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2021-01-20 小崔讀書說事

引子:這是鄔思道臨走的時候,發生的一幕,十三爺從馬車裡叫出來了一個酷似秋月,名字也帶月的女子——如月,從鄔思道的眼神動作就可以看出鄔思道此刻的想法,他首先是悸動,進而眼神落寞了下來。

為何會有這一幕呢?為何要給鄔思道安排一個女人呢?這個女人是誰安排給鄔思道的?是十三爺還是雍正?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不管是誰安排的,有什麼目的,鄔思道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他急著要離開這個是非圈,倘若不接受,他很可能走不了,只有接受了這個叫如月的女子,他才能安全的離開這裡,以鄔思道的智慧,稍加思索就能明白這個女人的作用。

雍正登基當晚回到潛邸,他和鄔思道有一番深談,雍正說:熬了這麼久,我終於上位了,首先感謝先生的輔佐,沒有你我不可能功成名就。鄔思道說:哪裡,哪裡,我只是小有薄才而已,主要還是萬歲你自己聰明睿智,自身能力強大,前途無量,我只是幫你寫個發言稿而已。

雍正說:鄔先生你真是謙虛了,你是有房杜之才的人物,你幫我辦了那麼多秘密的事,讓我成功繞過了職場的坑,繞過了潛規則,迅速上位,你是功不可沒的,你幫我辦了這麼大的事,怎麼感謝你才好呢?如今我成功上位了,我打算給你安排個好職位,可是你只是我的私人秘書,我明目張胆的給你安排職位,眾人不服啊,畢竟我才上位,位置還不穩固,況且還有些搗亂分子,等我坐穩嘍,我一定給先生找個好去處。

鄔思道說:萬歲爺,真的不用幫我安排,我是殘疾之人,幫你辦的那些事都是秘密的,不能在正經的檯面上用,如今你成功了,以後還要多招些正兒八經名牌畢業的大學生,再說我在你這一幹就是十多年,我也累了,我想出去旅遊散心,飽覽大好河山。

雍正心說:你小子知道我那麼多上位的秘密,我怎麼能輕易放你走呢,你萬一說出去咋辦,不行,我不能讓這個瘸子走。

鄔思道心說: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你可是我教出來的,我在你這多待一天,我的危險就增加一分,我得想轍趕緊撤。

於是鄔思道說:臣雖然薄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萬歲龍日天表春華懋德光明正大。這就是忌!臣在萬歲這裡蒙恩十餘年,顧問侍從,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無數驚濤駭浪之中早已殫精竭慮耗盡心力,譬如已經熬幹了的藥渣,萬歲何堪再用?倘若萬歲念思道忠貞不貳之心,放臣還山,沐浴聖化之中,舞鶴昇平之世,在萬歲為全始全終之主,在臣為明哲知理之臣,傳之後世,亦為一段風雲際會佳話。萬歲若不允臣之所請,臣今夜就仰藥自盡,不傷聖人知人之明!

鄔思道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說,你就放心吧,我對你的用處已經不大了,你應該找專業的人才幫你打理江山,咱們在一起十幾年了,你還不了解我的為人嗎?我要是出賣你,早在你沒成功之前就賣了,你成功之後就更不會了,咱們兩個人的事也有人知道,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你放心吧!

鄔思道本來是想全身而退,徹底歸隱,雖然說了這麼多,但雍正還是不放心,於是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讓鄔思道半隱,正好小李那正在開發新市場,小李也沒啥文化,你去那幫幫忙吧。

所以,才有了第二天,鄔思道要走的時候,總經理胤祥又來相送,胤祥很是講義氣,是有名的俠王,他很欣賞鄔思道這個人,但董事長雍正有安排,他也不得不照辦,放一個小李監視還不夠,又派來一個美女秋月來監視鄔思道,美其名日:先生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鄔思道心說,那我就收下吧,小女子總比你雍正好對付,等我策反了這丫頭,她遲早是我的人,到時候再遠走高飛。

