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牧的「豆蔻梢頭二月初」想到古人對女性年齡的稱呼

2021-01-09 寫乎

作者:陳二虎

一、豆蔻年華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成了流芳千古的經典,將十三、歲的妙齡少女比作「豆蔻」,真乃神來之筆,帶給後人無盡的遐想。

農曆二月恰是豆蔻含苞待放之時,非常粉嫩,杜牧用豆蔻比喻少女,充滿了小清新。

據說這首詩是杜牧寫給心儀的女孩子張好好,這張好好是一個初涉風流場的小稚兒,是人見人愛的小玲瓏,是清純未染塵埃的花骨朵,讓杜牧一下聯想到豆寇花,充盈著曖昧與香豔的元素:姿態美好,舉止清雅的十三四的年華,宛如這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我看遍了揚州城中十裡長街的美人兒,捲起珠簾賣俏流媚,哪個也比不上你呀!

於是,十三歲被稱之為「豆蔻年華」,那麼,古人為什麼以「豆蔻」形容十三四的女孩子呢?

在古時,早婚早嫁,十三四就要出嫁了,這時女孩子剛剛發育差不多,鮮嫩可人,宛如一朵豆蔻花,含苞未放,正是未出閣,初長成的嬌羞小模樣,美妙的芳齡,尤如現在十八九的姑娘,是最美好的年華,於是,後世文人約定俗成,也都以「豆蔻」代指十三四的少女。

那麼豆蔻花指什麼?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等,

一般是指豔山姜,草木植物,葉子有點像芭蕉,果實可以食用或入藥,含苞待放時非常水嫩,又稱「含胎花」,其意就是「含苞待放」,未開的花苞裡有一包蜜水,又叫「香水包」,用豆寇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體現了青澀未熟,剛剛發育。

(豆蔻)

在翠綠的葉子頂端是一根簇擁著無數花苞的莖,嬌小玲玲的花苞一朵一朵地有序排列,當下面的花苞悄然綻放,宛如粉蝶,而上面的花苞才剛剛含羞待放。這樣的嬌嫩又清純,皎潔又爛漫,唯有初長成的懵懵懂懂的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可以與之比擬,人見人愛的小玲瓏。

據說杜牧在揚州時,整日尋花問柳,風流倜儻,喜歡品論美人之姿,自稱可以鑑別仙格(給這些青樓女子分等級)。

豆蔻初綻,令人傾慕,頓生情愫,精巧又絕倫,那苞蕾殷紅微張,粉嫩乍現,柔若凝脂,晶瑩剔透,玉般溫潤,絹樣細膩,那抹胭脂的造型,嬌豔欲滴,勾動聯想,令人窒息。

二、破瓜年華

那麼,古時對女人的年齡都有哪些稱呼?

十二歲的女孩子稱「金釵之年」,女孩子到了十二歲左右便開始二次發育,進入青春期,便可以戴釵,預示著告別童年,進入青春期的單純羞澀,天真爛漫。

十五歲稱「及之年」笄就是簪子,要把頭髮盤起來,用簪子綰住,一般情況,古時的女孩子十五歲已經初為人婦,身體發育成熟了,惹人憐愛。

《禮記》中記載:「女子許嫁,笄而字。」也就是說:女子成年,許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婚嫁稱之為「待字閨中」。

女人十六歲叫「破瓜年華」或「碧玉年華」,那麼,何為「破瓜」,人們總會從形而下考慮,認為是指女人初次破身,也有的說是指女人月經初潮。

最早出現「破瓜」的字眼,似乎是南朝樂府民歌《碧玉歌》:碧玉破瓜時,為情顛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

清代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詩話》中對這形而下的解釋進行了批判,認為不是「瓜破則見紅潮者」,而是文人形容女人採取的一種「拆字法」,二「八」之意,也就是兩個八,指十六歲的芳齡,並舉了唐代詩人「碧玉初分瓜字年」。而「碧玉」是指如「玉」般溫潤剔透,乾淨清純,嫵媚動人。

晚唐詩人段成式有「猶憐最小分瓜日,奈許迎春得藕時」;五代和凝有「正是破瓜年幾,含情慣得人饒」,都是用「破瓜」代指芳齡。

翟灝的《通俗編》中也認為是拆字法,把瓜字剖成兩個「八」,來形容女人十六歲。

清代褚人獲的《堅匏集》中認為:其一,「謂二八也」;其二,「女子初破體曰破瓜」。「破瓜」這字眼被「汙」,演變成女人身體,是那些寫小說的文人給玩壞了,增加了齷齪而骯髒的臆意,成了「破身」的代指。

明代馮夢龍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說:「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其意「破身」,開「破瓜」被曲解之先河,與「初夜」、「破身」、「見紅」聯繫到一起。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的《狐夢》中說:「妹子已破瓜矣,新郞頗如意否?」

