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候鳥遷徙路線
每年全世界都有數以億計的候鳥,在相隔成千上萬公裡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徙。這是世界上最震撼壯觀的自然景象之一,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遷徙。「秋風起兮白雲歸,草木黃落雁南歸。」秋冬季是鳥類愛好者最佳的賞鳥季節,這個季節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
-
紅嘴鷗、綠頭鴨……百隻水鳥長春市南湖公園來安家!
紅嘴鷗、綠頭鴨……百隻水鳥長春市南湖公園來安家!政務 近年來,長春市南湖公園通過開展生態治理和水生態修復等工作
-
候鳥遷徙三大路線過中國
地處三條候鳥遷徙路線中的中國,稍有不慎,就容易為禽流感病毒所害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王天報導 慶幸的是,到記者發稿時為止,中國還沒有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而家禽感染疫病的則包括內蒙古、安徽、湖南等在內的5個省的部分鄉村。
-
內蒙古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白鶴等萬餘只候鳥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電(記者王靖)金秋十月,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的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最尊貴的「客人」,1萬餘只過境候鳥近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來到這裡休整,為下一階段的遷徙做準備。
-
兩萬多隻遷徙候鳥翔集衡水湖
近日,衡水湖迎來了大批遷徙候鳥,總數超過兩萬隻。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多種候鳥南北遷徙路線的密集交匯區。根據衡水湖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飛抵衡水湖的眾多候鳥中,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大鴇、東方白鸛,國家Ⅱ級保護鳥類白琵鷺、普通鵟、白尾鷂、紅腳隼、遊隼等,還有鳳頭潛鴨、紅頭潛鴨
-
候鳥遷徙季來臨!32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
津雲新聞訊:正是候鳥遷徙季,北大港溼地迎來了大批候鳥。東方白鸛、黑鸛、天鵝等上百種候鳥,它們時而水中嬉戲、時而翩翩起舞,勾勒出水碧天藍、生機盎然美麗生態畫卷。目前,北大港觀測到的候鳥數量已有32萬多隻,有國際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500多隻,二級保護動物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這些鳥類一部分會留在北大港過冬,一部分將停留1-2個月,待水面封凍後,繼續南遷。
-
候鳥遷徙季 我們能為它們做什麼
據科學家估計,每年有大約5萬隻蓑羽鶴飛越喜馬拉雅山,至少有1萬多只會喪命歸途。 目前世界上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經過我國的主要有3條:第一條路線是西太平洋,主要是從阿拉斯加到西太平洋群島,經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 第二條路線是東亞澳洲的遷徙路線,主要是從西伯利亞到紐西蘭,經過我國中部省份;第三條路線是中亞、印度的遷徙路線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什麼是候鳥 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前者指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夏候鳥。
-
遷徙候鳥舞翩躚 溼地公園生態美
這些候鳥排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形,有的向南邊飛去,有的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停留。據了解,全球共有8條國際候鳥遷徙路線,其中有3條經過中國,保山青華海位於中亞-印度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遷徙路線的交叉重合區域內,每年經過這兩條路線往返遷徙的候鳥都會經過保山上空。
-
內蒙古烏拉蓋草原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候鳥群在烏拉蓋管理區內烏拉蓋湖、天鵝湖等大小湖泊上短暫休憩後將飛往南方。烏拉蓋管理區森林公安局局長劉亮說,每年9月上旬開始到11月中旬,每日有近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地區遷徙到烏拉蓋管理區準備南飛。近日,候鳥遷徙迎來高峰,為保護候鳥安全過境,執法民警全天24小時在湖泊周邊巡邏,同時發動群眾做好候鳥保護工作。森林公安警察在巡邏、觀察候鳥動態。
-
新疆巴州塔裡木水庫首次引來萬隻候鳥棲息
近萬隻綠頭鴨、赤麻鴨時而用翅膀拍打水面展翅飛翔,時而三五成群在水中喜戲、覓食,有的覓食後或在冰面上悠閒散步或靜態打盹,好不愜意。而在塔裡木水庫周邊的溼地內,零散的白天鵝結伴覓食。每年10月,進入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塔裡木水庫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必經之地,由於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裡已經變成了鳥類遷徙的重要落腳點。
-
我國第八大沙漠境內溼地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9日電(記者李雲平)初冬時節,位於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境內的天鵝湖等溼地迎來候鳥遷徙高峰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約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享有「百湖之鄉」美譽的磴口縣毗鄰黃河,境內有160多處天然湖泊,是內蒙古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
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首批遷徙候鳥
近日,美麗遼闊的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了大批的遷徙候鳥,場面蔚為壯觀。據了解,這是南大港溼地今年秋末迎來的首批大規模的候鳥遷徙隊伍這些「外地客人」中包括骨頂雞、紅頭潛鴨、灰雁、小天鵝及小天鵝亞成體、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大白鷺、蒼鷺等各種珍鳥,共計3萬餘只。更可喜的是,其中還有幾十隻白琵鷺。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 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
20萬隻候鳥,南沙、福田、深圳灣……成了它們的遷徙天堂?
