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為遺囑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封烏雅氏為皇太后

2020-12-06 歷史縱橫帝

導讀:老十四大鬧靈堂,是因為他憤怒、惱火以為遭到了背叛。當年康熙活著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老十四脫穎而出得到了大將軍王去西北領兵的機會。在他看來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非他莫屬,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給父皇賀壽的禮物由天外隕石變成了死鷹;父皇駕崩後居然傳位給了四哥;八哥幾十年的辛苦謀劃居然就讓四哥輕易完成了逆襲而無動於衷。這一切都是個迷,賀壽禮物調換的事八哥嫌疑最大;而四哥明明是支持自己做大將軍王的,兄弟友恭的情景尚且歷歷在目居然不顧手足之情奪得了帝位。在他看來,八哥和四哥都是對自己的背叛。他可不知道這裡邊的爭奪的激烈程度,還陶醉在大將軍王的風光裡。他有一肚子話要向康熙說要問這都是為什麼?但是康熙已經西去,無人給他解答這些。憋了一肚子火的老十四借著祭奠的機會大鬧靈堂就是要質疑四哥皇位的繼承權的真實性。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動人心魄,已經讓老十四無視很多規矩必須要弄清楚自己這個最大可能的繼承人怎麼就失去了皇位。為此不惜和母親翻臉,而雍正恰恰用冊封烏雅氏為皇太后的做法來從側面讓大家對烏雅氏身份的認可。這就相當於對自己的帝王的合理合法性做了背書,雍正這一招絕對是一箭數雕。

老十四發飆

歷史背景分析

其實奪嫡的諸位皇子中就老十四的心思最多,本來他算八爺黨的一員這個派別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推老八上位。但是西北戰事一起,監管兵部的老十四就動了這個大將軍王的心思。在他看來自己是最合適的,況且異常順利的是他得到了四哥和八哥的支持真的夢想成真了。他帶著皇阿瑪親賜的天子劍開始了西徵。

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儲君板上釘釘的人選了。不要怪他很傻很天真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幕僚團隊也沒有老八那樣閱歷,所以想問題難免會簡單了些。既然自己已經出頭了,那麼皇阿瑪肯定有辦法讓四哥和八哥他們配合自己順利的繼承帝位。

果然情況除了連續的變化,先是給父皇的壽禮被調包成死鷹;接著四哥居然在父皇駕崩的時候被遺詔傳位成為皇位繼承人。這一切都因為老十四在數千裡之外的西北造成信息的延遲,當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老十四被迫被圖裡琛的大內侍衛和年羹堯的數千大軍「護送」回北京奔喪。這就讓老十四更加的憤怒和懷疑,如果你四哥名正言順為何弄這些把戲。

老十四胸中對八哥和四哥的不滿的怒火越燒越旺,本來能夠給他解答最理想的人選是皇阿瑪。但是老人家已經西去老十四的,怒火只能發向奪了他皇位的四哥雍正皇帝,這才有了大鬧靈堂的一場鬧劇。

悲憤的老十四大鬧靈堂

當在西北的老十四見到圖裡琛帶來的聖旨一下子懵圈了,感覺就像是從天堂到了地獄。皇阿瑪駕崩後怎麼是四哥當了皇上,八個他們都是幹什麼吃的這些都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問號縈繞在他的心頭。既然打算不承認失敗那就藉助回京的機會大鬧一場,看能否找到同盟軍恢復自己大將軍王到皇帝的過渡。

第一步:

所以腦子裡都是這個念想,在路途中的破廟中開始了計劃的第一步。他企圖像收服八哥的眼線鄂倫岱一樣收服圖裡琛為自己所用。他打算衝圖裡琛口中得到他所有問題的真相。他這麼想也是有幾分道理的:首先圖裡琛是先帝康熙的心腹,所以必然效忠康熙屬意的繼位人選也就是他自己。這個時候他還天真地以為皇阿瑪打算讓他繼承帝位。所以才有這樣的話:

「圖裡琛,你當著先帝爺的在天之靈發誓要如實回答我」

接下來就是那三個問題:1、先帝遺詔究竟是把大位傳給誰?(他還幻想是傳給自己)。2、為何停止調動兵馬且西北大軍的糧食供應從一月改為三天。3、為何大內侍衛和年羹堯的三千綠營監視自己。

