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2021-01-09 央廣網

  大白鷺飛到黃河溼地後將在這裡越冬

  燕鷗展翅飛

  紅嘴鷗,也是來這裡越冬的。

  野鴨從香蒲叢中飛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記者許俊文攝影

  一年一度秋風勁,萬類霜天競自由。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真正的熱鬧時節還未到來,10月中下旬以後,大批量的候鳥將前赴後繼地抵達,屆時,我省又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面了。

  【現狀】

  冬候鳥已來、夏候鳥未走、過境鳥落腳補充能量

  秋分時節,陰晴天氣,蕭瑟涼風,天高水低。孟津黃河溼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鳥類群體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

  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裡。突然,豆田裡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後,又一道。好一個鷂子翻身,馬朝紅說,鷂子是猛禽,遠處還有兩隻鶚,它們都屬於過境鳥,從更北的北方飛來,在這裡歇歇腳補充下能量,然後繼續南飛。

  黃河河道內的灘涂上,河邊的香蒲叢中,撲稜撲稜飛起一群群的野鴨。馬朝紅說,這些都是斑嘴鴨,它們和喜鵲、麻雀、野雞一樣,早已是這裡的留鳥。

  河水滾滾,水中有魚,捕魚能手燕鷗正在尋覓獵食時機。燕鷗也是留鳥,它們時而發出嘔啞嘲哳的叫聲,在遠處灘涂上靜立著的大白鷺卻幾乎紋絲不動。

  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

  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遷徙】

  部分冬候鳥已經來到黃河溼地候鳥啟程前需儲存大量脂肪

  候鳥遷徙的背後,是一部辛酸史。隨著棲息地氣溫的變冷、食物的變少,它們不得不踏上遷徙的徵程,到更舒適的、食物更多的地方生存或繁殖。

  雖然剛剛進入九月中下旬,但候鳥遷徙已經開始,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我省黃河溼地。孟津黃河溼地苔蔭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滾滾蘆荻秋,大片的蘆葦望不到邊,經常能飛起一些白的、黑的、大的、小的鳥。

  黃河岸邊遠處的灘涂上,一些從北邊飛來的候鳥正在歇息。馬朝紅說,這兒有多隻普通鸕鷀,也就是《詩經》裡所說的「關關雎鳩」,另外還有十幾隻白琵鷺,它們都是即將在這裡越冬的冬候鳥。

  還有幾種鳥,再過一段時間就要飛走了,比如那數隻正在覓食的青角鷸蚌,它們是過境的遷徙鳥類,等補充完能量,就要繼續往南飛了。而從春天就遷往這裡的池鷺,是典型的夏候鳥,冬天要飛到南方越冬。

  馬朝紅說,鳥類遷徙前,需要大量的食物保證,因為遷移的能量消耗依賴於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特別是飛越沙漠和海洋的遷徙鳥類,由於途中沒有補充食物的地方,必須不停地飛,到了遷徙目的地,候鳥體重會減輕不少。

  並不是所有的候鳥都是白天遷徙。馬朝紅說,猛禽的天敵少,所以往往在白天趕路。而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為了避開猛禽這些天敵,往往需要趕夜路。雖然聽起來有些辛酸,但這就是它們的生存之道。

  【前奏】

  10月中下旬候鳥遷徙大部隊紛紛而至這裡將為候鳥準備充足食糧

  再等一個月左右,大批量的豆雁、灰鶴、野鴨等將會抵黃河溼地。它們或選擇在此補充能量,然後繼續踏上徵程,或者在這片熟悉的地方,度過冬季。鄭州黃河溼地中牟鳥類棲息地保護區,每年10月中下旬後,便會熱鬧起來。目前灘區內還較為沉寂,更多的是喜鵲、野雞、麻雀這樣的留鳥。

  今年黃河水量較大,汛期翻滾的河水,讓河岸線向南推移了百米以上。最近,水位回落,河道中間露出了一道數十米寬的灘涂,從西向東蜿蜒在水面之上。中牟縣森林公安局相關人士說,再過一段時間,這些灘涂將成為候鳥的最佳落腳地和活動區,它遠離河岸,反而讓鳥類的活動空間更為安全。等這片溼地變得熱鬧之後,當地林業部門和森林公安部門會為鳥類拋撒玉米之類的越冬口糧。鄭州市森林公安局候鳥保護巡護隊也將入駐到這裡,陪候鳥們越冬、過年。

  中秋佳節前,從北方迢迢飛來的候鳥還不成規模。但所謂一場秋風一場涼,北風吹來,候鳥也隨之而至。馬朝紅說,為了減少體力消耗,很多候鳥都會搭上冷空氣的順風車,藉助呼呼的風,向南方飛去。