> 2017年1月,南沙溼地拍到了20多隻黑臉琵鷺; 2018年發現黑臉琵鷺39隻; 2019年數量有所減少,僅觀測到21隻。 在2020年是數字大爆發:繼1月8日發現25隻,12月5日發現52隻,為近十年來之最。 據南沙溼地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冬季,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裡停息和覓食,數量最多時能達到10萬隻。目前,在南沙溼地發現的鳥類已經超過200種,其中冬候鳥佔到總數的72%。南沙溼地日前開放了2個觀鳥平臺,開放時間將持續至2021年3月31日。
-
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種群數量逐年上升
圖牧吉保護區高峰期鳥類遷徙數量達20餘萬隻。過境候鳥們從遙遠的西伯利亞來到這裡休整,為下一段的遷徙做準備。近日,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日常監測中發現,遷徙至保護區的候鳥已達到1萬餘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6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1600餘只。近年的監測記錄顯示,遷徙候鳥種群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該保護區已經成為東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中轉站,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天氣漸暖 東洞庭湖越冬候鳥踏上漫漫遷徙路
當北方冰雪逐漸消融,南方候鳥開始準備北歸。嶽陽的東洞庭溼地,有近5萬候鳥開始集結,從每年的三月開始,在此越冬的候鳥早已「打點行裝」陸續牽往黃河流域以其北地區棲息繁殖。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候鳥開始踏上漫漫遷徙路,候鳥能否安然的回到繁殖地?北方又是何方?候鳥從洞庭湖遷徙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它們吃什麼?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已經落腳黃河之上
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
保護候鳥MV:血色遷徙路 我是一隻小小鳥
保護候鳥 餐桌開始(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編者按:全球每年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成群結隊的候鳥從西伯利亞、內蒙古草原、華北平原等地起飛,經東、中、西三路分別飛往中國南部地區越冬。地處中東部地區的湖南、江浙、兩廣、雲貴等地形成了極窄的遷徙通道,成了從中部路線南遷候鳥必經的「千年鳥道」。然而,近年來這些地區大規模捕殺候鳥的行為,使得我國幾條「千年鳥道」殺機四伏。
-
救護中心出診接傷鳥 遷徙候鳥遭遇北京「路障」
救護中心出診接傷鳥 遷徙候鳥遭遇北京「路障」 這可不是童話故事的開頭,現在的北京隔三差五地就會上演一出「候鳥撞牆記」。秋冬季正是候鳥遷徙的高峰期,作為必經通道的北京每年要飛過10多萬隻候鳥,不過有不少小鳥卻因為遇到城市「路障」不得不在此停留數日養傷。目前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天天都要接診受傷的候鳥。 昨天一大早,記者來到位於順義的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準備隨同工作人員一同救助受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