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許多注重教育的家長們愛帶著孩子逛的地方,但孩子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家長們的知識儲備又不夠全面,常面臨著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如何讓博物館之行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呢?「變色龍博物館研學」入駐曹家渡啦!快來抓住暑假的尾巴,帶孩子們去逛一次真正收穫滿滿的博物館吧~
「博物館研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和我們平時自己逛博物館又有什麼區別?周到君替大家跟團體驗了一次,此次去的是昆蟲博物館,快一起去看看吧~
「變色龍博物館研學」為了保證每個小朋友的參與度,一次博物館團隊的人數控制在15人之內。首先小朋友們會在博物館大廳集合,助教老師清點人數,向大家介紹講解老師,組織小朋友們互相做自我介紹。
此次昆蟲博物館的講解老師「蘑菇」是一個昆蟲愛好者,他自己家中飼養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為了讓課程更加生動,參觀博物館當天他帶了一個「百寶箱」,裡面裝著不少能夠給小朋友展示的標本和活體昆蟲。
每個博物館內雖然都會有上牆的科普知識或是語音講解,但這些講解都是面向所有受眾,孩子們不一定能看明白聽明白,更沒有專門針對孩子的講解。博物館研學的老師們則是會用孩子們能夠接受知識的程度來設計講解課程,用體驗和互動的形式讓孩子們參與到課程中,從而真正地有所得。
光是枯燥的講解孩子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但「蘑菇」老師的「百寶箱」卻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講到蜘蛛的知識時,老師便從箱子內拿出自己飼養的蜘蛛讓孩子觀察。
在講解到蟑螂知識時,不少孩子都用「噁心」「髒」一類的詞語來形容蟑螂。但老師向大家介紹,除了平時家中會出現的蟑螂,自然界大多數品種的蟑螂都是以落葉為食,是比較乾淨的。當老師拿出「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時,經過之前的介紹,許多孩子紛紛願意嘗試觸摸,之前覺得蟑螂噁心的孩子也在大家的帶動下克服了恐懼。
結合活體昆蟲講解知識極受小朋友們的歡迎,大家能夠近距離接觸許多在大城市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的昆蟲。別說是孩子,周到君作為旁聽都覺得大開眼界!
上下兩層的昆蟲博物館,自己帶孩子逛完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鐘,但跟著專業的講解老師,在互動中學知識,一節課下來則需要兩個小時。「變色龍」針對不同的博物館會有不同的課程互動形式,除了昆蟲博物館之外,紡織博物館、孫中山博物館等也很受小朋友的歡迎。
「變色龍博物館研學」的創始人之一Rita向周到君介紹,自己想要從事博物館研學也是受女兒影響。因為工作原因,她常常帶著女兒參觀各地的博物館,但發現孩子總會提出各種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Rita每次只能按照講解文字念給孩子聽,孩子也無法很好地理解。但每次跟著專業老師講解的課程,孩子總能夠說出自己學到了什麼,時間一長既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又能提升她的知識儲備。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廖藎薇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