結合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四爺請鄔思道出山輔佐他

鄔思道才高八鬥,識窮天下之人,是無錫有名的大才子。府試、鄉試連戰連捷,中秀才舉人都是頭名。康熙三十六年他應試南京春闈,三場下來,時文、策論、詩賦均做得花團錦簇一般。考完後他自認為就算不在三甲,怎麼著也能穩穩噹噹的考個前十名。考完之後他遊山玩水,等著成績下來,結果成績出來以後,榜上居然沒有他的名字,鄔思道很憤怒,憤怒過後,經過仔細打聽,原來主考副主考都是接著考試撈錢的好手。

鄔思道聯繫了落榜的幾百名學子,抬著財神大鬧一場貢院,並作聯一副:

左丘明有眼無珠不辨黑黃卻認家兄,

趙子龍渾身是膽但見孔方即是乃父。

鬧完之後揚長而去,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康熙大為憤怒,嚴辦這件事,鬧事的帶頭人鄔思道也不能倖免,鄔思道鬧完事後知道會出事,早早逃亡了,在逃避的路上被劫財的水匪打斷了腿,他成了瘸子,適逢孝莊皇太后殯天,天下大赦,鄔思道回到了家鄉。

四爺胤禛造就仰慕鄔思道的才華,託年羹堯打聽,當時的年羹堯還是很聽話的,殷勤的辦好了這件事,並讓自己的親妹妹年秋月負責照顧鄔思道的起居,年羹堯安排的很用心,胤禛很滿意,鄔思道也很滿意。

表面上胤禛請鄔思道當他幾個兒子的老師,實際上是為他參贊朝廷大事,藉助鄔思道的智慧為他成就大事。

二、鄔思道主要幫胤禛辦了哪些大事

鄔思道為胤禛出謀劃策的第一件事是清理戶部欠款之事,其他阿哥們害怕得罪人,吃力不討好,沒人肯接這個得罪人的差事,而鄔思道反其道而行之,經過一番深入的分析,讓胤禛接下了這個差事,首先辦這件事是為國為君分憂,可以展示治世之才,其次,這件事辦好了國庫充裕,即為康熙分擔了壓力,又能贏得康熙的聖心,再者辦不成也沒人說什麼,你們都不敢接還能說什麼。

太子胤礽第一被廢,康熙提出公開推舉新太子,眾人躍躍欲試,大都推薦八阿哥胤禩,但鄔思道不這麼認為,他讓胤禛繼續保舉廢太子胤礽,鄔思道讓胤禛舉薦廢太子胤礽復出可謂用心良苦,收穫頗豐,保舉廢太子胤礽,正合了康熙的心思,骨肉兄弟幾十年,胤礽被廢,胤禛出來替他說幾句,顯出來了他對胤礽的親情、忠心與君臣之道,收穫了人心,獲得了一片讚譽之聲,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康熙的聖心,此舉可謂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的事實證明,鄔思道讓胤禛舉薦廢太子胤礽的舉措是非常正確的,這正合了康熙的心思,康熙對胤禛滿是讚譽之言,支持太子胤礽的人更是對胤禛滿是感激,胤礽本人更是痛苦流涕,感動的快哭了,胤禛收穫了人心,獲得了好名聲,誰也沒得罪,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康熙本人的讚譽。

再到後來推舉大將軍王,推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是整部劇中最妙也是最關鍵的一次,這一次讓胤禛的位置穩固了。看似是一步常規操作,實則波濤洶湧,這一次舉薦可以達到多重功效:

首先、給他父親康熙表明自己並沒有野心,我只是個辦事的「孤臣」;

其次、瓦解「八爺黨」,挑起「八爺黨」內部的矛盾,自己好漁翁得利;

最後、主動示好老十四,分出精力來對付老八,順便推出年羹堯,一舉三得得,即便老十四有什麼動作,年羹堯卡著西北門戶,不給他錢糧,數十萬大軍寸步難行;