  【揭秘】

  遷徙的候鳥是靠什麼辨認舊路的遺傳說、地標說、日月說、磁場說等眾說紛紜

  候鳥遷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莊子》開篇便講了一個大鵬鳥遷徙的故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在候鳥遷徙的線路上,黃河溼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省黃河溼地位於我國三大候鳥遷徙通道的中線通道,每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是冬候鳥遷徙和越冬的重要時期。

  有一句詩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能大家會問,千百年來,候鳥一年兩度遷徙,從繁殖地到越冬地,路線不會出現大的偏差,甚至地方也相差不大,它們是怎麼確定遷徙路線的?馬朝紅分析說,鳥類遷徙飛行是以地面山川河流、海岸線或空中的月亮、星辰為導航標誌。

  我國古典文學裡也有不少與候鳥相關的典故。例如雁門關,《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疊嶂,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臺於其間,故名。

  範仲淹有詩曰:「衡陽雁去無留意。」有種說法是,大雁南遷,其目的地便是衡陽。衡陽有回雁峰,居南嶽七十二峰之首,《方輿勝覽》解釋說,回雁峰「在衡陽之南。雁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勢如雁之回」。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鳥類白天靠太陽辨別方向,晚上靠星辰辨別方向,另外靠著它們對環境的觀察和記憶,以及成年鳥類的帶領和傳承。另外,也有說法稱候鳥是依靠地球磁場認路的,這也就解釋了烏雲蔽日或大霧籠罩的天氣裡候鳥為何仍能辨出路線的問題。

