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人明信片上的青島,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青島

2021-01-09 靜靜時光

日寇曾兩次侵佔山東青島,其罪行罄竹難書。在侵佔青島期間,日寇發行了很多青島的明信片,這組明信片是日寇在上世紀30到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印製的。通過這些上色的老明信片,看那時的青島。

圖為青島體育館。當時這裡叫青島第一體育場,1932年冬始建,1933年7月建成,當時看臺配置東西向對稱觀眾坐席15級,可容納觀眾1.5萬人以上。1933年7月這裡成功舉行了第17屆華北運動會。

圖中迎面小坡上高高矗立著的雙塔樓建築,就是青島天主教堂,又稱聖彌厄爾教堂。如今的青島市在中山路與肥城路路口右拐,這幢建築仍然矗立在這裡。該建築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始建於1932年,1934年竣工,這裡是建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圖為當時青島山東路。山東路即今天青島市的中山路,如今的中山路是青島市的名片。該路南接棧橋,北接大窯溝,長約1500米。中山路在青島,就猶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

圖為當時青島山東路。1897年11月,德國武力強佔青島,德國人將這條路分為兩段,南段是棧橋至德縣路,名為弗裡德裡希路,這一帶居住德國等歐美僑民,這裡叫「歐人區」。北段自德縣路至大窯溝,名為山東街,這一帶是中國人居住,這裡被稱為「華人區」,俗稱大馬路。

圖為當時青島山東路。1914年德日青島之戰以後,日本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了8年的殖民統治,這條路南段改名為靜岡町,北段大部分改名為山東町。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將這裡更名為山東路。1929年5月22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路。1938年,日寇再次侵佔青島,青島淪陷時期改為山東路,抗戰勝利後又復名中山路,中山路路名沿用至今。

圖為當時青島廣西路。廣西路曾叫亨利王子街、佐賀町,是當時青島最重要的街道之一。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1923年1月,青島所有帶有殖民色彩的路名均被廢止,這條歷經風雨的街道被命名為廣西路。

圖為青島海濱公園。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期間,將此地的黑松林帶改建為「曙濱公園」。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後改稱「海濱公園」。1950年,為紀念魯迅先生,這裡更名為「魯迅公園」。

圖為青島海水浴場。這裡即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又被稱為匯泉海水浴場,位於青島市匯泉灣內。該浴場始建於1901年,這裡呈半月形,面廣沙平,既無暗礁隱壑,又無旋渦狂濤。浴場建成之初,專供外國人入浴,中國人不得入內,每年入浴者僅100人左右。 1914年,浴場對國人開放,入浴者逐漸增多。

