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頭鴨、豆雁、丹頂鶴、蒼鷺……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一半以上

2020-12-05 東北網

生活報3月30日訊 冬去春來,大地回暖。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江水開始解凍融化,黑龍江迎來了大批候鳥。自3月初開始,東方白鸛、綠頭鴨、豆雁、丹頂鶴、蒼鷺、白額雁等候鳥陸續回到扎龍、珍寶島、撓力河、興凱湖等自然保護區,在溼地淺灘棲息覓食,補充能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目前,我省候鳥已逐漸進入遷徙的高峰期。

今年候鳥回遷提早約10天

「今年春季,由於我省氣溫較往年偏高,候鳥也較往年提前了大約10天左右遷徙到了我省。」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賈喜波向記者介紹道,3月初,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了30多隻鴻雁,算是今年回遷我省候鳥的「先頭部隊」,此後,珍寶島、撓力河、三江、洪河、興凱湖等自然保護區也相繼監測到了東方白鸛、鶴類和成群的雁鴨類候鳥。目前,這些候鳥已進入了大規模遷徙。

據監測,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了綠頭鴨29700隻、豆雁35400隻、丹頂鶴51隻,白尾海雕4隻、蒼鷺6500隻、東方白鸛34隻。還有鴻雁、鸕鷀、白額雁、鸕鷀以及其他部分候鳥。

興隆林業局監測到了上萬隻田鵐。泰湖溼地公園在3月中旬監測到了30餘只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賈喜波表示,從目前監測的情況分析,我省候鳥已逐漸開始進入了遷徙的高峰期,在鳥類和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以及溼地公園等候鳥主要棲息地、停歇地、遷飛通道都已監測到了候鳥的到來。「待河面、溼地的冰面全開化後,就會迎來候鳥回遷的高峰期,預計今年會是4月中旬。」賈喜波說道。

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的一半以上.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頭鶴、中華秋莎鴨、東方白鸛、黑嘴松雞、大鴇、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等1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花尾榛雞、鴛鴦、大天鵝等56種。

3月初,東方白鸛開始北遷,回到它們的繁殖地三江平原,配對,營巢,孵化,育雛。中華秋沙鴨,春天飛到黑龍江、吉林,找到去年的溪流,回到溪流旁的樹洞,也開始新一輪的生命孕育。白琵鷺喜歡在東北大溼地繁殖,黑龍江七星河自然保護區一個繁殖群就聚集著500多隻白琵鷺。丹頂鶴飛到扎龍自然保護區、三江平原繁殖地,演繹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白頭鶴,又稱為「修女鶴」,主要繁殖地為大沾河自然保護區和新青白頭鶴自然保護區,這兩處保護區已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白頭鶴之鄉」。

我省主要有兩條候鳥遷徙路線

大天鵝、鴻雁、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頭鶴、布穀鳥等都屬於候鳥,並有各自的習性特徵和不同的遷徙通道、停歇地和繁殖地。候鳥每年春秋兩季都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有規律地遷徙。根據候鳥在不同地域出現的時間,可分為冬候鳥、夏候鳥、旅鳥、漂鳥四個不同類型。每年春秋季節經我省遷徙的鳥類數量達數千萬隻。

根據監測研究,我省主要有兩條候鳥遷徙路線,一條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及黃河流域越冬的候鳥,沿渤海海岸經遼寧省、吉林省進入我省松嫩平原,然後飛越大、小興安嶺到俄羅斯境內繁殖,其中部分鳥類留在松嫩平原繁殖。在東南亞國家越冬遷徙的候鳥一般經東海、黃海、渤海海岸飛到我省松嫩平原繁殖。另一條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及黃河流域越冬的候鳥,沿渤海海岸向北經過圖們江流域進入我省的三江平原到俄羅斯境內繁殖,其中部分鳥類留在三江平原繁殖。有部分在日本南部和韓國越冬的候鳥,經朝鮮半島進入三江平原,然後飛到俄羅斯境內繁殖,其中部分鳥類留在三江平原繁殖。