八阿哥胤禩就不一樣了他正好犯了康熙的忌諱,結果被康熙否定了,從此翻不起身來,經過這件事後胤禛最終贏得了聖心,康熙在心裡默認他為繼承人了。

很重要的一次是:鄔思道讓胤禛去看望被圈禁的十三爺,因為十三爺在軍中很有威望,胤禛最缺乏的正是軍中關係,後來,康熙駕崩當晚,十三爺猛虎出籠,幫胤禛穩定了局面。

最重要的是鄔思道幫助雍正培養了一個後來的帝王——十全寶寶乾隆,從那次狩獵十全寶寶得到如意開始,康熙就有了傳位給胤禛的想法,因為有一個好的孫子,可以保三代旺盛。其實,主要是雍正的勵精圖治,十全寶寶乾隆純粹是吃喝玩樂。

三、雍正登基當晚,鄔思道提出隱退的想法,雍正勉強同意他「半隱」

鄔思道幫助胤禛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胤禛即位當晚,他回到了潛邸,這次的主要目的是除掉為他秘密辦事的人,再一個就是報喜。

這期間,鄔思道對康熙的帝王心術分析的可謂淋漓精緻,胤禛又愛又怕,心想事成之後要收拾掉這個瘸子,而鄔思道呢,早就知道他是什麼人了。

胤禛奪嫡成功之後,鄔思道和老十三胤祥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這充分展示了他對胤禛的了解。起因是胤禛要封胤祥為鐵帽子王,鄔思道勸他辭掉。對話如下:

允祥哈哈大笑說:「先生真是先天下憂而憂!我再告訴你,今兒在養心殿萬歲親口對我說,先生有輔相之才,只幹礙著沒職份,所以開恩科,特簡先生進翰林侍讀,然後轉上書房。宣麻拜相,還有比這更喜的麼?」

鄔思道神情似乎有點呆滯,古怪地一笑說道:「算是的吧——十三爺今晚喜上眉梢,給我報喜是一宗兒,恐怕你自己有喜事才是真的。說出來,叫我也歡喜歡喜!」「都喜。」允祥掩飾不住得意的神情,向後一靠伸展了一下,「其實是早已知道的了。萬歲說元旦日晉封我親王,世襲罔替!王不王無所謂,這個『世襲罔替』難得!」鄔思道一雙眸子在燈下晶瑩生光,沉靜地一笑,說道:「鐵帽子王,兒孫永永無既。好嘛!連你加上一共九位了。」

胤祥說「你今晚怎麼了,這麼不陰不陽的?」

鄔思道伸手將一杯茶推給允祥,長嘆一聲默然不語,見允祥一臉驚訝之色,苦笑道:「十三爺,我和你認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任俠仗義,很佩服你的為人。今日有句話,說出來或許我要人頭落地,不知當講不當講?」 允祥被他的神情驚呆了,手裡捧著已經涼了的茶,死死盯著鄔思道。

「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鄔思道仿佛不勝其寒,緊緊抱著銅手爐,聲音低沉嘶啞。「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鄔思道語氣冷峻得令人發抖,接著又說「你沒勘透世情。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胤祥說 「我不信!今日四哥還說,決不做鳥盡弓藏的事!」

鄔思道陰冷地一笑:「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性音和粘竿處十幾個最心腹的,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被滅口了」!

二人正說話間,雍正來了,二人趕忙就此打住,雍正此時已是皇帝,他想找鄔思道聊聊,結果鄔思道先開口了。他告訴雍正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

胤禛回過頭來,臉上已是掛了一層嚴霜一樣冷峻,卻不吱聲,幽幽望著鄔思道。

「臣殘疾之人,這是一忌。」鄔思道毫不畏縮地看著禛,「國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況大清國運正盛,人才濟濟,臣在王邸十幾年,中外人士知之甚多,驟然置之廟堂之上,雖至公亦無公,雖無私也有私,恐怕有傷聖德。這是一不可用。」