當然這些他都得不到答案,所以他就開始抱怨老天;痛斥留守背景的老八等人為飯桶和酒囊飯袋。說白了他還是不能正視自己的失敗,就這點心思這樣做如果不是雍正的親弟弟是個老十四也早就被幹掉了。

第二步:

當老十四來到潞河驛的時候,上書房大臣馬齊宣讀雍正的聖旨讓老十四跪接。其實這也是雍正下的套看老十四的態度,果然老十四直接問那個皇上?馬齊的酸儒勁兒發作一點也不憷頭,說根據大行康熙皇帝遺照傳位給四王爺雍正皇帝;如果你還自認為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就下馬接旨。這大帽子一扣,老十四沒辦法只能下馬跪接聖旨。

內容是讓老十四休息一晚上,明天再去祭拜先帝。雖然老十四已經先輸一局,但是早就怒火滿胸的他怎麼能等到明天;再說本來就沒打算承認雍正,也不能他說讓哪天去就哪天去啊。所以根本沒聽這套,直接奔到靈堂哭靈去了。在這第二步老十四和老四相當於一正一反打了個平手。

第三步、

當在靈堂外被原來康熙的貼身太監截住並且說皇上有旨的時候,老十四的火兒一下子就撞到了頂梁門:皇上,是四哥吧。連登基大典還沒辦,他就敢稱皇上了。這句話一來表示對四哥皇位的不認可,另外也保留了一份自己翻盤的希望只要沒有辦登基大典自己就有翻盤的機會。

當闖宮哭靈的時候那是老十四真心的哭啊,因為康熙自己的接任皇位成了可能。但是皇阿瑪一去,四哥接著皇位他可怎麼辦呢?這從他的這句話就看得出來:我走的時候你不是說等我回來嗎?言為之意就是你的把我扶上馬再送一程啊。

老八多壞呀,本來他們跪拜胤禛為皇帝都是在不情不願的。此時一看機會來了立刻跪倒在康熙靈前說:「您睜眼看看吧,您的大將軍王兒子回來了」;然後老九立刻反應過來八哥這是要渾水摸魚,只有老十頭腦簡單。老九一邊哭皇阿瑪一邊拿手使勁地碰老十言外之意你到是趕緊的呀。老三怎麼拉他們都不起來,老八開始挑唆老十三說老十四出格了其實就是讓他們打起來把事鬧大好渾水摸魚。

但是老十三沒有上當,於是老八又把主意打到皇太妃烏雅氏身上。這就是本文的重點之一了,因為你雍正連自己的母親都沒有冊封皇太后這皇位怎麼名正言順?

而此時的老十四已經瀕臨瘋癲,皇位的丟失讓他抓住一切機會和藉口接勁兒折騰。當皇額娘勸導他要保重身體的時候,他居然說了如下一套說辭為的就是否認雍正皇位的正統性,為自己的翻盤保留一絲希望。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國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將軍王」

說著一把推開了母親,你說這畜生為了皇位什麼都不顧了。不是太后還不是母親嗎?他哭康熙,不管母親其實還是哭的是自己的皇位,妥妥的一個不孝子。當雍正進入靈堂的時候,老八等人也不哭了立刻站起來到了一旁這明顯是拿老十四當槍使啊。

哥倆終於到了直面的對決,老十四不但不跪下行禮還口稱四哥雍正皇帝。甚至還動手打了勸告他向皇上行禮的侍衛張五哥。九門提督隆科多請示十三阿哥胤祥如果鬧起來是否可以擒拿?在這個僵持的狀況下,雍正不斷的搓這父皇臨終前給他的珠子想起了父皇善待兄弟的話。於是雍正使出了勝負手,直接尊稱烏雅氏為聖母皇太后。老八老九等人直接沒電,沒辦法只能行三拜九叩大禮。

無論從法度還是從禮儀方面如果烏雅氏想救自己的小兒子老十四就必須接受皇太后的封號。其實烏雅氏相當看不上雍正,總想讓小兒子當皇上所以一直拒不接受皇太后的封號就是讓雍正下不來臺。結果老十四這麼一鬧和雍正頂牛,很有可能就會獲得極刑。雍正這麼現場一將軍,明顯烏雅氏面臨的就是二選一的抉擇。要想救老十四就得委曲求全地接受皇太后的稱號,也就相當於接受了雍正皇位的正統性。所以最後才高呼「先帝爺呀」,充滿了不甘和憤懣。