清代李漁在《玉搔頭》中寫道:「到了這樣年紀也該出嫁了,豈有做妓女的人,十六七還不破瓜的道理。」

由之,人們逐漸開始庸俗地用「破瓜」代指女人破身了。

客觀地講,「處女」轉變成「少婦」,是正常女性的一個過程,是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女人」,沒必要望而生「淫」。

三、徐娘半老

二十歲便是「桃李年華」,恰處於青春旺盛期,如桃花、李花盛開時的豔麗動人。大詩人陸遊有「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

二十四歲稱「花信年華」,也就是暗指花期,生兒育女,享受婚姻生活。花信,應花期而來的風,節令中有「二十四番花信風」,體現了女人的溫婉,柔情,靚麗與美好,花樣年華,宋代詩人範成大歌曰:「東風花信十分開,細意留連待我來。」

三十歲便是「徐娘半老」了(古時人壽命短,而今日徐娘半老是指四十之後的女人),逐漸人老珠黃。

「徐娘半老」的典故出自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徐昭佩。

徐昭佩是南朝齊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的孫女,侍中、信武將軍徐的女兒,正是豆蔻年華時便嫁給了時為湘東王(後來的梁元帝)蕭繹。

她年少時也是一個風採照人的大美人,但歲月催人老,妙齡一過,就沒有了吸引力,時為皇帝的蕭繹自然對她色衰愛馳,追逐更加年輕的女子,對她失去興趣,這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律。

但她有點不甘心被冷落,便打扮的十分風騷,濃妝豔抹來誘惑人,私下與荊州後堂瑤光寺的和尚智遠私通,後來又勾搭上蕭繹的隨從,年輕英俊的暨季江。

暨季江發現這徐妃欲望超強,便感慨地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故留下「徐娘半老,猶尚多情」的典故,後來人們多取其貶義,來指那些人到中年,不甘寂寞而出軌的女人。

而其褒義詞是指已經是中年的女性依舊擁有成熟的魅力,風韻猶存。

寫到這裡,不由「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名震天下的王重陽和「全真七子」是如何讓全真教派發揚光大的?

北宋蔡襄,除了響譽天下的「蔡體」外,哪些領域還有突出成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看到豆蔻後,我恍然大悟
    夏天到了,萬物生長、碩果纍纍,而豆蔻便是其中一種。關於「豆蔻」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熟稔於心,都知道豆蔻年華是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的。可是,古人為何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呢?豆蔻又是長什麼樣的?這個就很少人知道了。
  • 杜牧專門13歲妙齡少女寫了一首詩,通篇寫得很唯美就是在讚美少女
    杜牧所留給我們的印象,那就是一個落魄的詩人,一輩子也是很多的詩人一樣顛沛流離,儘管非常的有才華,可是卻也沒有受到過重用,在他筆下無論是描寫江南的風景,還是描寫自身的遭遇,那都是寫得很深刻,也很是感人。應當說揚州對於杜牧來說,是他一生中待過最長的時間,他在那裡寫過很多詩作,並且大部分的詩作,都描寫的非常深情;然而關於他在揚州的故事,那也是比比皆是。
  • 【漲姿勢】古人談個年齡,都如此有詩意!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小編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原來古人談個年齡,都如此有詩意!  【幼年】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 作家馮唐與詩人杜牧,各自的「春風十裡」都有何含義?讀了才明白
    有人說,這幾個字來自於作家馮唐自己的詩,「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又有人說,這完全是馮唐仿寫的唐朝詩人杜牧的那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網友一來一去的討論中,正方和反方爭得高下難分,最後連馮唐本尊也現身說法,承認此句並非是他的原創詩句。不管怎樣,縱觀這幾個字,「春風十裡,不如你」,確實也算充滿詩意,意境頗濃,這也是眾多網友支持馮唐的原因之一。
  • 女孩子不同年紀的稱呼都有哪些?
    第一,留頭是對於未成年的小女孩的一種稱呼留頭就是留頭髮的意思,也是對未成年的小女孩的一種稱呼。古代和現代都會有給小嬰兒剃頭髮的習俗,據說是為了讓孩子的頭髮長得好,所以在現代小孩子時常都會被剃光頭或者剪成短髮,留頭也就逐漸演變成很小的孩子的稱呼。才留頭是指頭髮剛長齊,未留頭是沒長齊,這時的男女髮式差別不大,所以小丫頭也可作小廝打扮。
  • 杜牧的這四句詩,意境悽美到極致,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對於杜牧的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豪邁的,一種是悽美的,前者多位懷古之作,多是用一種拗峭的筆調寫成,立意奇特。後者多為感懷離別之作,流情婉轉,意境悽美。今天給大家選取杜牧最悽美的詩,與大家一起品味杜牧筆下的富麗精工,婉轉流美。
  • 中國古代的年齡雅稱,看看你處於哪個階段
    古代人的年齡都是用稱謂表示,其中男子前二十年都是以頭髮的多少來稱呼的,後面則是以人生來稱謂。女子在二十四歲之前稱謂是非常多幾乎一年一個,看來古人也明白女人的青春就那麼幾年。而且古代男女在五十歲之前稱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