「臣原是犯罪之人,這是二忌。」鄔思道道,「康熙三十六年臣為孝廉,應天府試,率五百舉人抬財神大鬧貢院,此事震動朝野,天下皆知。雖說是激於義憤,到底是觸了國法,先帝曾連下詔旨捕拿,臣又潛逃在外。為憎恨吏治黑暗,臣又入京,擇主而事。萬歲如今功成名就,即起用臣輔在帝側。在臣原是罪餘欽犯,在君又幹礙聖祖當初原意,用此不忠之臣致於臣下議萬歲為不孝之君,這是二不可用。」

胤禛聽得悚然動容,不覺坐了下去,撫膝沉吟道:「只是可惜了你。」

「這正是第三忌。」鄔思道見他動了心,舒了一口氣,又道:「臣雖然薄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萬歲龍日天表春華懋德光明正大。這就是忌!臣在萬歲僭邸蒙恩十餘年,顧問侍從,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無數驚濤駭浪之中早已殫精竭慮耗盡心力,難堪再用,說著,淚水已走珠般滾落出來。

雍正聽完後,不覺動容,他原本打算在晚上除掉鄔思道以及給他秘密辦事的人。但從鄔思道的言語之間得知,鄔思道這番言語,其實已表明永不從政,永不洩密,想起十幾年知遇之交,朝夕贊襄,吟詩論文,這些情分也難一古腦兒付諸東流。便不忍除掉鄔思道了,但也沒有完全放鬆對鄔思道的監視,於是放他中隱隱於市了,把鄔思道放在李衛那裡,名義上是幫助李衛,實際上是讓李衛看著鄔思道。

四、鄔思道成功隱退

四爺送如月給鄔思道是為了照顧她?還是為了監視他?

十三爺把如月交給鄔思道的時候,鄔思道想到了曾經愛慕過的年秋月,而秋月已經嫁給了他曾為之出謀劃策過的雍正。此時的鄔思道已經無欲無求了,他只想儘快離開雍正,遠離廟堂,身處江湖,過幾天清淨日子,但雍正還是對他不太放心,一個李衛,一個如月,正是監視他的,送如月給鄔思道也有點補償照顧他的意思,畢竟這女子很像曾經的年秋月。

鄔思道去了李衛那裡以後,整天就是釣釣魚,賞賞花,看看書,順帶著給李衛出出主意,只要不離開李衛的視線,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再加上如月的照顧,日子過得看似很逍遙,但鄔思道內心不喜歡這種安靜的逍遙,他對雍正也不放心,萬一雍正哪天心血來潮除掉他怎麼辦,所以他說服李衛想出去走走,李衛對雍正吩咐的事從來都是沒有二話的照辦。但他油很尊重有才華的鄔先生。

這好田文鏡那裡急需打開局面,李衛就把鄔思道介紹給了田文鏡,雍正也同意了。鄔思道到了田文鏡那裡,就為田文鏡打開了局面,成功揭穿了諾敏。田文鏡並不知道,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為田文鏡打開局面以後,鄔思道張口就要一年八千兩的俸銀,田文鏡是個清官,埋怨了一番後,還是同意了。這之後,鄔思道拿著銀子不辦事兒,田文鏡很氣憤,就想趕走鄔思道,這正是鄔思道想要的效果。

鄔思道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太聰明,知道的太多,而是太過無欲無求,雍正沒有能用來收買他的東西,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完全控制他。在田文鏡處突然愛財,首先是麻痺雍正,其次是激怒田文鏡,即消除了雍正的疑慮又為自己全隱製造適當的理由。

在雍正到河南的時候,鄔思道帶著如月逃離了,如月問要不要帶什麼東西,鄔思道說什麼也不帶,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如月為什麼要跟著他一起走呢,這是因為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待久了,就會產生感情,什麼使命之類的早已忘卻了,跟著鄔思道自在,不受限制,她也願意跟著這樣的男人,後來他們二人隱居了,過起了真正舒心的日子。