老十四再犟也沒辦法,所有大臣就接受了雍正的皇位的合法性;自己親媽在上面坐著,你拜不拜?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無論有多少無奈和窩火憤懣都無用,接受現實吧。

小結:

雍正在靈堂現場冊封烏雅氏為皇太后絕對是神來之筆,一箭多雕。既讓母親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聖母皇太后的稱號,又讓桀驁不馴的十四弟接受了失敗的現實。在沒有鄔先生給策劃的情況下,雍正的政治手腕堪稱高明。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為什麼一向跟雍正不合的老十四沒參加?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最終能登上皇位,可以說是一路踩著親兄弟們的身體上來的,尤其是奪嫡的關鍵時刻,更是把自己的同父同母兄弟老十四胤禵防的死死的。 可是後來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時,有沒有想過拉攏老十四胤禵?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後來胤禛因為有事離開,而小福懷了身孕為族裡所不容,要被處置,姐姐小祿頂替了小福被活活燒死。再後來胤禛派人四處打探小福的下落一直沒有消息。喬引娣到雍正身邊最初很抗拒,準備一死,雍正說了,你如果要死,那麼我立馬處死胤禵,喬引娣妥協了,但不願意為雍正服務,雍正也就由著她的性子,後來喬引娣漸漸被雍正的勤政所打動,主動為他端茶遞水,最後進而和雍正產生感情,最後被雍正納為妃,喬引娣提出想要找到自己的母親,雍正派李衛多方尋找,最終找到了喬引娣的母親黑氏,雖然多年過去了,但雍正一眼認出了那就是當年的小福,而喬引娣正是他的親身女兒。
  • 《雍正王朝》中雍正死後喬引娣去哪了?她最終結局如何?
    在電視劇中喬引娣的去向交代得很明確,但是在原著小說中喬引娣的結局下場就不是很好了,而且喬引娣這個人物其實並非二月河先生完全虛構,而是有著歷史人物原型,下面就來具體說一說《雍正王朝》中女主角喬引娣的人物結局。
  • 為何有人說雍正逼死了他的生母烏雅氏?是因為十四阿哥的原因嗎?
    烏雅氏表現最為明顯的地方就是雍正繼位後她理應被尊為太后,但烏雅氏始終不肯接受太后尊號,並且在康熙喪禮上,烏雅氏始終以皇妃身份自居,不肯著太后服飾,並且烏雅氏給雍正說了「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這類的話,這意思就是你當皇帝我壓根就沒想過,夢中都不敢做這個夢,說白了就是堅決不認為雍正是應該當皇帝。
  • 雍正:朕的天下只有一位皇后
    她比雍正小三歲,年幼時,就深受康熙的喜愛。阿哥們的正福晉通常都要經過重重選拔,由皇子的母親來決定。可是到她十二歲時,康熙帝跳過這些程序,親自將她指定給四阿哥胤禛(即雍正)成婚,封為嫡福晉。
  • 雍正王朝:喬引娣和雍正,發生關係沒有?一個小動作,說明了一切
    導讀:喬引娣,作為基層貧困民眾和雍正政敵家眷的雙重代表人物,乃係《雍正王朝》中見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的關鍵人物。最初階段,這個被皇十四子胤禵在破廟「撿」來的逃荒丫頭,因為和其「同命相憐、皆有痛失至親之苦」而惺惺相惜,乃至感情迅速升溫。
  • 雍正王朝: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諾敏案,你看懂雍正的目的了嗎
    注意,康熙朝的胤禩曾經「監管戶部」,諾敏是有可能得罪;但後來的戶部可是胤禛在監管,如果諾敏是個理財能手,胤禛為何不重用之,為何還沉思片刻才想起來這樣一個人?更何況,隆科多就算再傻,也不至於如此直白地利用雍正皇帝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當成舉薦諾敏成功的砝碼吧?
  • 雍正妃子畫像,烏拉那拉氏端莊,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年氏生涯坎坷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個兒子。雍正帝共有后妃三十人,高位者包括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懿皇貴妃耿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等。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 為何雍正剛繼位,就封康熙這位妃子為皇貴妃?清朝祖規也為她而破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康熙時期,久久不能得到晉升的佟佳氏,在雍正繼位後,卻很快就晉升為皇考皇貴妃。顯而易見,她與雍正之間一定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就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雍正王朝》年羹堯殺了孫嘉誠之後,為何沒有造反?真相太無奈
