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新四化」的激烈競爭,跨國車企在華本土化研發布局進一步升級,同時短兵相接的時刻也越來越近。繼唐鎮園區後,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全新的金橋園區也於去年4月份正式啟用,並在近期對媒體開放。據了解,該園區聚焦未來前瞻設計、造型及工程研發能力的提升。至此,泛亞已經形成了1個泛亞、2個園區、3個分中心、4個試驗基地的整體業務戰略布局。而在金橋園區內,越來越多的年輕軟體開發工程師的出現成為新的特色。
成立於1997年的泛亞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汽車設計開發中心。「從成立的那天起,我們就確定了泛亞不是一個國產化的技術中心,而是一個要形成完整的整車開發能力的技術中心。」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劉啟明說道,「今天,泛亞已擁有強大的開發能力來滿足通用汽車全球的需求,參與全球分工,向全球提供服務。」依託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上汽通用旗下賽歐、昂科威等多款車型都實現了出口和反哺。
雖然在傳統整車開發上已經做成了合資體系中的本土標杆,但泛亞同樣面臨著汽車技術變革帶來的巨大挑戰,而新成立的金橋園區的為了核心功能正是應對這一變化。在前瞻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繼續保持頭部地位,已成為泛亞目前全力以赴的目標。
洞察到汽車產業的變革趨勢,泛亞自2012年就開始啟動數位化戰略轉型,從「產品數位化、研發數位化、業務數位化」三大方向,對業務體系進行全面數位化改造,很多工作從以前按「月、周」計,縮減到以「小時」計。上汽通用內部人士介紹道,除了推進業務運作模式的變革,「數位化」還將為泛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打下基礎,加速推動汽車研發從工業3.0時代的傳統汽車工程開發,向工業4.0時代的未來智能出行開發的升級進化。
在「新四化」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電動化領域,泛亞目前已實現覆蓋從微混、全混、插電混動到純電動全類型新能源產品開發能力。其確立的開發路徑是與寧德時代等本土供應商合作開發下一代電池,與北美聯合開發下一代新能源車。同時,同步推進電動車大功率充電、非接觸充電、即停即充等面向未來新能源用戶的服務需求。
寧德時代已經與國內多家車企合作,談及在此情況下上汽通用的優勢時,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驅動系統執行總工程師尹建民介紹,雖然泛亞不搞電芯本身的研發,但是泛亞對電芯本身的性能確認和試驗,對模組和電池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並不是把供應商的數據直接拿過來用,我們自己要測試相關的數據,建立模型。」尹建民說。2019年,上汽通用汽車將推出別克VELITE 6和雪佛蘭純電動車,並在傳統驅動車型上逐步全面配置48V微混技術。
智能化是泛亞新技術開發的另一個主要方向,據悉,目前泛亞已形成ADAS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全過程開發和本土化試驗認證能力,並在上汽通用汽車三大品牌車型上大規模普及,在今年年中引入的凱迪拉克CT6的部分車型上,已經搭載了通用超級智能駕駛系統Super CruiseTM。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車聯技術執行總工程師謝騁透露,這一技術向通用旗下其他各品牌的延展已經有了明確的時間表。目前,泛亞聯手通用工程團隊與高德地圖等本土合作夥伴,已經完成對中國城際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進行的系統性能評估及其他本地化驗證工作。
如果說在其他板塊泛亞仍處於增強團隊實力和擴展開發項目的階段,那麼在已建立優勢的技術板塊——車聯網上,泛亞正試圖刷新這一領域的新標準。2018年8月23日,上汽通用進行了車聯網戰略升級,推出「OnStar安吉星車聯應用流量終身免費」服務,並規劃2020年旗下車系將實現100%雲互聯。
謝騁介紹,在車身大屏以及車聯網層面,泛亞成立了自己的專業化軟體開發隊伍和開發體系,擁有自己的硬體平臺和軟硬體測試隊伍。「傳統的汽車企業,往往將硬體開發工作交給供應商,開發出來的硬體五花八門,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在本土化開發當中,很早建立了自己的硬體平臺,進行體系化的產品開發。」 對於有觀點認為車內互聯體驗將會是新造車企業相比傳統車企的優勢所在,謝騁表示並不認同,「我們未來所推出來的這些產品,都是大大優於現在的新勢力造車的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謝騁說。
但隨著所有新造車企業和汽車科技公司的興起,泛亞很難在某一領域繼續擁有獨有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同行不斷增多,如何保證團隊的穩定性成一大難題。「泛亞被業界稱為汽車開發人才的黃埔軍校,這是我們泛亞執委會成員最高興也最擔心的事情。」劉啟明說。據了解,整個泛亞的業務分為設計、驅動系統和整車三大塊,所擁有的3300名員工中,本科以上學歷佔比為100%,團隊平均年齡為32歲。在新四化趨勢下,傳統車企的研發人員結構向智能網聯化和電動化調整。「泛亞軟體開發團隊員工人數超過300位以上,在合資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上汽通用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作為代表著國內汽車研發最高水平的技術機構,泛亞在人才結構上的快速調整,以及巨資打造的全新技術中心,映射出的是「新四化」變革趨勢下,近幾年跨國車企均加強在華研發布局的行業新態勢。
2018年5月9日位於北京順義的寶馬(中國)研發中心揭幕,聚焦新能源、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核心部件研發。2018年廣州車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2019年計劃與合作夥伴在中國共同投資超過40億歐元,用於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等領域。日系車企業同時在加強本土研發投入,日產汽車公司首席績效官何塞·穆諾茲2018年表示,將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加大投入和研發,包括進行電動車型的全本地化生產,從車輛到電池,再到配件都會實現全面本地化。
而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車聯網技術標準的進一步完善,跨國車企為應對「新四化」進行的在華研發布局也將加速,在市場壓力之下,短兵相接的時刻也越來越近。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