鄔思道迅速離開,田文鏡因為要迎接雍正無暇顧及,鄔思道正好鑽了這個空隙。雍正見了田文鏡以後,問了田文鏡鄔先生在你這怎麼樣?並提出要見鄔思道,田文鏡派人去找,結果鄔思道離開了,田文鏡問要不要追,雍正嘆了一口氣說算了。至此,鄔思道成功隱退,脫離了雍正的視線。

寫在最後

其實,雍正和鄔思道他們二人相輔相成,互相成就,鄔思道從一個落難的文人變成了雍正的幕後智囊,雍正幫他實現了平生的理想抱負,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鄔思道則用他超人的智慧幫助雍正從一個耐煩不怕瑣碎只知辦事阿哥走上了至尊之位,成為了一代令主。

他們二人之間太了解對方了,大事成功之後,兔死狗烹的事,古來皆有之,鄔思道深知與天子交共患難容易,共享福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容易,共患難難的道理。所以選擇隱退,但雍正不放心他離開,因為鄔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鄔思道用他的智慧說服了雍正,雍正還是不放心他,於是讓他半隱,並用李衛和如月來監視他。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雍正下河南,到江南,這可能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後唯一一次外出巡視,《雍正王朝》裡面,雍正計劃這次出巡的目的是巡視河務以及攤丁入畝新政在江南的實施情況。 這可能僅僅是雍正此行表面上的目的,真正意圖另有所指。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 雍正王朝:如果雍正當上皇帝後,依然重用鄔思道,結局會怎樣?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虛構人物,是雍正奪嫡背後的軍師。正是在鄔思道的謀劃下,雍正終於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皇位。但在雍正奪得皇位的當夜,雍正卻耍起了鳥盡弓藏的把戲,連夜返回潛邸,企圖直接殺掉鄔思道以滅口。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導讀:《雍正王朝》中那個敢於和本部堂官撕打;敢於正面和總理王大臣嗆;更敢於在年羹堯聖寵正隆、勢頭正盛的時候上疏彈劾的孫嘉誠,乃係清朝歷史上雍正朝名臣孫嘉淦的原型。孫嘉淦,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於直言納諫而聞名於世。孫嘉誠對於孫嘉淦剛毅、正直的性格演繹較為充分,只是該劇對於孫嘉誠的結局演繹加入了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藝術需要,有所變動。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什麼要出面幫田文鏡,戳破山西諾敏藩庫的「彌天...
    鄔思道考慮進一步脫身之計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先是在雍正親信李衛處「半隱」接受考察。李衛不同旁人,雖大字不識,但有點能耐,滿肚子鬼點子的主,而鄔思道這個人,玩的是權謀之術,跟李衛是有本質區別,鄔思道對於李衛來說實際上起不到太大的用處。 所以鄔思道整天在屋裡,除了陪著如月練練字,就是作作詩。這樣一來,也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但鄔思道在李衛處就是光吃飯不幹活,時間久了,遲早會被李衛這個老闆「嫌棄」。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
  • 雍正王朝:原著中鄔思道做的最後一件事,竟然被田文鏡撿漏了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最後一次出現就是在河南田文鏡府上,因故意追討薪酬激怒田文鏡,被田文鏡趕出去,繼而隱居,不問世事。而在原著中,鄔思道隨後又輾轉經歷李衛府→老十三府,又回到田文鏡府上,並最後由雍正降旨,回到老家得享晚年。
  •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其實都是後人瞎編的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BUG般的人物,雍正在登基之路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節點都是鄔思道在出謀劃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鄔思道就沒有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歷史上卻並不存在。關於他的諸多故事,其實是清末時期杜撰的。現在網絡上關於介紹鄔思道的文章(尤其是百度百科)也全部都是網友們瞎編的,沒有什麼歷史依據。