嚴打亂捕濫獵濫食和非法經營

每年在春季和秋季候鳥遷徙季節,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都組織開展保護候鳥行動,對候鳥及其棲息地巡護值守,及時發現和清除非法獵捕工具和設施,嚴防投毒、布設鳥網等亂捕濫獵候鳥和破壞候鳥棲息地的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嚴厲打擊亂捕濫獵濫食鳥類和非法經營利用鳥類及其製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對使用網捕、毒藥等禁用獵具和方式非法獵捕候鳥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懲。同時,組織志願者開展秋季候鳥護飛行動,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候鳥保護。

今年,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候鳥的遷徙》專題課程,解讀候鳥知識、關注鳥類資源、呼籲護鳥愛鳥。同時,在候鳥遷徙季,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共同建立了加強候鳥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兩省一區」聯合成立「候鳥保護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形成聯動保護機制,攜手為候鳥遷徙建起安全通道,實現區域間互聯互通,嚴厲打擊非法獵捕、破壞鳥類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候鳥遷徙、繁育安全。

(照片由省林草局提供)

相關焦點

  • 候鳥遷徙季來了!蒼鷺們再度光臨上海動物園
    候鳥遷徙季來了!如果沒有發現食物,蒼鷺會站在淺水處一直等候著,有時甚至會等數個小時之久,因此蒼鷺又得名「長脖老等」,就是描述蒼鷺等候食物的狀態。>蒼鷺·冬季蒼鷺只是眾多來上海動物園過冬候鳥中的一種,每年9月伊始,隨著天氣轉涼,夜鷺、白鷺、綠頭鴨、綠翅鴨、鴛鴦等各種野生候鳥陸續抵達上海動物園,
  • 黑龍江珍稀鳥類數量恢復性增長 丹頂鶴16年增加300隻
    人民網哈爾濱5月15日電(楊海全)黑龍江省市全國重點林區,森林、溼地和野生動物源較為豐富。全省有陸生野生動物476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1種。近年,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鳥類數量明顯增長,尤其珍稀鳥類數量有恢復性增長。丹頂鶴種群由2000年的500餘只增加到了現在800隻。
  • 遷徙驛站 23種冬候鳥棲息南充過冬
    「每年11月左右,有很多水鳥先後遷徙而來,在順慶、高坪、嘉陵三城區附近的嘉陵江江面上越冬。」龍門古鎮漁民李萬國告訴記者,每年1月份是南充水鳥最多的時候,這些水鳥不怕人,他們在江面捕魚時,經常與野鴨、紅嘴鷗等近距離接觸。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  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已經落腳黃河之上
    真正的熱鬧時節還未到來,10月中下旬以後,大批量的候鳥將前赴後繼地抵達,屆時,我省又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面了。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 夏候鳥為何提前到鄱陽湖區「換班」?
    監測人員對灰頭麥雞提前光臨鄱陽湖感覺有些意外,「首批夏候鳥提前抵達,可能與近日氣溫回升較快有關。」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還表示,此時在鄱陽湖看到夏候鳥很罕見,而夏候鳥大部隊將在一個月後抵達。  另有科研人員調查報告顯示,灰頭麥雞最早2月20日遷入,最晚9月17日遷離,居留時間約7個月。
  • 候鳥遷徙 廈門將迎最佳觀鳥季
    ■蒼鷺當然,也有一些往北遷徙的候鳥會「經停」廈門,做短暫調整。廈門多位觀鳥人士介紹,每年3月、4月都是觀鳥的黃金時候,能看到平常難得一見的鳥類。在觀察、拍攝時,應儘量保持安靜,避免驚嚇、打擾到它們。
  • 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首批遷徙候鳥
    近日,美麗遼闊的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了大批的遷徙候鳥,場面蔚為壯觀。據了解,這是南大港溼地今年秋末迎來的首批大規模的候鳥遷徙隊伍這些「外地客人」中包括骨頂雞、紅頭潛鴨、灰雁、小天鵝及小天鵝亞成體、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大白鷺、蒼鷺等各種珍鳥,共計3萬餘只。更可喜的是,其中還有幾十隻白琵鷺。
  • 海南鳥類種類佔全國1/3
    冬天已經到來,大量遷徙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飛到了這裡,我省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最佳觀鳥季節。隨著國人的收入節節攀升,人們的旅遊方式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細分,親近自然、生態環保的意識也越來越提升,觀鳥旅遊就在這種趨勢下,逐漸走進一些人的生活。作為國際旅遊島,海南一直重視生態旅遊的發展。