相關焦點

  • 青島:日本、德國侵佔時期的那些工業遺址怎麼樣了?
    青島的殖民工業體系發端於 19 世紀 90 年代至 20 世紀初期,終止於 20 世紀40 年代中期,這其中主要經歷了德佔和日佔時期。其中 1897 年—1914 年為德國佔領期;1914 年—1922年及1938 年—1945 年為日本佔領時期。
  • 全面抗戰爆發後重返青島的日本人 妄言這是重回我家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為了應對淞滬戰場,日軍將原本送往青島的海軍陸戰隊投入到了淞滬戰場。(青島棧橋上飄揚的日本國旗)隨著中日雙方戰事的進一步加劇,日本為了自身安全從8月16日開始組織日本僑民陸續撤離,8月23日將青島日本紗廠全部停業。
  • 青島在日本和德國侵佔的殖民時期,現在都留下了哪些歷史痕跡?
    但由於日本人在青島意在掠奪,所以兩次日佔時期的民用建築除在結構上採用更先進、安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其設計手法和施工質量均比較粗糙,在藝術美感和自由度上也無法與德佔時期甚至北洋、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修建的民用建築相比。
  • 實拍淪陷後重返青島的日本人,驕橫無恥拜神拜鬼,圖6令人憤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佔據青島的德國無暇顧及,垂涎已久的日本於1914年8月23日佔領青島,自此青島又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期間,日本大量向青島移民。
  • 日本在抗戰時期為何放棄了首先攻打青島,而轉攻上海與南京
    民國時期,中國局勢複雜,日本為了順利攻佔中國,本應將距離最近的青島作為突破口,卻出人意料得選擇了上海和南京作為首先摧毀並且攻佔的城市,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眾所周知,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上海與南京的地位明顯高於青島,具有明顯的戰略優勢。
  • 他的收藏再現日軍侵佔青島歷史
    一張罕見的彩色照片顯示,兩名日軍士兵在望火樓東北側的炮樓上站崗。這張照片顯示的是侵華日軍在貯水山所建的「日本大廟」。這張照片記錄了日軍佔領天后宮的情景。偽青島市長趙琪籤署的臨時佔地文件。日本戰時出版的《支那事變畫報》,封面是侵華日軍走過當時的青島市政府大樓。    「我不懂日語,但從這些百年前日本侵佔青島的資料中,仍能看出日本帝國主義的居心叵測和飛揚跋扈。
  • 日本人盤踞上海,韓國人嚮往青島,中國這座城市又被外國人盯上了
    日本人盤踞上海,韓國人嚮往青島,中國這座城市又被外國人盯上了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很多人也會選擇在假期的時候外出旅遊,因為這樣不僅可以讓身心的壓力得到很好的放鬆,而且也可以體驗一下外地的風土人情。
  • 青島海岸一戰沉船:日本和德國爭奪青島,中國成最屈辱的戰勝國
    2020年10月22日,青島海岸水下考古,發現一戰時期沉船青島海岸為什麼有一戰時期的沉船?這裡發生了什麼?讓我們把目光回向百年之前的那場大戰:引子:1897年11月13日,德國派多艘軍艦強行佔領膠州灣,1898年3月6日,李鴻章與翁同和代表清廷與德國籤訂條約,將膠澳之口南北兩面租與德國99年。4月,德國設置膠澳巡撫。
  • 日本人在貯水山建了神社 抗戰勝利後青島人搗毀
    從山下通往神社的108級臺階,對於日本人而言是神聖的,而對於中國人而言,每一步都是屈辱。   日本在海外最大的神社   老青島人之所以習慣把貯水山稱為大廟山,就是因為山上曾有座日本大廟,而這座大廟就是「青島神社」。據說,這是日本在海外建的最大的一個神社。   據史料記載,在德國侵佔青島時期,就有不少日本人來到青島。
  • 日本二次侵佔青島真相(上)
    日本二次侵佔青島真相(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6.02 星期二 1938年1月10日,日海軍又「拋開陸軍先行佔領青島」。    作戰意圖幾經變化,出兵過程一波三折,折射出了日本侵華的諸多圖謀和日軍內部的利益之爭。對青島實行「現地保護」    日本在青島擁有巨大的經濟利益。1937年,其在青島投資興建的紗廠等企業資產約兩億元,在青日僑達17000人,並長期在青島派駐軍艦,擔負所謂「警備」任務,保護日本在青島的利益。
  •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段祺瑞與青島的淵源
    為紀念孫中山,青島有中山路、中山公園。1912年9月28日,孫中山曾來青島,10月1日,孫中山與同盟會會員一起遊覽了嶗山,並攝影留念,照片現存青島檔案館。除了中山路,青島還有一條以人名命名的道路:芝泉路。而這個人就是北洋軍閥段祺瑞。
  • 人們都說:青島像德國,這座東北城市最像日本
    青島和德國100多年前,德國佔領山東青島後,為加強德國殖民統治和對我國的經濟掠奪,同時在青島興建了較為完整的德意志帝國色彩的建築和聞名於世排水系統,這些建築對體現青島城市風貌特色起著主導作用。當然,還有特別好喝的啤酒不能忘掉。
  • 山東青島老照片:1940年6月,日本人盤踞時期的第一海水浴場
    1940年6月的青島海濱第一浴場,當時的青島正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之下,海邊的木屋頂上赫然插著日本花北交通株式會社的社旗。第一海水浴場建於1901年。當時是亞洲最大的浴場,三面環山,綠樹蔥蘢,水清沙細,理所當然地成為一處海泳勝地。當年的浴場也是人滿為患。
  • 青島日本「國際客廳」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揭牌
    青島日本「國際客廳」一號館。青島新聞網5月19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畢海虹 )今天上午,青島日本「國際客廳」推介會暨入駐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青島日本「國際客廳」正式揭牌,20個中日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入駐。
  • 青島—日本企業家聯誼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本報12月4日訊 3日晚,青島—日本企業家聯誼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日本駐青總領館總領事井川原賢,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青島自貿片區管委主任趙士玉出席聯誼會。
  • 日本「青島商務周」在東京啟動 未來將在青島舉辦「日本商務周」
    3月的日本東京,春風和暖。青島市政府代表團一行來到這裡,開啟日本「青島商務周」的序幕。  26日,作為日本「青島商務周」首場活動,「日本-青島經貿合作交流會」在東京舉行。交流會現場,來自日中經濟協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三菱、住友、伊藤忠、永旺、日清、洋馬、雙日、日通、瑞穗等日本大企業和重點商協會代表,下關、札幌、宮崎、小樽市等日本城市代表以及青島市政府代表團及有關區市分團、青島市有關企業代表共300餘人到場,座無虛席。日本經濟新聞社、日本新華僑通信社、日中商報、日本自動車新聞社等日本新聞媒體也到場採訪報導。
  • 「相約青島·冬季中日品酒會」在青島日本「國際客廳」舉行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孫開珍)12月3日,「相約青島·冬季中日品酒會」在青島自貿片區·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舉行。日本駐青總領事井川原賢,日本駐華大使館文化公使貴島善子,青島自貿片區管委副主任、中德生態園管委常務副主任王莉出席活動。來自青島市日資企業、涉日業務中方企業以及市內各高校的日語系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品酒會。
  • 一戰時期日軍侵佔青島照片首次公開展出 (1/3)
    一戰時期日軍侵佔青島照片首次公開展出 (1/3) "← →"翻頁
  • 青島之痛:日本和德國之間爭奪,中國卻無可奈何
    青島,這是一個位於山東的美麗城市,歷史淵源悠長,在商周時期,這裡就已經最早的採鹽地。秦始皇曾巡視這裡,徐福就是在這裡登船東渡。元朝時,這裡修建了一條專門運送糧食的海上漕運。明、清兩朝,這裡已然演變成北方一個非常重要、繁華的城市。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晚清的時候,青島被德國人盯上。在海外殖民擴張上,德國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要稍微晚一些,但他們的下手堪稱穩、準、狠。
  • 老照片:上世紀30年代山東青島,中山路,聊城路,第一海水浴場
    在我以前收集的老照片文件夾中,突然發現了一組關於上世紀30年代的青島老照片,當年日本人佔領青島時的老照片,也許這組照片數量不足,前幾年的時候我就找到了幾張,現在分享給大家。圖為上世紀的青島聊城路,這條聊城路是青島一條比較古老的道路,當年這條路生活了許多日本人,也成為當時頗為著名的「日本街」,可以說是和中山路不相上下的一條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