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看不清你的樣子,但是記得你的聲音。」
「病毒並不可怕,只要你相信醫生,就定能戰勝病魔,我們大家都陪著你們。」
……
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隔離病房中,這一句句醫患間的對白讓人感動,而來自寶雞市的援鄂男護士吉智星正是對話中的醫護人員。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在戰「疫」最前線,他和患者彼此信賴,傳遞著溫暖和感動,傳遞著信心和力量。
「剃頭髮 去戰鬥 我們來了」
今年27歲的吉智星是寶雞高新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的一位男護士,也是科室唯一入選赴鄂的醫療隊員。2月4日,他隨寶雞高新人民醫院第三批醫護人員出徵武漢。到達武漢後,作為全隊唯一的男性,他主動承擔了扛重物的體力活,只為了讓女隊員們能夠節約體能全力應對疫情。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為了確保防疫過關,吉智星就和團隊所有成員剃光了自己的頭髮,「剃頭髮,去戰鬥」「好不好看不重要,頭髮可以慢慢留」,當幾位女隊員還在沉寂在剪頭髮的失落中時,吉智星摸摸自己的光頭,笑著在一旁為大家喊口號加油鼓勁。
在經過兩天的院感防護培訓後,2月8日,吉智星就和隊員們一同進入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隔離病區,而這家醫院距離因疫情倍受關注的華南海鮮市場僅僅只有1.5公裡。「當時知道離這麼近,心裡還有點擔心,但是醫院給我們進行了專業的防護知識培訓,也從心理上給我們進行了疏導,也就覺得沒啥事兒。」吉智星說。
「盡己所能 幫患者減輕身心痛苦」
進入重症監護室工作後的吉智星,每天4個小時1個班,主要護理5名重症患者,「看著患者躺在床上痛苦的樣子,想儘可能多地幫他們幹些事兒,讓他們舒服一些。」吉智星說,因為「全副武裝」,行動不便,一些基礎護理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僅僅1個小時,他已汗流浹背、呼吸費力,護目鏡也充滿了霧氣。
對于吉智星來說,每天都在忙碌,卻也一直在收穫感動。吉智星回憶說,重症監護室1床的一位患者平時帶著微創呼吸機說話困難,但每次為他做任何事情,不管是穿刺,還是提熱水,他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還有2床的阿姨,她今年60多歲了,阿姨的愛人、女兒每天都會給她發鼓勵信息,但這幾天,阿姨進入了淺昏迷狀態,已經無法回復家人的信息。」在徵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後,每當收到簡訊,吉智星都會念給她聽。
患者老伴:「你是我最愛的人,你要加油!」
患者女兒:「媽媽,新聞上說了,四川華西醫院,陝西西安、寶雞好幾個醫院的醫生都去紅十字會醫院了,你要放心,他們都來幫我們了,媽媽你一定能戰勝病魔!」
每次讀完簡訊後,患者家屬們的期望總是能深深觸動吉智星,「我一定努力,我一定盡最大努力護理好患者,讓他們儘快康復。」吉智星不斷對自己說。
「80歲的老太太出院,我太開心啦」
在後面的幾天工作中,吉智星每天不僅進行打針、發藥、抽血、執行醫囑等等這些基本操作,還主動承擔打掃衛生、給病房消毒、分發飯菜、分類垃圾等工作,並幫助重症患者們餵飯、餵藥、翻身、拍背甚至是換尿褲。
35床的患者是一位80歲的老太太,住院的前幾天,經常會望著窗外發呆思念自己的兒女,尤其在夜晚想家時,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直流淚。吉智星看著老人非常心疼,於是借來了醫院的公用手機,讓老人撥通了兒子的電話,可是電話那頭一直沒有人接,老人著急的哭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被安排到醫院了,這麼多天我真的好想回家,好想兒子啊。」見狀,吉智星坐下來,安慰老人說:「老太太,您看有這麼多人陪著你呢,大家都在和病毒作鬥爭,我們都在保護你,你要有啥不舒服你就叫我,我叫小吉,你一喊我我就來了。」可能是剛剛老太太一著急,尿在了褲子上,老人左立難安,吉智星發現後立馬幫她換了乾淨的褲子,將病床收拾整潔後,安頓老人躺下。
「老人躺下後仍然在抽泣,我就握住了她的手,過了一會兒,她的情緒慢慢有些恢復,用力回握了一下,即便隔著厚厚的防護手套,也能感受到她的信任。」吉智星說,後面幾天老人只要看到他在病房,總會開心地和他打招呼:「小吉,你又來了,休息好不好啊!」雖是簡單的問候,卻讓吉智星感到莫大的欣慰。
2月17日,這位老人在經過20多天的治療後康復出院,這也是吉智星到達武漢後,最開心的一件事兒,他在朋友圈寫下:「老人很厲害,戰勝了病魔,我心裡特別替她開心,也期待疫情徹底結束,有更多人能與家人團聚。」
談起家人,吉智星說,今年正月初二本來打算回家看看父母,但因為醫院的特殊性,自己隔離意識也比較強,就一直沒有回家看父母,緊接著又來到了武漢抗「疫」一線。二十多天來,他只能通過電話和父母簡單聊幾句。「他們在知道我要去武漢後,雖然比較擔心,但還是支持我去,因為他們知道我從小幹啥事兒都愛往前衝……」吉智星笑著說,疫情結束後,他想陪著父母轉一轉,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兒,那就是抓緊時間和女朋友把婚禮辦了。(寶雞新聞網記者 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