    和清朝有關的電視劇一直很多,比較多的就是關於後宮的愛恨情仇,不過小編更偏愛歷史劇,比如《康熙王朝》,而比它更早的《雍正王朝》,更為經典。《雍正王朝》描述了雍正如何在眾多皇子中笑到最後,登基後如何大力改革,劇中也描述大量黨派的博弈,讓人大呼過癮。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他曾在江南為籌款賑災,在城隍擺鴻門宴,軟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萬兩銀子籌款賑災;他追討國庫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爺到前門大街變賣家當,令滿朝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刑部冤獄案,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鬥得兩敗俱傷;百官行賄案,他借年羹堯之手血洗江夏鎮,使得太子再度被廢。胤禛的皇位不是篡來的,不是改遺詔偷來的,不是毒父奪來的,而是康熙傳授的。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雍正帝在即位之前,是信佛的,經常手不離佛珠。可是到了執政後期,他又開始信道了,不僅重用賈世芳,還吃他給調配的仙丹來提神。由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常批奏摺到天亮,又趕上老十三胤祥因病去世,對他打擊頗大。再加上親手賜死了皇子弘時,當時雍正帝就口吐鮮血,被圖裡琛背回了宮裡。
  • 焦晃在雍正王朝中將康熙演活了,為什麼在乾隆王朝表現一般呢?
    焦晃老爺子在雍正王朝中所飾演的康熙,使很多觀眾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康熙,簡直是演活了。而在乾隆王朝飾演的乾隆,卻是默默無名,等一下或者說乾隆王朝是默默無名,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一部這樣的電視劇。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雍正王朝給焦晃老爺子的片酬多了,所以老爺子演的好。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為何會有這一幕呢?為何要給鄔思道安排一個女人呢?這個女人是誰安排給鄔思道的?是十三爺還是雍正?這樣做的目的何在?不管是誰安排的,有什麼目的,鄔思道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他急著要離開這個是非圈,倘若不接受,他很可能走不了,只有接受了這個叫如月的女子,他才能安全的離開這裡,以鄔思道的智慧,稍加思索就能明白這個女人的作用。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不管是雍正還是張廷玉自己,有一個客觀事實兩個人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張廷玉是雍正派系的人,康熙末年的皇位爭奪戰,張廷玉堅定不移的站在太子黨這邊,而隨著康熙的調整,張廷玉也堅定不移的遵循了康熙的布局——輔佐雍正繼承皇位!
  • 《雍正王朝》兩段不倫之情,為何留下了鄭春華,刪改喬引娣?
    《雍正王朝》有兩位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女性角色,鄭春華和喬引娣。這兩個女性的故事分別發生在康熙和雍正的時期,在這部男人的大戲之中,女性角色的出現都代表著更加複雜的權力之爭。鄭春華是康熙的貴妃,卻和太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喬引娣是雍正登基之後最為心動的女人,最後卻被證實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題者大概也認為雍正即位之後,一定想要殺了鄔思道。我一直不同意這個觀點,要是雍正真的要做「兔死狗烹」的事兒,根本用不著在即位的當晚親自返回府邸殺鄔思道。 要知道,雍正的即位是充滿兇險的。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兄弟奪嫡,黨派林立,戰事不斷,百姓不安。
  • 雍正王朝,雍正整頓旗務招四大鐵帽子王入京,為啥把弘曆派到江南
    雍正王朝中,在三阿哥弘時的建議下,雍正同意調關外的4位鐵帽子王進關幫助整頓旗務。這在當時看是一個非常大的事件,所以雍正讓弘時和弘晝兩個人也參與進來,目的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歷練他們。可是,雍正卻讓弘曆留在了江南,按道理來講,弘曆是繼承雍正皇位的第1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