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頭魚」在美國泛濫成災的消息,許多人應該都看過——甚至可能還有人因此「幸災樂禍」......
然而不幸的是,這種「蛇頭魚」已悄然進入我國,而根據近兩年的釣魚者見聞和捕撈記錄,至少有5個省份已發生它們的蹤影,並呈逐漸擴散的趨勢......
——四川成都近郊一條河道裡,釣魚人釣起的「蛇頭魚」。
其實,美國人說的蛇頭魚,就是南鱧(以及其他亞種),因其頭部尖細似蛇而得名。
已在雲南江河中形成穩定種群
雲南的南鱧出沒情況,常被用來說明這種外來物種入侵的「迅猛程度」:
2009年,雲南蒙自市尚未有南鱧出沒的記錄,然而僅僅一年之後,2010年當地江河裡就已有穩定的南鱧種群出現,並迅速擴散,兩到三年內,這種「外來戶」已在蒙自的所有自然水域中出現......
從無到有、從一塊水域蔓延到一個地區的所有江河裡僅需要1-3年的時間,南鱧的入侵速度為何令人如此嘆為觀止?
甚至遠遠超過之前的羅非魚、清道夫?
南鱧比本土黑魚還要兇猛
有一定水產知識的朋友就知道,南鱧和我國黑魚(學名烏鱧)是近親。
然而,南鱧雖然體型略小,但其的「兇殘」程度,遠遠超過黑魚——只要南鱧出現的水域,不用多久,本土黑魚就會銷聲匿跡......
(南鱧與本土黑魚的直觀對比,本土黑魚體型更大,但更「笨重」,而南鱧矯健靈活)
這主要是因為南鱧的繁殖能力、適應能力,以及掠食能力,跟黑魚相比都全面佔優。
比如南鱧除了能像黑魚一樣通過躲藏在水草裡附近過路魚蝦,還能利用靈敏迅速的遊動來追擊小魚,且其食性更廣,幾乎「無所不吃」,因此在生存競爭中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
南鱧的頭部構造,非常有利掠食
而黑魚已是本土江河食物鏈頂端的「霸主」,連它都競爭不過南鱧,自然就很能阻止南鱧種群迅猛擴張的腳步了。
而也正是因為南鱧的這些習性,所以它們在美國泛濫成災,造成的漁業資源損失難以估量,不少漁業部門官員甚至認為其「難纏程度」還超過亞種鯉魚.....
至少五個省份的江河中發現南鱧蹤跡
其實南鱧最先是出現在廣西、廣東、海南的江河裡——因為這幾個省份是最早引入南鱧開展養殖的地區。
廣東河道裡的南鱧
不過,因為南鱧是一種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種,因此在以前,廣東市內的一些河道裡不太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水質髒汙),廣東南鱧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的郊區塘河中.....
然而,只要水質符合南鱧生存要求,其「泛濫」速度非常快。
比如四川地區,前幾年尚未有南鱧出現的記載,但因為養殖引入和觀賞魚市場需求,南鱧開始進如四川。
一位釣魚愛好者在都江堰釣起的「怪黑魚」,實為南鱧
僅僅兩年時間,四川許多江河裡都發現南鱧——不知道是否會發生雲南一般的情況......
南鱧在我國的命運將如何?
看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能阻止南鱧在我國江河水域中擴散?甚至在一些地區泛濫成災?
乍一看起來確實如此,制約一種物種蔓延的因素主要是生態環境和天敵,但顯然我國的江河水域狀況和水族構成,非常有利於南鱧繁衍生息。
廣州郊區河道,一大一小兩條南鱧——這種場景在當地已很常見。
這種「蛇頭魚」在美國泛濫成災的現象會在我國重現嗎?誰也不知道,大概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