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美食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兒子三四歲起,我每年都要帶他出去旅行。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帶他去尋找美食,前些年抖音、大眾點評還不是那麼普及。作為一個多年旅行的吃貨來講,我一般都會提前做個攻略。之後按圖索驥,幾乎每一趟旅行都是美食之旅,當然有的時候也不拘泥於既定的方案,興致所至看到路邊小店人聲鼎沸,也可以去湊個熱鬧,往往會讓人驚喜連連。
到現在兒子提起每一個他去過的城市,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地的某種美食,就連現在準備報高考志願,都在說我想去哪個地方讀大學,因為在那裡吃到了某種食物,還想去吃,看來是遺傳了我的吃貨本質。兒子高三階段學習緊張,再加之疫情的到來,快有兩年沒怎麼出去過了,心裡總是不那麼安分,今天就來回憶一下之前的臺北美食之旅吧,聊作安慰。
一、確定目標,做好攻略
每次旅行之前,在確定好目標城市之後,我都會先到馬蜂窩官網上去搜一下目的地旅遊攻略,大致確定一下行程。之後就會依據行程來尋找要去體驗的美食。當然也會搜一些其他的自由行攻略,因為我基本都是帶著兒子自由行,所以行程都是自己制定,主要是按照當地著名美食來確定路線。不過現在抖音網紅店如雨後春筍一般,我個人沒有體驗過,總覺得可能良莠不齊吧。大眾點評我在日本的時候用過幾次,口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感覺有的時候也會名不副實呢。下面就是我去臺灣的時候自己找的一些美食,士林市場的雞排、淡水老街的鐵蛋魚丸、網紅小潘鳳梨酥等等,如果您有空去臺北的話,很值得嘗試一下呢!
二、市場尋根,發現美食
每到一個城市,我總是有兩個地方必去打卡的,一個是這個城市的博物館,另一個就是這個城市著名的菜市場。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一個都不能丟。博物館就不用說了,是了解每個城市的歷史今生的好去處,菜市場就更是了解這個城市美食文化的發源地了。我們從菜市場上可以看到很多和我們居住城市不同的蔬菜、水果,甚至小商小販的販賣方式都有可能讓你記憶猶新。
我在臺北住的是民宿,附近就有一個很大的菜市場,我很早就期長去逛早市,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臺北故宮裡面的玉制苦瓜是白色的了,因為臺北菜市場上賣的苦瓜就是白色的,而且是白白胖胖的,和我們賣的瘦長的綠色苦瓜一點都不一樣呢。當然還有很多別的不同,如果您去的話一定要逛一下菜市場,體會一下不一樣的感覺。那種市井煙火氣會讓你覺得深入到了當地的普通生活,你雖然是偶爾路過的遊人,但至少那一刻你融入了那座城市。
三、興致所至、勇於嘗試
旅行就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美食也一樣。有的時候不必拘泥於攻略、網紅店和各種APP推薦,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勇於嘗試,說不定也會有驚喜的發現呢。我經常就是這樣,和兒子走著走著,看到哪裡有人在排隊買吃的,我們也會加入到隊伍中,來嘗試一下。
當然最好不是景點那種排隊的網紅店,我們喜歡在大街小巷當中尋覓,喜歡聽著當地的口音,然後跟著當地人排隊去的地方買吃的,這樣才能吃到當地的美食。很多網紅店都是為了我們遊人準備的,口味上可能也不太正宗了。我和兒子在淡水老街逛時,隨便去了一家麵店,牛肉麵做的可好吃了,大塊的牛肉還很實惠。杏仁豆腐也非常好吃,連一盤普通的炒蛤蜊都美味無比。
以上就是我對臺北美食之旅的記錄,我認為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尋找美食,就如同一個發現之旅,可以按照攻略來,也可以跟著感覺走,不過菜市場一定要去一次哦,說不定會留下深刻的回憶哈!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兒子也能考試理想的學校,到時候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啦,不知道會不會做夢都會笑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