  • 《雍正王朝》鄔思道勸胤祥辭掉鐵帽子王,為啥他沒辭掉也能善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成功繼位後鄔思道選擇了離開雍正,走的時候胤祥親自跑過去送他,當時鄔思道勸胤祥一定要辭掉鐵帽子王才能善終,但是胤祥最終沒有這麼做卻仍然善終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鄔思道再一次失算了。
  • 《雍正王朝》中胤祥沒有聽從鄔思道辭去鐵帽子王建議,為何卻沒事
    《康熙王朝》可謂是電視劇中經典,劇中的雍正在繼位後,對當年那些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都大力打壓或針對,很少有能夠善終的。然而十三阿哥胤祥卻是其中較少能夠善終的一位。當初在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就曾勸到十三阿哥如果想要安全,就一定要辭去雍正賜予的鐵帽子王。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
  • 《雍正王朝》中雍正死後喬引娣去哪了?她最終結局如何?
    在電視劇中喬引娣的去向交代得很明確,但是在原著小說中喬引娣的結局下場就不是很好了,而且喬引娣這個人物其實並非二月河先生完全虛構,而是有著歷史人物原型,下面就來具體說一說《雍正王朝》中女主角喬引娣的人物結局。
  • 雍正王朝:胤禛得意的給年秋月抬旗開始,鄔思道知道和秋月無望了
    而在《雍正王朝》的年秋月不僅拋去了囂張的脾氣,搖身一變,就成了乖巧、溫柔體貼痴情女子。劇中大多都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宮鬥,成者王敗者寇,最後失敗者下場都很慘。但是在男人堆裡的女人的悲哀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年秋月,還是蘇舜卿和鄭春華,她們為愛情以及友情都很勇敢。
  • 雍正王朝: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諾敏案,你看懂雍正的目的了嗎
    表面上看,雍正皇帝推崇諾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給天下督撫做一個榜樣,就是為了能夠儘快完成藩庫虧空的清還問題。可事實果真如此嗎?「兩年之內,全部還清」,真就需要雍正皇帝樹立一個典型予以督促嗎?4、鄔思道看出「山西藩庫虧空清還」有問題的時候,李衛想要上摺子提醒雍正皇帝,鄔思道為何阻攔?真是擔心李衛會遭人嫉恨?一道密折,能得罪誰?除此之外,劇中還有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地方:同樣是罪在欺君、罪在不恕,張廷璐靜悄悄的等著砍頭,諾敏為何連聲高呼「冤枉」?可就算如此,就算有著如此多的費解之處,雍正皇帝還是一環扣一環的將諾敏樹立成了「天下第一巡撫」!
  • 雍正登基的大功臣鄔思道,最後結局成謎,眾說紛紜!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間勵精圖治,無比勤勉,推出了很多的新政,改革賦稅制度,最後落下個嚴苛冷酷的名聲,民間對她的負面傳說特別多。 他四十五歲登上了皇位,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師爺鄔思道。
  • 鄔思道為胤禛殺掉坎兒,難道沒有預料到自己結局?他非常清楚
    在八爺黨的安排下,坎兒中了他們的美人計,差點就把胤禛府上的老底都給抖出去了。好在這個時候鄔思道發現得早,他來到坎兒房中,將事情一五一十地都說了出來,並且表明了來意,他是來送坎兒上路的。這個時候鄔思道的所有行為,其實都代表著胤禛的想法。胤禛不忍心對坎兒下手,可是坎兒只要活著,那就是胤禛最大的隱患。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原著中喬引娣的結局「白虎玉兔同赴大真」,白虎指的是雍正,玉兔指的是喬引娣,同赴大真就是說他們一塊歸西了!這是來自原著中的說法,當雍正派人四處尋訪找了喬引娣的母親黑氏並把她接進宮的時候,悲劇開始上演了!原來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外出辦差時和喬引娣的母親黑氏產生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愫,公子落難美女搭救的戲碼是小說中常用的套路。
  • 雍正王朝:雍正駕崩以後,他的紅顏知己喬引娣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導語:喬引娣原來是十四阿哥胤禵的紅顏知己,雍正繼位以後,硬生生的把喬引娣搶到自己身邊,卻不料喜歡上了喬引娣,雍正駕崩以後,喬引娣有什麼命運呢?本期討論話題:紅顏知己喬引娣有三種結局,你認為哪一個結局最完美?