  生物學家認為,候鳥在遷徙中能面向目的地作直線飛行,以及熟識遷徙路途,是同遺傳本能有關係,是經過幾萬年的飛行積累下來的本領,形成了牢固的潛在意識。

  總而言之,候鳥遷徙仍然是神秘莫測的,這也是其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已經落腳黃河之上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 福建迎來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 國慶賞鳥正當時
    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節點的福建,此時已迎來了一批南飛候鳥的先頭部隊。日前,福建省觀鳥協會的三名志願者,在福清江境華僑農場開展水鳥調查時,發現5隻國際瀕危物種黑臉琵鷺,這是今年下半年福建省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一珍稀鳥類。「當時那幾隻黑臉琵鷺正停在蝦塘邊的土坡上,隨時準備入塘覓食。」
  • 婺源鴛鴦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鴛鴦,南下候鳥「先頭部隊」也已抵京
    南下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現在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18日,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官廳水庫監測到首批抵京的候鳥群,灰鶴、天鵝、豆雁等鳥類紛紛現身。這些候鳥來自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以及我國東北一帶,它們將一路南下經過北京飛往越冬地鄱陽湖。而繁殖地在蒙古國的另一批冬候鳥,將會飛越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翻過延慶海陀峰進入北京。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白琵鷺抵達鄱陽湖
    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白琵鷺抵達鄱陽湖
    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抵達鄱陽湖都昌水域
    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從監測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已經到達的冬候鳥在岸邊嬉戲、打鬧。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介紹,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比去年越冬候鳥到達的時間早了11天。李躍表示主要是因氣候變化所致。「九月中旬鄱陽湖區的溫度明顯下降,首批的越冬候鳥提前翩然而至。」
  • 候鳥先頭部隊到北京 昌平十三陵水庫成中途補給站
    紅嘴鷗屬於候鳥北飛的先頭部隊,在北京地區休息補給後,會繼續北飛。」初春,候鳥選擇昌平十三陵水庫作為補給站。「我騎車路過十三陵水庫時,無意中發現水面上飛著水鳥。」拍攝到候鳥的趙蔚平告訴新京報記者,「拍攝時,距離水面較遠,當時用相機抓拍了幾張。」紅嘴鷗通常選擇寬闊的水面覓食休息。
  • 鄱陽湖已飛抵候鳥3萬餘只「先頭部隊」抵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據負責人介紹,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抵達時間較去年早了11天。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鳥調查時,在馬影湖上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這標誌著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正式拉開。」負責人還表示,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 因為候鳥「春運」先頭部隊已抵廈
    自10月以來,候鳥「春運」先頭部隊開始抵達,備受期待的水鳥遷徙高峰也逐日臨近,廈門也迎來觀鳥「黃金期」。(小貼士:據了解,冬候鳥每年10月南飛、次年4月。北飛路過廈門;夏候鳥每年3月北飛,10月份南飛路過廈門。)現在是不是心中對這些空中精靈特別的期待?那麼隨著廈門觀鳥協會為大家定製的觀鳥指南先一睹為快吧。。。
  • 候鳥「先頭部隊」來了!4隻越冬白琵鷺抵達鄱陽湖都昌水域
    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從監測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已經到達的冬候鳥在岸邊嬉戲、打鬧。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介紹,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比去年越冬候鳥到達的時間早了11天。李躍表示主要是因氣候變化所致。「九月中旬鄱陽湖區的溫度明顯下降,首批的越冬候鳥提前翩然而至。」
  • 鄱陽湖冬夏候鳥交換「陣地」
    新華社南昌3月16日電(記者陳毓珊)隨著氣溫轉暖,江西鄱陽湖區的冬候鳥正陸續集結北歸,而夏候鳥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鄱陽湖。據了解,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鄱陽湖冬候鳥北遷的高峰期,也是夏候鳥成群「回歸」的遷徙期。
  • 綠頭鴨、豆雁、丹頂鶴、蒼鷺……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一半以上
    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賈喜波向記者介紹道,3月初,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了30多隻鴻雁,算是今年回遷我省候鳥的「先頭部隊」,此後,珍寶島、撓力河、三江、洪河、興凱湖等自然保護區也相繼監測到了東方白鸛、鶴類和成群的雁鴨類候鳥。目前,這些候鳥已進入了大規模遷徙。
  • 冬候鳥回遷 夏候鳥遷徙
    昨日,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林永源站長為市民解疑:原來每年的4~6月份是冬候鳥回遷、夏候鳥遷徙來泉的時節,為更好地抵禦侵襲、防止迷失等原因,鳥兒都會自發組成團隊遷移。  據介紹,泉州目前的冬候鳥主要以鴨類、行鳥鷸水禽為主,夏候鳥則以北紅尾鴝等林鳥為主。鳥類遷徙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 中國候鳥遷徙路線
    每年全世界都有數以億計的候鳥,在相隔成千上萬公裡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徙。這是世界上最震撼壯觀的自然景象之一,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遷徙。「秋風起兮白雲歸,草木黃落雁南歸。」秋冬季是鳥類愛好者最佳的賞鳥季節,這個季節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什麼是候鳥?候鳥為什麼遷徙?候鳥遷徙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地理考題中是如何設計有關「候鳥遷徙」的試題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研究這個話題吧。
  • 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蒼茫蘆葦間,幾隻白鷺和紅喉歌鴝騰空而起,翩然飛過;靜謐湖面上,赤膀鴨、赤嘴潛鴨等悠閒遊過……目前,候鳥遷徙的「先頭部隊」正陸續抵達北京各個「中轉站」。位於城市副中心的北運河、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蕭太后河、潮白河、鳳港河等,成為候鳥停歇補給的新選擇。
  • 紅嘴鷗先頭部隊近千成員抵達滇池
    10月9日,昆明市鳥類協會介紹,早在今年10月6日,就有人在滇池外海發現了紅嘴鷗的蹤影,數量有200—300隻,到目前,抵達昆明的紅嘴鷗數量已經達到了近千隻,這說明,紅嘴鷗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滇池了。這是自1985年以來,紅嘴鷗連續35年與昆明相約,今年紅嘴鷗先頭部隊到達時間是歷年來較早的一年。今年紅嘴鷗來得較早,已是輕車熟路「紅嘴鷗的先頭部隊已經來了。
  • 候鳥遷徙季 我們能為它們做什麼
    及至國慶、中秋候鳥遷徙的高潮已經逐漸到來,數以億計的候鳥從繁殖地飛往越冬地,並在下一個春天返回。候鳥的活動空間與人類的活動空間高度重疊,人類對候鳥遷徙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候鳥沒有人類「遷徙」的擁堵,可候鳥回家卻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 千裡之外溼地白鶴「來信兒」:候鳥大部隊抵京日期定了!
    眼下又到了候鳥南飛越冬的季節。今年,候鳥大部隊什麼時候進京?遠在1200公裡外的吉林省莫莫格國家級溼地保護區的白鶴來信了:11月15日前後!10月12日,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隊員們就進入官廳水庫、密雲水庫的候鳥遷徙監測點,做好迎接候鳥進京的準備。與此同時,10月14日至17日,部分隊員前往莫莫格溼地,「打探」候鳥進京「行程」。
  • 藍山:迎來首批遷徙候鳥
    紅網時刻永州8月21日訊(通訊員 孟江兵 攝影 唐盛利)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意味著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節又將到來,處在千年鳥道上的藍山縣這幾天迎來了入秋以來的首批北方遷徙候鳥,鳥兒們在藍山境內短暫做客後再接著下站旅行,飛越南風坳進入廣東廣西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