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往來,彼此的牽掛和友好促成了一個詞,叫做友誼。從小到大,我們會結交很多朋友,我們也會用各種方式珍惜這些朋友和友情。哪怕像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幼小,但也會有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有著他們彼此之間維繫友情的方式。這份友情是純粹的,家長也別隨意介入,以免傷了孩子天真的心思。
花花和悠悠同在一個幼兒園,兩個小姐妹特別玩得來,兩人總是願意互相分享喜歡的玩具。周末兩個小姐妹又見面了,花花迫不及待地把媽媽剛買給她的貼紙送了一張給悠悠,悠悠特別喜歡,於是把抱在手裡的正版洋娃娃回贈了花花。悠悠開心地拿著貼紙回家給媽媽炫耀:媽媽,你看,花花送了我特別漂亮的貼紙,為了表達我的感謝,我把洋娃娃送她了,這樣我們倆就都有新禮物了。
誰知媽媽聽後不但沒有積極回應悠悠,還直接怒吼了悠悠:一個貼紙幾毛錢,而你送她的禮物卻要幾十元,這價格完全不對等,你太吃虧了。悠悠聽完媽媽的話傷心哭起來,邊哭邊喊:「這可是花花最喜歡的貼紙,花花送給了我,就應該是最貴重的禮物,我對媽媽太失望了,為什麼看不起這個禮物」。
孩子之間簡單的一次禮物交換,卻因為家長的質疑和訓斥引來如此大的波動。其實孩子和大人不同,他們交換禮物的初心就是為了表現彼此的友誼,這也是他們簡單純粹的交際方式,不關乎價值,不做更多的權衡。由此家長應該反思,到底要如何去培養和引導孩子們之間正常的社交,怎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值得家長去改善和推進。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之間的友誼關係:
1、孩子的友誼是簡單純粹的
孩子們互相表達喜歡,或許很簡單,就是把自己喜歡和珍惜的玩具毫不猶豫地給對方,把自己不捨得吃的零食分享給對方。雖然在大人眼裡,可能這些東西的價值不高,或交換的禮物價格也不對等,但是在孩子眼裡,確實無比神聖,就是這樣簡單純粹,他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維護著彼此在對方心中的地位,鞏固著這份友誼。
2、 孩子的友誼不涉及利益
孩子和誰做朋友,或許是最直接的,只是因為我愛和你說話,也只是因為我們喜歡同一個動畫片,而完全沒有大人世界中的利益相對關係。他們的友誼不影響任何問題,也不會去比較送出禮物的價值。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交友問題呢?
1、尊重和認同
每個孩子從小交朋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不論是交友的性格還是在交友的數量上,家長應該做充分的尊重。按照孩子自己的意願,只要沒有不良的問題,家長就應該和自家孩子一樣,共同友善地對待他們認定的朋友。
2、引導孩子走正確的擇友之路
孩子交朋友不以利益為主,他們表達彼此的喜歡也會更簡單。孩子們在一起能很快樂,也能互相幫助,這樣的友誼是值得父母鼓勵的。可以鼓勵孩子多和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這也有利於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心理的健康發育,好的友誼會促進孩子更積極樂觀。
如果孩子結交的朋友有一些很明顯的缺點,比如愛撒謊,欺負別人等,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更好地引導。幫助孩子分清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朋友。
3、鼓勵孩子多交友
交朋友能讓小孩子變得更開朗,能夠提高他們的溝通和社交能力。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更多地走出去,勇敢地結交新朋友。家長平時也應多拓展孩子認識新朋友的路線,帶他們認識不同的人,給孩子交朋友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孩子交友也是他們成長路上必須經歷的一課。好的朋友好的價值觀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家長要多引導他們正確的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