧,還讓電影畫面更唯美動人,使得電影在情感表達上更顯細膩,極大增加了觀眾的想像空間。
毫無疑問,這一版《傲慢與偏見》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它不僅保留了原著小說中的舊時代風貌,也賦予了簡·奧斯汀文學作品在新世代的新內涵。無論在內容創作還是表現形式上,只要《傲慢與偏見》的獨立精神猶在,只要它們能夠展現出人性之美,它就會不斷被繼承,被發揚,被傳頌。
04
最為重要的是,《傲慢與偏見》以鮮明的女性主義視角,進行了一次勇敢表達:拒絕傲慢與偏見,呼喚平等與尊重。今天我們能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為爭取女性權利而呼喊、奔走,但在十九世紀女性只是男性附屬品的社會大背景下,這樣的作品實屬大膽。
女性主義作品的意義在於,它為女性的權利訴求和情感體驗提供了一個平等視角:她們不再被單向度凝視,她們在社會中同樣擁有追求自我幸福的話語權,她們可以依據自身標準自由地審視男性。
在這樣的視角之下,伊莉莎白的朋友夏洛特,選擇嫁給柯林斯的情節就更具諷刺意味了。夏洛特為獲得大房子和溫暖的家而開心不已,她無暇顧及愛情本身,因為對她來說,已經27歲的她還沒嫁出去,就等於只會拖累父母的無用之人。
05
伊莉莎白的姐姐雖溫柔善良,卻也是傳統而保守的女性。她面對心上人賓利不敢主動表達愛意,因缺乏自信,尋愛之路一波三折,苦不堪言。
而伊莉莎白個性鮮明,敢愛敢恨,落落大方。面對諷刺自己和家人的權貴,她不卑不亢地予以還擊,正是這份忠於自我的品質和獨立人格的自然魅力,讓「傲慢」的達西先生對伊莉莎白漸漸心動。
伊莉莎白對達西的感情也在暗湧。在達西先生的雕像前,她第一次釋放了自己對他的心意。她仰頭駐足,端詳許久,仔細打量著這個令她好奇許久的面孔,愛慕的眼神無法掩飾,這是整部電影中最美好的一刻,在雕塑間輾轉的她,仿佛看到了達西純淨高尚的內心世界。
當伊莉莎白發現一切都是誤會,達西並非如初次見面那般「傲慢」時,「偏見」也消失了,於是他們在霧靄清晨相擁,共同抵禦著社會中來自金錢、階層,甚至性別的種種偏見。
因為她們都相信愛情,信奉真誠,渴望真實。
只有在愛情這個領域裡,才有機會不講門當戶對,才有機會擺脫階級差異而赤誠相望。
06
當然除愛情外,電影中對親情的描繪也感人而深刻。
當伊莉莎白向父親坦白與達西在一起的決定後,父親對她說,「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配得上你」。
這句話,就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
《傲慢與偏見》是一個令世人永不厭倦的愛情故事,直至今天它依然帶給我們良多思考。無論何種性別,無論前浪後浪,無論身處18世紀的荒原,還是21世紀的古堡,都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向內尊重自我,向外不以社會地位和財富多寡來衡量生命的價值,這才是《傲慢與偏見》的精神內核與經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