  •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逾2萬隻
    但目前還未到候鳥棲息的最理想狀態,第一批抵達的候鳥主要棲息在水位相對較低的採桑湖以及周邊的稻田裡。最新監測顯示,截至11月1日,初步測算首批抵達東洞庭湖的候鳥為2萬餘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小天鵝、白琵鷺、灰鶴,雁類中有國際瀕危物種小白額雁 9000 餘只。
  • 新疆瑪納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鷺得到救助
    瑪納斯臺記者瓦力斯江)進入1月以來,地處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範圍降溫降雪,新增積雪厚度達20釐米,最低氣溫也隨之接近零下25度,溼地95%的湖面已經封凍,這給溼地公園裡的野生動物棲息覓食造成了影響。
  • 每年遷徙至雲南的鳥類多達420種
    昨日,省委宣傳部與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為期半年的「保護野生動物·構建美麗雲南·助力COP15」暨2020年雲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在昆明啟動。會上,知名鳥類專家還分享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知識,來自昆明、昭通等地的代表分別推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明星物種。
  • 中國持續推進鳥類保護 鳥類種數佔世界六分...
    朱䴉 李理 攝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2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全國「愛鳥周」活動啟動,近年來,我國加大鳥類保護力度,鳥類有1445種,約佔世界鳥類種數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 超兩萬隻候鳥光臨東洞庭湖 10月中旬洞庭湖水位開始下降,吸引黑鸛、白琵鷺、灰鶴等多種珍稀鳥類
    姚毅介紹,10月中旬後,水位在慢慢降低,目前,湖面已經露出灘涂,再經太陽照射,現在已經長出苔草,適合候鳥生存覓食。「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洞庭湖最佳的觀鳥季。」他說,目前東洞庭湖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時刻關注候鳥的到來。
  • 江蘇因鹽而生的城市,有全國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毗鄰揚州南通
    海鹽文化,雖然「滿城皆鹽場」已經成為一段歷史,但是海鹽文化一直是鹽城文化的精髓和主體,這裡還有全國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灘涂,是江河與大海的獨特創造,全國海岸灘涂面積的四分之一在江蘇,江蘇765公裡的海岸線,鹽城溼地涵蓋了582公裡,鹽城溼地是東北亞與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每年的春秋兩季,有將近300萬隻候鳥會在此停留補給,在這個候鳥的大軍中,丹頂鶴總是格外醒目。
  • 候鳥翩飛
    11月29日,杭州餘杭南湖,數以千計的綠頭鴨、斑嘴鴨、鸕鷀、蒼鷺等水鳥在此遊弋覓食、飛舞嬉戲南湖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西部,是候鳥遷徙途經浙江的重要「驛站」。每年10月到12月,大批鳥兒都會飛到這裡棲息越冬,讓這片水域成了候鳥的天堂。
  • 「北極來客」賊鷗首訪申城 今年候鳥遷徙高峰到來
    圖說:賊鷗。來源:市綠化市容局【新民網·最新報導】眼下正值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野鴨、白鷺等水鳥已經抵滬。上海就位於西伯利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作為候鳥遷徙的主幹道,每年都會有上百萬隻候鳥經過上海,其中很多都會選擇在此停歇、越冬。通常9-10月是鴴鷸類的遷徙高峰,雁鴨類和鶴類則在10月-11月左右。今年,野鴨等遷徙候鳥已經陸續到浦東、崇明等區域。預計到11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和銀鷗也將陸續到達。
  • 中國候鳥遷徙路線
    每年全世界都有數以億計的候鳥,在相隔成千上萬公裡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徙。這是世界上最震撼壯觀的自然景象之一,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遷徙。「秋風起兮白雲歸,草木黃落雁南歸。」秋冬季是鳥類愛好者最佳的賞鳥季節,這個季節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