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部根據作家馮唐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在網絡評分中得到過8分以上的好評。該劇講述了一個愛好文學的青年,在醫科大學校園裡與兩位愛慕自己的女孩鬥智鬥勇,最終明白了愛的人應該與自己靈魂相守的故事。該劇一播出,引發了無數網友對於青春年少時的種種懷念,所以此劇堪稱是給人代入感極強的一部作品。
劇集熱播的同時,網友們對於該劇的名稱也是進行了頗為激烈的討論。有人說,這幾個字來自於作家馮唐自己的詩,「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又有人說,這完全是馮唐仿寫的唐朝詩人杜牧的那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網友一來一去的討論中,正方和反方爭得高下難分,最後連馮唐本尊也現身說法,承認此句並非是他的原創詩句。
不管怎樣,縱觀這幾個字,「春風十裡,不如你」,確實也算充滿詩意,意境頗濃,這也是眾多網友支持馮唐的原因之一。可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這句詩真正的出處,正是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贈別》詩。讓我們來品一品:
《贈別二首·其一》唐 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在詩人杜牧短短的一生中,揚州這座城市與他有著不可分解的緣分。彼時三十歲的杜牧,剛剛進士及第沒有幾年,因為上司的安排,從京城遠赴揚州去做了別人門下的幕僚。不過這實非正經的官職,杜牧上任後便苦於自己的抱負無處施展而心情煩悶。雖然他曾經以《揚州三首》為題的組詩,將這座城市的繁華之貌悉數道來,卻也經常流連於揚州的花街柳巷排解憂愁,在偎紅倚翠的溫柔鄉中醉生夢死。這首《贈別》詩便是作於杜牧在終於確定要返京任職後,離開揚州前寫給煙花之地的心上人的。
詩的前兩句描寫心上人的外貌。是怎樣的女孩子,能讓杜牧這樣的大才子在臨別時以詩篇相送呢?原來是一位年齡還未滿十四的女子。此女身形婀娜,體態輕盈,恰如那初春時的豆蔻花在枝頭將開未開時的嬌羞,極其惹人憐愛。詩人並未用過多晦澀的字眼,來形容這位心上人的美貌,只一個「娉娉嫋嫋」已足以將此女的神韻完整地描畫出來。
不過只有十三歲的女子在如今看來只是一個小孩,不得不說現代人要理解這樣的審美,著實有些讓人為難。可在古代,女子十三歲便到了成婚年齡,過了十七還未婚配的,就屬剩女,是要受人恥笑的。這樣看來,詩人這位淪落風塵的心上人,想來也是命運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吧。
詩的後兩句將此女與揚州眾煙花女對比,繼續誇讚心上人的色藝無雙。揚州城街長十裡,熱鬧非凡,其昌盛興旺之狀不亞於京城。這十裡長街中的青樓酒肆鱗次櫛比,鶯鶯燕燕更是不計其數,而詩人認識的這位心上人,其獨特的美是這裡所有的青春麗人均無法比擬的。此處的「春風」,有著借喻揚州煙花之地花枝招展的誘人氣息,所以如今隨意濫用「春風十裡」來形容其他事物,並非是正確的做法。
結語
如此看來,作家馮唐的「春風十裡」,與詩人杜牧的相比,寓意確是相差無幾的。電視劇中,男主人公儘管還有其他優秀的女人愛著自己,可最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杜牧的詩中,眾然揚州城十裡長街美女如雲,而杜牧也的確是閱女無數的油膩中年男,可臨別贈詩,卻獨獨留給那一位如豆蔻般美好的妙齡少女。兜兜轉轉,造化弄人,只要清楚心底深處的那份情應該留給誰,晚一點又有何關係?您說是這樣嗎?歡迎關注,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