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很多人說鄧文迪是「撩漢高手」,我更傾向稱呼她為「通關高手」——
只是她玩的不是遊戲,是人生。
鄧文迪的進階之路,男人和風花雪月並不是重點,只是跨越階層的踏腳石。
她就是按著自己的野心,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在往上爬。
鄧文迪不是她的原名,出生在1968年的她,有一個很具有時代特色的名字:鄧文革。
她也不是出身窮苦的勵志醜小鴨,父親是徐州工程機械廠的副廠長,母親也是個工程師。
六十年代,城市戶口、一對雙職工的父母,可以說是普通人裡的高配了。
她是家裡第三個女兒,父母因為她不是男孩而失望,對她的教育十分嚴格,她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從小就格外努力。
她中學讀的是徐州市第一中學。
17歲的時候,她成功考入廣州醫學院。
那是1985年,恢復高考的第8年,大學生在國內的含金量可想可知。
但是她並沒有滿足這樣在當年的中國已經算的上「中上層」的生活,在大學期間,她課餘去學英語,認識了一對來自美國加州的夫婦,50歲的Jake Cherry和他的太太.
1988年,鄧文迪在Cherry夫婦的幫助下獲得學生籤證,進入洛杉磯一家社區學院,Northridge加州州立大學學習。
後來的故事大家知道了,Mr.Cherry跟太太離婚娶了鄧文迪。
這場維持了兩年七個月的婚姻,給鄧文迪帶來的是安心留在美國的自由——綠卡。
這也是她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
在結婚幾個月後,鄧文迪遇到了她的第二個貴人,一個比Mr.Cherry年輕富有的男人——沃爾夫。
鄧女士一邊跟新歡公開戀愛,一邊跟舊愛維持婚姻直到夠資格獲取綠卡。
幾年過去,順利離婚,這次換沃爾夫資助她,去耶魯大學讀MBA。
1996年,28歲的鄧文迪從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
那時候,中國跟她同時代的年輕人們,正按部就班結婚生子,過著溫飽有餘、精緻不足的安穩小日子。
大洋彼岸的她已經獲得了世界頂級大學的MBA學位,正準備在這個世界大展拳腳。
她選中了當時正在回歸前夕的香港,80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亞洲四小龍」之首。
在飛往香港的飛機上,鄧文迪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新聞集團的董事Bruce Churchill旁邊。
當時這位先生正前往香港擔任Star TV的副執行長,因此推薦她到香港Star TV做實習生。
不過這個戲劇化的相遇也有新聞提到說是假的,是鄧文迪在耶魯的同學介紹她認識的Bruce Churchill——但是不管如何,耶魯大學在這一環節起了重要作用。
而關於鄧文迪如何跟默多克認識也有不同說法。
有個最廣為人知的版本說是她在酒會上故意把紅酒灑在默多克褲子上。
但是她自己在採訪中說的是默多克來香港開會的時候她在會議上發言認識的。
總之,1998年默多克來北京上海訪問時候,鄧文迪就作為他的隨身翻譯跟在他身邊了。
那個時候,默多克是已婚的。
很快,默多克與相伴32年的妻子離婚,協議正式生效僅僅17天後。
1999年6月25日,31歲的鄧文迪,在泊於紐約港的私人遊艇Morning Glory號上與默多克舉行了婚禮。
至此,鄧文迪女士成功打通了她的階級跨越之路:
從三線城市普通女孩,到第一中學、大學、出國讀大學、獲得綠卡,到耶魯MBA、Star TV、默多克,每一步都沒有浪費。
你的層次,決定了你的社交圈
很多姑娘說我到底怎麼嫁給優質男人?
在屋裡等是不可能的,優質男人不會主動降維來找你,你要去到他們面前才行。
鄧文迪就是這麼做的。
即使她每一個階段所處的位置,可以將大部分人甩在身後,她也從來沒有滿足過,而是不斷地向更高的階層發起衝擊。
她衝擊方法也很簡單:去大城市,讀書,去名校。
鄧文迪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她這一路最感謝的就是教育,她是教育的受益者。
女孩子提升階級和自身價值——尤其是婚戀價值,最紮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名校。
能在千軍萬馬中擠進大城市和名校的,只有兩種人,聰明努力的、有錢有勢的。
這樣的社交圈,絕對是頂級優質的。
退一步講,擁有名校背景的女孩子,也是最受有錢優秀家庭歡迎的。
田樸珺在商學院認識的王石,奶茶妹妹在哥大認識的劉強東。
珍珠們一定記住,不要聽人胡說學習無用、小地方宜居。
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去大城市、大公司大平臺工作,這是普通女孩子脫離階層最好的工具。
鄧文迪自己,在去到美國之前,估計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去耶魯讀書,在遇到默多克以前,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的女主人。
但是,她一定是堅信自己要站在金字塔頂端。
所以會在每一次出現上升機會的時候,先不管會不會成功,第一時間緊緊抓住。
很多人一事無成就是缺少了這種敢想敢幹的自信。
想到大城市去,擔心房租貴、消費水平高、沒朋友、工作不好找,想做一個看起來自在風光的新媒體博主,又擔心自己不夠好看、文筆不夠好。
其實能有多難?
很多人來北京也就是一個行李箱、卡裡萬八千。
大城市也代表著高機遇和高工資,只要有能力、夠有心,住不了仨倆月逼仄隔斷間,就足以搬到乾淨明亮新房子了。
幾百萬的北漂滬飄,都活下來了,也都活的不錯。
我們曾經寫過的香港第一富婆——甘比,身上也有著這股子無畏勁兒,第一次採訪大劉,就把話筒懟到他臉上。
劉先生不悅,說:你為什麼拍我這麼近。
甘比俏皮回答:我就是要拍清楚你臉上那顆大痦子咯。
沒想到大劉不怒反笑,從此甘比這個不起眼的小女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而據說,當年毛主席的講座,江青每會必到,且次次都要搶坐第一排,就這樣,給主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敵人的強大基本都是你想像出來的,你不去做,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大城市是如此,人也是。
你覺得漂亮女生一定社交廣闊很多人追,實際上她很可能就是個單純傻白甜、愛宅在家的單身女孩。
大城市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豪門貴族、男神女神也沒你想的那麼遙不可及。
在一切都沒開始之前,別說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